感冒高发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学应对指南
01 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走在初冬清晨的街头,可以看到不少人边走边打着喷嚏。实际上,所谓的“感冒”,医学上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简单来说,它就是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分因为病毒或细菌的入侵闹“罢工”了。
多数情况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病毒引起,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也有一部分由细菌作祟,如链球菌。普通感冒和流感都属于这类毛病,但有几个明显的不同点:
类型 | 主要特点 |
---|---|
普通感冒 | 多为流涕、鼻塞、咽喉痒痛,少有高烧,症状轻,通常1周左右自愈。 |
流感 | 起病急,常有高烧(可超39℃)、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状反而不突出,部分人会有严重并发症。 |
成人一年平均会碰上2-4次感冒。说起来,上感就像一个“不速之客”,趁你身体的免疫防线松懈时钻了空子,但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痊愈。
02 哪些症状提示需要就医?💡
很多感冒都是自限性的,但有些时候身体给出的信号不能忽视。并不是所有的“打喷嚏”都可以放心扛过去,下面这些情况,就需要认真对待啦:
- 持续高热:如果体温38.5℃以上,反复退不了,尤其5天以上,建议及时就医。
- 呼吸困难:感觉呼吸急促、憋气,爬楼都喘不过气。
- 明显乏力或胸痛:不只是困,而是累到吃饭、穿衣都有劲儿。
- 咳黄痰且量多,有异味:咳痰持续恶化,或伴臭味,需警惕细菌感染。
- 儿童特殊表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精神萎靡不振。
别忽视这些信号,简单的感冒若重视不够,有时会带来更大麻烦。
03 为什么容易反复感冒?🦠
你可能发现,身边有人一年能感冒好几次,而有的人却很少中招。其实,反复感冒背后和生活习惯、环境以及个人体质都有关系。
- 病毒类型繁多: 上百种感冒病毒轮番登场,前一种刚走,换个新面孔又来报道。免疫系统还没摸熟套路,就容易再次中招。
- 季节变化: 温差大的时候,呼吸道的“防护原件”容易变得脆弱,寒冷天气、冷暖交替是高发期。
- 身体抵抗力低: 作息不规律、熬夜、爱抽烟,都会让免疫能力打折扣。慢性病人群和年长者,抵抗病毒的本领也比年轻人差。
- 传播方式广泛: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公共空间、办公室是“高发地带”。
研究显示,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的人群,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风险明显升高。
04 医生如何确诊感冒类型?🧐
很多人担心一进医院就要做各种化验,其实多数情况下,通过详细问诊和体查,医生便能判断你的病属于哪一类。
- 1. 问诊:医生会询问你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的出现时间、形式和持续时间,有无乏力、头痛等全身表现。
- 2. 体格检查:检查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淋巴结有没有肿胀等。
- 3. 辅助检查(需要时):
- 血常规: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 咽拭子培养:可检测有无特定致病菌(如流感病毒、链球菌)。
05 感冒了该怎么治疗?💊
很大一部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病毒感染,走药店随意买点抗生素其实并没有用。那怎么做才更合理?
症状 | 推荐处理方式 |
---|---|
体温超过38.5℃ | 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注意补水 |
咳嗽、咽喉痛 | 选择含草本或镇咳成分的止咳药,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止咳药 |
鼻塞流涕 | 适当用减充血剂或盐水喷鼻缓解,保持空气湿润 |
- 支持治疗:多喝温水、营养均衡、充分休息,有助恢复。
- 抗病毒药物: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且流感确诊(医生开具)。
- 抗生素:仅在明确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才适用。
不少人对药物副作用有顾虑,比如胃不适、头晕等。如有不适,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即可。
06 如何有效预防感冒?🛡️
对于易感人群(老人、儿童或慢性病患者)来说,提升防护力是关键。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好方法,不用太复杂,日常细节就能帮助身体强化“免疫防线”。
最后一点建议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实是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小麻烦,但如果多注意细节,合理作息、合理求医,多半可以轻松渡过感冒高发季,而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有时候,一句关怀、一次正确的决策,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佳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