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冬季感冒来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对技巧

  • 2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冬季感冒来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对技巧封面图

感冒高发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科学应对指南

01 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走在初冬清晨的街头,可以看到不少人边走边打着喷嚏。实际上,所谓的“感冒”,医学上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简单来说,它就是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分因为病毒或细菌的入侵闹“罢工”了。

多数情况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为病毒引起,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也有一部分由细菌作祟,如链球菌。普通感冒流感都属于这类毛病,但有几个明显的不同点:

类型 主要特点
普通感冒 多为流涕、鼻塞、咽喉痒痛,少有高烧,症状轻,通常1周左右自愈。
流感 起病急,常有高烧(可超39℃)、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症状反而不突出,部分人会有严重并发症。

成人一年平均会碰上2-4次感冒。说起来,上感就像一个“不速之客”,趁你身体的免疫防线松懈时钻了空子,但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痊愈。

02 哪些症状提示需要就医?💡

很多感冒都是自限性的,但有些时候身体给出的信号不能忽视。并不是所有的“打喷嚏”都可以放心扛过去,下面这些情况,就需要认真对待啦:

  • 持续高热:如果体温38.5℃以上,反复退不了,尤其5天以上,建议及时就医。
  • 呼吸困难:感觉呼吸急促、憋气,爬楼都喘不过气。
  • 明显乏力或胸痛:不只是困,而是累到吃饭、穿衣都有劲儿。
  • 咳黄痰且量多,有异味:咳痰持续恶化,或伴臭味,需警惕细菌感染。
  • 儿童特殊表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精神萎靡不振。
案例提示: 32岁女性小李,出现发热、咳嗽3天,本以为是普通感冒,但体温反复在39℃,还开始胸闷气短,就医后发现发展为肺炎。这个例子说明,感冒拖延过久、小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很重要。

别忽视这些信号,简单的感冒若重视不够,有时会带来更大麻烦。

03 为什么容易反复感冒?🦠

你可能发现,身边有人一年能感冒好几次,而有的人却很少中招。其实,反复感冒背后和生活习惯、环境以及个人体质都有关系。

  1. 病毒类型繁多: 上百种感冒病毒轮番登场,前一种刚走,换个新面孔又来报道。免疫系统还没摸熟套路,就容易再次中招。
  2. 季节变化: 温差大的时候,呼吸道的“防护原件”容易变得脆弱,寒冷天气、冷暖交替是高发期。
  3. 身体抵抗力低: 作息不规律、熬夜、爱抽烟,都会让免疫能力打折扣。慢性病人群和年长者,抵抗病毒的本领也比年轻人差。
  4. 传播方式广泛: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因此公共空间、办公室是“高发地带”。

研究显示,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的人群,感染上呼吸道病毒的风险明显升高。

举例: 29岁的IT工程师小周,连续两周项目紧张、休息不到5小时,感冒刚好转第二周又反复发烧。这个现象反映出,长期疲劳和精神压力能让人暴露在更高的感染风险里。

04 医生如何确诊感冒类型?🧐

很多人担心一进医院就要做各种化验,其实多数情况下,通过详细问诊和体查,医生便能判断你的病属于哪一类。

  • 1. 问诊:医生会询问你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的出现时间、形式和持续时间,有无乏力、头痛等全身表现。
  • 2. 体格检查:检查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淋巴结有没有肿胀等。
  • 3. 辅助检查(需要时):
    • 血常规: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 咽拭子培养:可检测有无特定致病菌(如流感病毒、链球菌)。
小提示:体检和抽血本身对身体影响很小,有助于找准病因、避免过度用药,不用太有压力。
真实案例: 41岁男性患者,有高烧咳嗽,医生建议做了血常规和咽拭子,发现并非细菌感染,无需抗生素。这个经历告诉我们,精准检查可避免滥用药物。

05 感冒了该怎么治疗?💊

很大一部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病毒感染,走药店随意买点抗生素其实并没有用。那怎么做才更合理?

症状 推荐处理方式
体温超过38.5℃ 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注意补水
咳嗽、咽喉痛 选择含草本或镇咳成分的止咳药,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止咳药
鼻塞流涕 适当用减充血剂或盐水喷鼻缓解,保持空气湿润
  • 支持治疗:多喝温水、营养均衡、充分休息,有助恢复。
  • 抗病毒药物: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且流感确诊(医生开具)。
  • 抗生素:仅在明确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才适用。

不少人对药物副作用有顾虑,比如胃不适、头晕等。如有不适,和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即可。

举例说明: 一位25岁的女士,单纯咽痛服用多种抗生素后出现肠胃反应,停药休息一两天,症状自愈。这个小故事提醒我们,治疗以舒适和安全为主,不必“见药就上”。

06 如何有效预防感冒?🛡️

对于易感人群(老人、儿童或慢性病患者)来说,提升防护力是关键。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好方法,不用太复杂,日常细节就能帮助身体强化“免疫防线”。

经常清洁双手👐
每次外出回家、用餐前用流水和肥皂认真搓洗20秒。
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每天7~8小时睡眠,减少熬夜,免疫细胞活力高。
均衡饮食加点蔬果🥗
水果(如橙子)含维生素C,帮助调节免疫,蔬菜纤维促肠道健康。
适量锻炼 增强活力
每周坚持三次有氧运动(慢跑、快走都可以),能激发身体防护能力。
流感疫苗要及时接种💉
尤其推荐给60岁以上长者、孕妇、慢性病患者。打疫苗能降低流感重症风险。
友情提醒:若身边有人出现较重症状,保持合适距离并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几率。出现前文提到的呼吸困难、高热不退等症状,最好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最后一点建议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实是生活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小麻烦,但如果多注意细节,合理作息、合理求医,多半可以轻松渡过感冒高发季,而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有时候,一句关怀、一次正确的决策,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佳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