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麻醉:安全与效果全解析
01. 为何乳腺癌手术基本都选全身麻醉?
在日常生活里,有些小手术医生会推荐局部麻醉,比如缝针或切除皮肤小肿块。但乳腺癌手术不同,哪怕只是部分切除,手术范围也不小,需要医生充分暴露和操作乳腺组织。全身麻醉能让患者在深度睡眠中,身体不会乱动,也不会感受到手术带来的痛感。
其实,不少刚得知要手术的女性朋友会觉得:“可不可以只打点麻药,不用全麻?”但局麻对疼痛的控制有限,肌肉放松程度也远远不够。如果医生采用局麻,很难保证安全地完成较大范围的乳腺解剖和切除。
麻醉方式 | 适用范围 | 优点 | 局限性 |
---|---|---|---|
全身麻醉 | 大多数乳腺癌手术 | 疼痛控制好,手术顺利 | 术后苏醒需观察 |
局部麻醉 | 极小切口/局部活检 | 恢复快,操作简单 | 疼痛感明显,无法长时间操作 |
02. 麻醉前要过几道关?医生重点看这3项
- 1. 心肺功能:麻醉期间需要靠呼吸机辅助,心脏和肺部功能不过关,麻醉风险会增加。
- 2. 药物过敏史:提前了解有没有对麻醉药、抗生素等药物过敏史,可避免严重过敏反应。
- 3. BMI指数:体重偏重者麻醉管理难度增加,比如呼吸道更易塌陷。
有位56岁的女性患者,体检时发现血压有些偏高,经过心脏彩超和相关检查后,麻醉医生特别调整了方案,安排术中加强血压监护。从这个例子能看出,详细的麻醉评估确实能规避不少风险。
什么人术前要额外评估? | 高血压/糖尿病史、呼吸不畅、用药过敏、曾做过大手术者 |
03. 麻醉后记忆力会变差吗?
有不少患者问过类似的问题:“会不会一觉醒来脑子不清楚,以后记性变差?”其实,现代麻醉用药绝大多数都能在24小时内通过肝脏、肾脏完全代谢,药效消退后,人的思维基本能恢复到手术前的水平。
临床研究发现,绝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会出现轻微的困倦或注意力分散,但持续不超过2天。老人或合并多种疾病的人可能时间稍久(一般一周内缓解)。长期、大幅度的记忆损伤极为罕见。
04. 手术中,麻醉医生都盯着哪些关键数据?
乳腺癌手术一旦开始,麻醉医生要实时监控患者的心跳(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监测屏上的数字波动,麻醉医生会立刻捕捉到,比如心率加快,马上就会判断原因并迅速处理。麻醉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团队早有应急药品和器械,能迅速调整用药,稳定生命体征。
监测项目 | 发现异常怎么办? |
---|---|
心率、心电 | 药物调整、支持治疗 |
血压 | 增减麻醉药或用升压/降压药 |
血氧 | 吸氧、调整呼吸机参数 |
05. 手术后总是恶心、想吐,怎么缓解?
术后恶心、呕吐确实很常见。乳腺癌患者刚清醒时胃肠功能还没恢复,加上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容易有一点不舒服。
具体来说,如果你术后感觉恶心,可以让护士帮忙调整为半卧位,减少腹部压力。如果症状还是不缓解,医生会用一些止吐药,比如5-HT3受体拮抗剂(常用的名字有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效果一般很快显现。
- 刚醒来别着急喝水吃东西
- 动一动脚,静静躺一会儿更舒服
- 真的严重时要及时告知医护
恶心、呕吐大多是暂时的,24小时内逐渐缓解。如持续不适,需专科处理。
06. 麻醉药多久“排干净”?能否尽快恢复哺乳?
乳腺癌手术用的主流麻醉药物,大部分能在术后24小时内完全代谢排出。
如果你是哺乳期女性,建议术后48小时后再重新恢复哺乳,能更安心。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乳汁里的药物成分浓度下降到最低,对宝宝几乎没有影响。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在两天后挤掉前两次乳汁再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