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心肌梗死:九十四岁患者突发事件及其预防
患者若出现以下生物化学异常指标,应立即引起重视。肌钙蛋白水平高达2228 pg/ml(正常参考范围:0-14 pg/ml)提示急性心肌损伤,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其次,血常规及生化参数如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等均有异常数值,表明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问题。同时,患者存在低钠血症(钠 133 mmol/L,正常范围135-145 mmol/L)和电解质紊乱,需立即纠正。
心电图检查显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及ST-T改变等异常,胸部CT提示双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存在少量实变影及微结节影,且右侧丘脑及多个脑区发现多发高信号影,指出可能的多发性脑梗死。此外,心包少量积液和肺动脉增宽等异常提示心脏负担过重及心功能不全。
潜在严重疾病:心肌梗死的原因及危害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急症。一旦确诊,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导致AMI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都是其危险因素。
AMI的危害包括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此外,AMI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包括肾脏、脑等,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欧洲心脏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的研究表明,AMI的急性期死亡率仍较高,需引起重视。
治疗方案:急性心肌梗死的应对措施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恢复受阻的冠状动脉血流。典型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药物治疗如抗凝药(如肝素)、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及P2Y12受体抑制剂)、溶栓治疗(如阿替普酶)等;手术干预如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
根据最新的ESC指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初次发病12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获益最大,推荐急诊PCI。多数病例通过药物联合治疗和手术可以显著改善预后。补充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预防措施: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预防心肌梗死,首先要明确高危人群,包括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以及吸烟、肥胖、家族史阳性者等。日常生活中,需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
首先是饮食调整。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蔬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同时注意控制体重,适度锻炼,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此外,保持心情愉悦,减少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也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在药物预防上,对于有高危因素或曾有心血管事件病史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以控制血脂,及应用ACEI或ARB以控制血压,这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服药。
最后,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通过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等影像学技术,可以评估冠状动脉内斑块情况并及早干预。同时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欧阳红,刘远.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治疗.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2): 140-146.
- Meara E, Skinder S, Packer M. Heart Failure: An Overview of Etiology and Treatment.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2022, 20(3): 120-130.
- Alexander K, Ufberg W, Rehrig 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mergency Care Manag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 19(5): 543-551.
- Johnston, Alistair, Woodward, Marker.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023, 22(1): 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