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胃癌手术麻醉全攻略:全面解析及注意事项

  • 15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胃癌手术麻醉全攻略:全面解析及注意事项封面图

胃癌手术麻醉全攻略:这些关键点现在知道还不晚

01 胃癌手术为什么必须全身麻醉?

很多人初听“胃癌手术”这几个字,脑子里浮现的常常是家属在手术室门口焦急等待的画面。其实,大部分患者最怕的并非刀口的痛,而是对全麻的各种疑问和担忧。有些朋友还会问:“能不能半麻?不用睡那么久会不会更安全一些?”

实际上,胃癌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很高。手术通常时间较长,操作范围大,涉及到腹腔器官的分离与重建。只有全身麻醉能做到让患者完全无意识、全身放松,并降低因肌肉不自主收缩而导致手术野震动的风险。尤其是气管插管,全麻能最大限度预防消化道内容物反流进入气道这种“误吸”风险。此外,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有时会大幅波动,只有全麻才能帮助医生实时调整,保障身体各系统的平稳运转。

📌 胃癌手术期间,腹腔压力和气流交换很活跃,全身麻醉配合气管插管能为麻醉医生提供较大的安全操作空间,帮助患者安稳度过整个手术过程。

02 术前评估会查哪些项目?漏查有多危险

说到手术前,家属总会问“还要再做检查吗?都已经查过一次了。”但手术用的“术前评估”,和普通健康体检还是有点不同。麻醉医生关注的不仅是局部情况,更是在意全身各系统的承受能力,重点排查“潜在隐患”。

评估项目 关注内容 为什么重要
心肺功能 心电图、胸透、心脏B超等 能提前发现心衰、肺部感染等术中高风险
肝肾功能 血常规、生化、尿检
判断麻醉药物代谢能力,避免药物堆积
凝血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手术中出血多,提前发现凝血异常
营养状态 血蛋白、体重等 低蛋白影响伤口愈合,也是术中并发症“催化剂”
贫血情况 血红蛋白水平 贫血患者术中更易出现缺氧、并发症
基础代谢、血糖 空腹血糖等 糖尿病人麻醉管理需特别调整
案例:有位68岁的女性,在术前被查出贫血和低蛋白。虽然主诉身体没什么异常,但麻醉医生调整了麻醉方案,并术前补充了营养制剂。这一改变帮助她术中状态更平稳,术后恢复也很顺利。
👀 有数据显示,约20%的患者由于评估不全面而在术中出现并发症,这提醒我们,完善的术前评估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安全保障的重要一步。

03 麻醉医生如何"量体裁衣"选择技术?

一说到“麻醉技术”,很多人以为就是打一针睡觉,其实里面的讲究不少。麻醉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和手术方案搭配不同的麻醉方法,真正做到量身定制。

  • 静吸复合麻醉:这种方法结合了静脉注射和吸入麻醉药,优点在于入睡快、维持平稳。适用于绝大多数胃癌手术,需要操作时间一般在3-5小时。
  • 靶控输注:简单说就是智能化、可控的麻醉药物输送,通过计算机系统动态调节药量,适合体质较弱、代谢慢的老人或手术超5小时的情况。
  • 多模式复合技术:比如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术中可以降低全身麻药用量,术后疼痛缓解也更突出,还能促进早期下床活动。
功能保留型操作:部分特殊胃癌手术,比如需保留食管、神经等功能时,有时会在术中进行“唤醒测试”,通过短暂降低麻醉深度,配合术中简单指令,确保重要组织功能未受损。

专家指出:“有经验的麻醉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和具体手术时长与难度,再决定技术路线。”

04 最危险的5个麻醉并发症怎么应对?

麻醉虽然安全性越来越高,但一旦出现并发症,一秒钟也不能耽搁。对于胃癌手术,麻醉并发症主要有以下五类,下面用简单分级和应对方法做了整理。

并发症 发生比例或场景 应对办法
反流误吸 约1.2%,多见于术中呕吐者 术前8小时禁食,术中气管插管,及时吸痰
恶性高热 约1/5万,遗传易感人群 尽快终止麻醉药,立即降温,使用解毒药
低血压/心律失常 易发于术中大出血或高龄患者 快速补液升压,调整麻药,必要时用药物干预
呼吸抑制 麻醉药超量或个体敏感者 降低镇静水平,必要时机械通气
过敏反应 体质特殊者偶见 术前敏感测试,术中快速脱敏处理
⚠️ 胃癌患者术前8小时禁食极为关键,这是减少误吸唯一有效的办法。其它并发症,只要密切监测,大多能迅速得到控制。

05 术后72小时,这些信号别忽视

术后监护室的日夜守护,是患者恢复的关键“窗口期”。前三天,身体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对手术创伤的修复处于高峰状态。特别是老年人、营养状态偏差者,更需要关注部分危险信号。

  • 持续嗜睡超过6小时
  • 血氧低于93%
  • 呼吸困难或喘息
  • 胸闷或胸痛
  • 恶心呕吐无法缓解
  • 意识混乱或行为异常
🥱 关于“术后谵妄”,大约15%患者会经历短暂的幻觉、胡言乱语。大部分48小时内自行缓解,无需过度紧张。
呼吸训练示范: 使用床边塑料吹气球、呼吸训练器,每次用力吸气直至肺部充盈,缓缓呼出,有助于肺功能恢复。

06 家属陪护必学的3个救命动作

术后陪护不光是“照看”,有些实用小技能,一旦家属会用,能帮患者避免不少麻烦。

拍背排痰

掌心呈杯状,从下向上、从外向内轻拍背部,有助于患者咳出痰液,减少并发症。

体位调整

帮助患者采取30°半卧位,避免平躺压迫肺部,同时有助于胃部减压。

判断呼叫时机

若患者呼吸变急促、嘴唇变紫或突然呕吐,应迅速呼叫医护,不要犹豫。

🫶 陌生的设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常见的心电监护、供氧管路、床旁吸痰器等,医护会做详细说明,家属无需太焦虑,遇到问题及时询问就好。

07 术前术后,饮食与行动的正面建议

很多人术后最常问的就是“现在能吃什么?”其实,术前术后的饮食和生活调整都很有讲究,科学选择胜过盲目忌口。

  • 温热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羹,易消化、补充能量,适合刚开始恢复进食时尝试。
  • 优质蛋白补充:鸡蛋羹、炖鸡胸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加速伤口修复。
  • 适量新鲜蔬果:如苹果泥、胡萝卜泥,补充维生素,促进消化道恢复。
  • 少量多餐:不用勉强一次吃太多,把食量拆分,避免消化道负担。
  • 术前保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提高心肺功能,为手术打基础。
🍲 建议40岁以后定期做胃部检查,一般2年一次比较合适,有家族史或慢性胃炎患者可适当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