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不可忽视的“隐形敌人”,如何有效应对?
根据患者时惠星的病例显示,62岁的她因右侧胸背部成群丘疹、水泡伴有针刺样疼痛的症状前来就诊,经过体格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医学上称为"Herpes Zoster",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它最典型的表现是沿着神经分布区出现单侧带状成群水疱,并通常伴随剧烈疼痛。
尽管带状疱疹在老年人群中特别常见,但很多人对其认知却比较有限,严重者甚至可能延误治疗。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带状疱疹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种“隐形敌人”。
带状疱疹:水疱和疼痛的根源何在?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该病毒在第一次感染人时会引起水痘,之后留存在人体内,特别是在神经根中处于潜伏状态。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便会被激活,沿神经路径繁殖,并在皮肤上出现带状分布的水疱。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临床表现,其右侧胸背部红斑基础上的成群丘疹、水泡与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完全吻合。
由于VZV主要侵袭神经,患者常常会经历剧烈的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在皮疹消退后,还可能出现持续性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根据202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现代医学虽然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手段多样,但早期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关键。
科学治疗带状疱疹,别让疼痛困扰你
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目前的医学界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以及辅助治疗来控制疾病进程和减轻症状。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药物,其效果在皮疹出现的前72小时内使用最佳。依据《中国带状疱疹专家共识》,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和防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神经学家还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药物,以提高神经修复能力。此外,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以减轻疼痛困扰。对于顽固的神经痛,近年兴起的神经调控疗法,如经皮电脉冲神经刺激(TENS),也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未雨绸缪,预防带状疱疹
预防带状疱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疫苗不仅能预防初次感染,还能减轻复发时的症状严重程度。美国疾控中心(CDC)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这种疫苗被证明在预防带状疱疹和减轻带状疱疹相关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压力等,都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激活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带状疱疹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尽量减少与带状疱疹患者的亲密接触,以防病毒传播。
总的来说,带状疱疹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但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积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这里,我们呼吁大家重视带状疱疹的预防与治疗,一旦发病,尽早就医,遵医嘱进行科学治疗,以减少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Smith, J. B., & Robinson, P. (2021).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3), 221-225.
- Greenwood, C. M., & Roon, A. N. (2019). Shingrix vaccine efficacy and safety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10(10), 1600-1607.
- Johnson, R. W., & Rice, A. S. (2014). Clinical practice: herpes zost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1(16), 1526-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