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肝细胞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警惕身体信号!

  • 15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肝细胞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警惕身体信号!封面图

肝细胞癌:这些关键点能救命!每4分钟就有1人确诊,别等晚期才后悔

01 肝细胞癌到底是什么?

在现实中,肝细胞癌常被大家叫作“肝癌”,其实它最常见的类型就是源自肝脏自身的肿瘤细胞。可以把肝脏想象成身体里的“能量工厂”,如果里面的细胞突然变得“叛逆”,开始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这些异常细胞就是我们说的肝细胞癌。

很多人等到身体彻底吃不消才发现问题,这时癌症通常已是晚期。所以,肝细胞癌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可能扩散特别快,还因为早期几乎没什么典型不适,一不留神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 友情提示: 肝细胞癌不是突如其来的“天灾”,发现得早,多数情况还是有治疗机会的。

02 身体出现哪些信号要警惕?

  • 腹部持续隐约不适:和“偶尔吃撑”不同,肝癌初期往往出现腹部胀满和不明原因的不适感,比如右上腹常有一种闷胀或者紧绷感,排除三餐过饱、消化问题后依旧存在。
  • 体重悄悄下降,食欲变差:短时间内没有刻意减肥,体重却慢慢下降,有时饭量也变小,连最爱的美食都提不起兴趣。
  • 疲倦无力:不是工作忙或者熬夜,明明休息得挺好,却总觉得力气跟不上,早上起床还很困倦。
  • 皮肤和眼白发黄:有些人可能发现脸色变暗,眼白发黄,大便颜色变浅,但这些变化容易被误当成“肝不好”或者普通黄疸。
  • 腹部有肿块感:有位47岁的男性,每次洗澡搓肚子时都发现右侧肋骨下方有点硬,起初没在意,等到腹围明显变大,查体才发现已经形成肿块。
⚠️ 别忽视: 这些看似普通的小问题,一旦持续存在、逐渐加重,值得及时找医生排查。

03 哪些人最容易得肝癌?

高风险因素 具体情况说明 风险分析/数据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携带者体内长期存在炎症,肝细胞容易反复损伤和修复,容易“演变”出癌细胞 研究提示:乙肝携带者肝癌风险比普通人高约100倍
肝硬化 肝硬化后的肝脏结构紊乱,为癌变创造土壤 近7成肝癌患者有肝硬化背景
家族史 直系亲属有肝癌者更需警惕,遗传因素让患病概率升高 -
长期大量饮酒 酒精损伤肝细胞,慢慢进展到肝炎、肝硬化,最后可能转变为肝癌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高脂饮食相关,近年来发病逐渐上升 -
年龄与性别 多在40岁后发病,男性略高于女性 -
🧐 数据补充:在我国,每年大约有40万新发肝癌患者,且确诊时多数已属于中晚期。

04 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1. B超检查: 最常用筛查方式。能早期发现肝脏结节或可疑部位,操作简单、无创伤。
  2. 甲胎蛋白(AFP)检测: 这是肝癌的“特色标志物”,不过癌症早期可能并不升高,只有中晚期或部分患者会有异常数值。
  3. 增强CT或MRI: 如果B超结果提示问题,医生可能建议用更精细的影像检查,看清肿瘤位置、大小、是否有转移。
  4. 肝穿刺活检: 实在分不清时,医生会用细针取少量组织检查病理。绝大多数患者描述,穿刺过程像“蚊子叮”,别太紧张。
🔍 检查流程其实很有条理,按步骤配合医生,大部分人检查当天都能离开医院。

05 现在有哪些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适用情况 效果(5年生存率)
手术切除 早期(小于5cm,无转移) 约70%
射频消融
(微创治疗)
单个肿瘤,小于3cm 相近于手术
肝移植 肝功能衰竭、符合手术标准 因人而异,提高生存率
动脉化疗栓塞(TACE) 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 可控制肿瘤进展
靶向/免疫药物 适用于晚期、扩散性患者 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发现得早,治疗选择多;发现得晚,治疗难度大,效果差异明显。

06 治疗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产生不同副作用。以靶向药为例,很多人用药后发现手足部皮肤有点疼、起疹子,这是比较典型的“手足综合征”。有位52岁的女性患者,吃药3周后手心明显变红发干,洗碗时都觉得刺痛,后来遵医嘱每天用保湿霜,戴手套保护,症状明显缓解。

  • 手足皮疹、脱皮(多见于靶向药)
  • 腹泻或便秘(常见于化疗/靶向/免疫)
  • 轻度恶心、食欲减退
  • 乏力、轻微发烧
💡 应对建议:
  • 手足护理:保持皮肤湿润、减少摩擦、有伤口时及时包扎。
  • 腹泻时注意补水,可食用易消化饮食。
  • 症状严重应主动和医生沟通调整药物或剂量。

07 肝癌患者日常要注意什么?

日常关键 实用建议
饮食调整 增加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制品),每天蛋白质摄入建议为1.2-1.5克/公斤体重(如60公斤成人,每天约72-90克蛋白);多吃新鲜蔬果,有助维持基础营养。
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遵医嘱检查,康复期每3-6个月复查B超或血检。
情绪管理 遇到担心、焦虑和恐惧时,可以适当找亲友或专科医生聊聊,及时调整心态。
适度运动 可做散步、柔和体操等低强度活动,避免强体力负担。
🕒 提示:40岁以上乙肝携带者,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肝脏彩超,能够将早期发现几率提升3倍。
👀 记住:饮食、运动、复查和情绪支持,都是肝癌康复路上的重要环节,不要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