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发现早治疗: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01 胃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危险?
很多人觉得胃有点不舒服,撑一撑、忍一忍,总会好。其实,胃部偶尔“抗议”是常有的,但胃癌却是另一回事。它是一种发生在胃壁、不正常细胞不断生长形成的癌症。胃癌的绝大多数类型属于腺癌,这种异常的细胞会像杂草一样在胃里疯长,严重时甚至扩散到身体各处。
胃癌危险的地方不仅在于“凶狠”,最关键的是很多病人早期几乎感觉不到异样。国际数据显示,每年有超过100万新发胃癌患者。中国更是占了近四成,每两分钟就有一人确诊。如果拖到晚期,治愈就变得很难了。
02 身体出现这5种情况要当心!
- 饭后腹部常常隐隐作痛: 有朋友说自己吃完饭肚子老是闷胀,有时候还觉得难受,不是一两天的事。其实,如果这种胀痛持续超过两周,尤其是总在同一个部位,必须引起注意!
- 消化不良、食欲下降: 一位45岁的女士,这阵子饭量明显变小,随便吃几口就觉得饱,还经常打嗝、反胃。消化科门诊常有类似情况,别总想着“可能只是肠胃炎”,长期这样很可能是胃部出了大问题。
- 突然体重减轻: 医生曾遇到一位52岁的男士,无意间瘦了8斤,还觉得乏力。短时间内莫名掉体重,其实常是身体某些环节出毛病,千万别自动归结为“减肥见效”。
- 呕血或大便发黑: 有的人突然发现吐出来的东西带血,或者排便像柏油一样黑,这时候绝不只是小毛病。它可能提示胃部或消化道出现了出血甚至肿瘤征象,需要尽快就医检查。
- 恶心、频繁反酸: 如果恶心和反酸几乎天天来报到,和普通胃炎不同,尤其是没有明显饮食诱因时,就应该提高警惕。
03 哪些人更容易得胃癌?
风险因素 | 说法解读 |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医学界公认,这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元凶之一。它是一种能够长期生活在胃黏膜的小细菌,慢慢造成细胞异常,增加癌变概率。 |
年龄增长 | 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超过50岁以后,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下降,受致癌因素影响的机会变多。 |
家族史 | 父母或兄弟姐妹得过胃癌,遗传风险也会增加,说明某些“脆弱易感”体质可以家族传递。 |
高盐饮食 | 口味重,经常食用腌制、加工或烟熏食物,会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增加慢性炎症。 |
吸烟 | 长期吸烟的人,胃癌风险比较高。这和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破坏胃壁细胞有关。 |
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如果同时具备两条以上,罹患胃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增加不少。这说明,胃癌并不是“天降横祸”,很多时候和我们的体质及生活方式分不开。而年龄和遗传因素是无法逆转的,正因为如此,相关人群需要更关注胃部变化。
04 确诊胃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说起来,查胃癌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可怕。现在消化科一般会安排无痛胃镜,很多人实际体验后发现一觉醒来就查完了。胃镜就是医生用细长软管带着摄像头,直接看你胃里的情况。当发现可疑地方,可以顺便“咬”下一小块做活检,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诊断金标准。
检查项目 | 作用说明 |
---|---|
胃镜+活检 | 直观观测并采集样本,确诊效果最好。 |
CT检查 | 可了解肿瘤大小、位置及是否有转移,对后续方案很有帮助。 |
肿瘤标志物化验 | 辅助了解疾病活动情况,但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
担心检查过程?新的无痛胃镜大大减少了不适,检查时间非常短。不过,有胃部症状又怕看医生的朋友,其实最耽误事,因为真正的早期胃癌很多只有这种筛查才能发现。
05 不同分期胃癌该怎么治?
- Ⅰ期(早期)
癌症局限在胃内,通常只需手术切除。此时治愈率很高,有超过90%的患者能实现五年无复发。 - Ⅱ-Ⅲ期(中晚期)
需要结合手术、化疗,部分还要用放疗。多学科会诊团队根据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有的用化疗缩小肿瘤后再手术,这样成功率更高。 - Ⅳ期(晚期)
若已远处转移,以药物(化疗、靶向药或免疫治疗)为主,配合个体化管理,虽然治愈可能性有限,但重在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不同分期,治疗目标和方法完全不同。特别说明,消化肿瘤科多讲究团队配合:胃外科、内科、影像、营养师甚至心理支持共同参与。这样,治疗方案才能更科学、针对性更强。
🌟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能达到90.9%,晚期仅16.6%。
06 治疗期间常见问题怎么应对?
- 恶心、呕吐怎么办?
很多化疗或术后病友会变得胃口差,感觉容易反胃。这时候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同时饮食可以少食多餐,选择温热流质。 - 脱发、乏力很常见
不少人在化疗后会掉头发或者觉得特别累,其实大多数都是暂时的。可以尝试佩戴舒适的帽子或假发,也要保证充足休息。 - 营养支持很重要
营养食物是身体修复的“燃料”。消化科建议适当增加鸡蛋、牛奶、豆制品、瘦肉这些易消化、高蛋白的食品。实在吃不下,可以专门设计肠内营养配方,专业医生会个性化调整。
胃癌怎么预防,日常怎么吃更健康?
好食物 | 益处 | 小建议 |
---|---|---|
新鲜蔬菜、水果 | 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有益抵抗胃部异常细胞发生。 | 每天都吃点,例如四季豆、胡萝卜、苹果、橙子。 |
全谷杂粮 | 补充肠道益生菌的“能量”,帮助肠胃蠕动正常。 | 可用燕麦、玉米、小米交替,早餐不妨来点粗粮粥。 |
低脂蛋白类 | 增强免疫力量,促进组织修复。 | 适量选择鸡蛋、鱼、豆腐、瘦肉等,注意烹调清淡为好。 |
绿茶 | 含天然抗氧化成分,有好处但不建议空腹喝。 | 想喝茶可选绿茶,每天1-2杯即可。 |
日常护理上,除了注意上面这些营养摄入之外,定期体检尤其关键。
有家族史、50岁以上、或者胃部长期不适人群,建议每两年做一次胃部检查。有不适症状时应主动到消化科就诊,早查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