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结直肠癌防治指南:掌握这6个知识点

  • 4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结直肠癌防治指南:掌握这6个知识点封面图

每3分钟1人确诊!结直肠癌的6个救命知识现在看还来得及

听说身边谁因为肠镜查出来肿瘤,总有人感叹:怎么会突然这样?其实,结直肠癌离我们并不远。周末家庭聚餐,谁不是会讨论“最近有点便秘/老拉肚子”?很多小毛病总觉得是"吃坏了肚子",但有些悄悄发生的变化,正值得我们多留个心眼。今天,这6个关键知识可能真能帮忙早早防住“肠道不速之客”。

01 什么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简单来说,就是长在肠道末端(结肠和直肠)的一种异常组织块。
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实“生长地盘”稍有不同:

  • 结肠癌多出现在肚脐附近和降结肠(左下腹)。
  • 直肠癌则靠近肛门,一般更容易被感觉到异样。
提示🔎
80%结直肠癌是“腺癌”,它常常先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息肉,慢慢长大变成异常细胞,最后演变癌症。整体过程很慢,大多数时候早期并没啥特别感觉,这让它很容易被忽略掉。

02 明显症状,哪些信号该警觉?

说起来,肠癌早期其实不容易"露馅",不过随着肿瘤变大,有些信号会比较明确。下面这些情况如果出现两周以上,建议别一拖再拖:

典型症状 常见表现 和普通小病的区别
排便习惯改变 突然变得便秘或腹泻,或者两者交替 和肠炎、饮食引起的不同,这种变化会持续超过两周
便血 粪便夹杂暗红色或咖啡色血块 痔疮多为鲜红色、纸巾擦拭明显,伴有肛门疼痛;肠癌便血多与粪便混合,无明显疼痛
腹痛或腹部不适 下腹持续钝痛,有时伴阵发性绞痛 疼痛部位更固定,不因进食和休息明显减轻
体重迅速下降 一个月内减少超过5%体重 和节食/锻炼无关,无其他解释
里急后重 总感觉肛门有残便,反复上厕所但未排净 持续数天至数周,常合并便意频繁但排出量少
贫血 容易头晕、脸色苍白、稍活动就乏力 主要因慢性失血,不一定和饮食直接相关
腹部包块 在腹部可摸到不明肿块 一般是肿瘤较大时才会有,摸到时建议立即就医
💡病例提醒
刘叔,64岁,一直以为自己是老痔疮,结果两个月便血拖到医院,一查是直肠癌。这个例子说明:便血别主观判断,尤其是年纪大了,超过2周一定要去医院查明原因。

03 为什么会得结直肠癌?风险因素分析

  • 1. 年龄越来越大,风险逐渐升高
    50岁之后,肠道细胞新陈代谢变慢,异常增生(比如息肉)就容易出现。有调查显示,75%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是60岁以上的人。
  • 2. 家族遗传影响大
    有些基因天生就爱“捣乱”。家里有过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的亲人,自己出现肿瘤的概率会高出常人2-3倍。
  • 3. 息肉、慢性炎症,埋下隐患
    某些类型的肠息肉(尤其腺瘤性息肉),相当于癌变的“后备军”。而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刺激肠壁,容易让细胞不正常分化,加快变异。
  • 4. 生活方式
    久坐、长期肉多菜少、缺少运动——这些生活方式容易让肠道蠕动变慢,废物排不出去,长期会增加风险。
数据查证:
一项国内研究指出,结直肠癌发病,60%与不良生活习惯(高脂肪饮食、缺乏蔬菜纤维)有关。
不过,有高危因素≠一定发病,存在风险只是提醒多加关注。

04 检查项目详解:肠镜和辅助检查怎么选?

很多人听到“肠镜”就头皮发麻,其实现代无痛肠镜检查过程并不复杂,短短十几分钟。
肠镜检查: 被认为是结直肠癌检查的“金标准”。 不仅能看到肠道内部情况,如果有可疑息肉还能直接切除活检,一举两得。

  • 粪便隐血试验:在家就能收集粪便,查看有没有被肉眼看不到的微量出血,适合大批量筛查。
  • 影像检查(CT/MRI):用于进一步判断肿瘤大小、扩散情况。通常配合肠镜后做。
  • 肿瘤标志物检测:抽血查CEA等指标,但并不能直接诊断癌症,只作辅助判断。
🔔检查小贴士
体质弱、以前动过腹部手术或对肠镜恐惧的人,可先做隐血试验,若阳性再考虑肠镜。建议以后40岁后每5年查一次肠镜,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就医。

05 治疗选择多,早发现有疗效

目前医疗手段丰富,方案因人、病情不同而有差别。主要治疗方式如下表👇

治疗方式 适用病情 主要目标 备注说明
手术切除 早中期肿瘤,无远处转移 根治性切除肿瘤及部分肠道 部分患者术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化学治疗(化疗) 有转移/扩散或术后辅助 遏制癌细胞生长、减轻扩散 部分方案可口服药物,副作用较强
靶向药物 晚期、特定基因型患者 阻断癌细胞特定生长通路 副作用有皮疹、血压升高等
研究显示: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手术,5年生存率高达90%左右。如果癌症已晚期,治疗就以延缓进展、控制症状为主。
🚩特别提醒
治疗选择不能盲信“特效药”或民间偏方,应由正规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决定方案。

06 对抗副作用,实用生活建议来帮忙

治疗期间,副作用的确让不少人头疼。下面总结化疗和靶向药常见不适,以及营养师特制的饮食建议👇

不良反应 具体表现 实用应对方法
腹泻 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甚至肚子痛 主食换成软饭、面条。避免牛奶、凉菜,多吃易消化的温食。
皮疹 常见于靶向药,表现为面部或身体红疹 穿宽松纯棉衣物,避免日晒。严重时可外用温和乳膏(按医生建议用药)。
口腔溃疡 口腔或舌头溃破疼痛 饭后淡盐水漱口,进食温热柔软的食物,可适量冷饮缓解痛感。
恶心呕吐 进食后有反胃、想吐的感觉 每餐少量多餐,进食速度慢一点。可以闻柠檬、薄荷帮助缓解。
贫血、白细胞减少 持续乏力、易感冒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帮助恢复,比如鸡蛋、豆腐、瘦肉。极端情况按医生指示补充药物。
补充营养技巧:
治疗期间无须盲目进补油腻大补品,可多吃软烂的南瓜粥、鸡丝面条、香蕉泥等。体重下降严重、吃饭困难时,向营养科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 实用总结

  • 40岁以后,建议每5年做一次肠镜筛查。
  • 便血超过两周,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
  • 日常生活中注意肠道信号,必要时第一时间就医。
别怕检查,别拖延,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