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分钟1人确诊!结直肠癌的6个救命知识现在看还来得及
听说身边谁因为肠镜查出来肿瘤,总有人感叹:怎么会突然这样?其实,结直肠癌离我们并不远。周末家庭聚餐,谁不是会讨论“最近有点便秘/老拉肚子”?很多小毛病总觉得是"吃坏了肚子",但有些悄悄发生的变化,正值得我们多留个心眼。今天,这6个关键知识可能真能帮忙早早防住“肠道不速之客”。
01 什么是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简单来说,就是长在肠道末端(结肠和直肠)的一种异常组织块。
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实“生长地盘”稍有不同:
- 结肠癌多出现在肚脐附近和降结肠(左下腹)。
- 直肠癌则靠近肛门,一般更容易被感觉到异样。
80%结直肠癌是“腺癌”,它常常先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息肉,慢慢长大变成异常细胞,最后演变癌症。整体过程很慢,大多数时候早期并没啥特别感觉,这让它很容易被忽略掉。
02 明显症状,哪些信号该警觉?
说起来,肠癌早期其实不容易"露馅",不过随着肿瘤变大,有些信号会比较明确。下面这些情况如果出现两周以上,建议别一拖再拖:
典型症状 | 常见表现 | 和普通小病的区别 |
---|---|---|
排便习惯改变 | 突然变得便秘或腹泻,或者两者交替 | 和肠炎、饮食引起的不同,这种变化会持续超过两周 |
便血 | 粪便夹杂暗红色或咖啡色血块 | 痔疮多为鲜红色、纸巾擦拭明显,伴有肛门疼痛;肠癌便血多与粪便混合,无明显疼痛 |
腹痛或腹部不适 | 下腹持续钝痛,有时伴阵发性绞痛 | 疼痛部位更固定,不因进食和休息明显减轻 |
体重迅速下降 | 一个月内减少超过5%体重 | 和节食/锻炼无关,无其他解释 |
里急后重 | 总感觉肛门有残便,反复上厕所但未排净 | 持续数天至数周,常合并便意频繁但排出量少 |
贫血 | 容易头晕、脸色苍白、稍活动就乏力 | 主要因慢性失血,不一定和饮食直接相关 |
腹部包块 | 在腹部可摸到不明肿块 | 一般是肿瘤较大时才会有,摸到时建议立即就医 |
💡病例提醒
刘叔,64岁,一直以为自己是老痔疮,结果两个月便血拖到医院,一查是直肠癌。这个例子说明:便血别主观判断,尤其是年纪大了,超过2周一定要去医院查明原因。
刘叔,64岁,一直以为自己是老痔疮,结果两个月便血拖到医院,一查是直肠癌。这个例子说明:便血别主观判断,尤其是年纪大了,超过2周一定要去医院查明原因。
03 为什么会得结直肠癌?风险因素分析
- 1. 年龄越来越大,风险逐渐升高
50岁之后,肠道细胞新陈代谢变慢,异常增生(比如息肉)就容易出现。有调查显示,75%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是60岁以上的人。 - 2. 家族遗传影响大
有些基因天生就爱“捣乱”。家里有过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的亲人,自己出现肿瘤的概率会高出常人2-3倍。 - 3. 息肉、慢性炎症,埋下隐患
某些类型的肠息肉(尤其腺瘤性息肉),相当于癌变的“后备军”。而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刺激肠壁,容易让细胞不正常分化,加快变异。 - 4. 生活方式
久坐、长期肉多菜少、缺少运动——这些生活方式容易让肠道蠕动变慢,废物排不出去,长期会增加风险。
数据查证:
一项国内研究指出,结直肠癌发病,60%与不良生活习惯(高脂肪饮食、缺乏蔬菜纤维)有关。
不过,有高危因素≠一定发病,存在风险只是提醒多加关注。
一项国内研究指出,结直肠癌发病,60%与不良生活习惯(高脂肪饮食、缺乏蔬菜纤维)有关。
不过,有高危因素≠一定发病,存在风险只是提醒多加关注。
04 检查项目详解:肠镜和辅助检查怎么选?
很多人听到“肠镜”就头皮发麻,其实现代无痛肠镜检查过程并不复杂,短短十几分钟。
肠镜检查: 被认为是结直肠癌检查的“金标准”。 不仅能看到肠道内部情况,如果有可疑息肉还能直接切除活检,一举两得。
- 粪便隐血试验:在家就能收集粪便,查看有没有被肉眼看不到的微量出血,适合大批量筛查。
- 影像检查(CT/MRI):用于进一步判断肿瘤大小、扩散情况。通常配合肠镜后做。
- 肿瘤标志物检测:抽血查CEA等指标,但并不能直接诊断癌症,只作辅助判断。
🔔检查小贴士
体质弱、以前动过腹部手术或对肠镜恐惧的人,可先做隐血试验,若阳性再考虑肠镜。建议以后40岁后每5年查一次肠镜,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就医。
体质弱、以前动过腹部手术或对肠镜恐惧的人,可先做隐血试验,若阳性再考虑肠镜。建议以后40岁后每5年查一次肠镜,症状明显者应及时就医。
05 治疗选择多,早发现有疗效
目前医疗手段丰富,方案因人、病情不同而有差别。主要治疗方式如下表👇
治疗方式 | 适用病情 | 主要目标 | 备注说明 |
---|---|---|---|
手术切除 | 早中期肿瘤,无远处转移 | 根治性切除肿瘤及部分肠道 | 部分患者术后可恢复正常生活 |
化学治疗(化疗) | 有转移/扩散或术后辅助 | 遏制癌细胞生长、减轻扩散 | 部分方案可口服药物,副作用较强 |
靶向药物 | 晚期、特定基因型患者 | 阻断癌细胞特定生长通路 | 副作用有皮疹、血压升高等 |
研究显示: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手术,5年生存率高达90%左右。如果癌症已晚期,治疗就以延缓进展、控制症状为主。
🚩特别提醒
治疗选择不能盲信“特效药”或民间偏方,应由正规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决定方案。
治疗选择不能盲信“特效药”或民间偏方,应由正规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决定方案。
06 对抗副作用,实用生活建议来帮忙
治疗期间,副作用的确让不少人头疼。下面总结化疗和靶向药常见不适,以及营养师特制的饮食建议👇
不良反应 | 具体表现 | 实用应对方法 |
---|---|---|
腹泻 | 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甚至肚子痛 | 主食换成软饭、面条。避免牛奶、凉菜,多吃易消化的温食。 |
皮疹 | 常见于靶向药,表现为面部或身体红疹 | 穿宽松纯棉衣物,避免日晒。严重时可外用温和乳膏(按医生建议用药)。 |
口腔溃疡 | 口腔或舌头溃破疼痛 | 饭后淡盐水漱口,进食温热柔软的食物,可适量冷饮缓解痛感。 |
恶心呕吐 | 进食后有反胃、想吐的感觉 | 每餐少量多餐,进食速度慢一点。可以闻柠檬、薄荷帮助缓解。 |
贫血、白细胞减少 | 持续乏力、易感冒 |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帮助恢复,比如鸡蛋、豆腐、瘦肉。极端情况按医生指示补充药物。 |
补充营养技巧:
治疗期间无须盲目进补油腻大补品,可多吃软烂的南瓜粥、鸡丝面条、香蕉泥等。体重下降严重、吃饭困难时,向营养科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治疗期间无须盲目进补油腻大补品,可多吃软烂的南瓜粥、鸡丝面条、香蕉泥等。体重下降严重、吃饭困难时,向营养科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 实用总结
- 40岁以后,建议每5年做一次肠镜筛查。
- 便血超过两周,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
- 日常生活中注意肠道信号,必要时第一时间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