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癌的6个危险信号及应对策略

  • 4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癌的6个危险信号及应对策略封面图

肺癌:这些关键知识能救命,现在了解还不晚

01 肺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危险?

有时候天气一冷开始咳嗽,大家可能没多在意。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呼吸不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在我们医院的呼吸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被肺癌困扰的患者。💭

简单来说,肺癌是指肺部某些细胞“失控”,不受人体调节地不断异常增殖,最后形成肿瘤。如果肿瘤继续长大,会占据肺部空间,影响呼吸,还可能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肺癌人数已经超过80万,死亡率在各类肿瘤中排名第一。也就是说,这场“静悄悄”的战役,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更激烈。

小知识: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感觉,一旦症状明显,多数病情就比较复杂了。

02 咳嗽带血要警惕!肺癌的6个危险信号

  • 持续的刺激性干咳:平时很少咳嗽,最近却连续好几天总咳,喝水、吃润喉药也无效。
  • 痰中偶尔带血丝:一位55岁的司机朋友告诉我,有几次咳嗽时痰突然变粉色,但很快就消失了。
  • 胸部隐痛或刺痛:不是大范围疼痛,而是一侧胸口总有点闷,如果用力呼吸或咳嗽会加重。
  • 说话时声音沙哑:嗓子最近老发哑,茶水润喉都不管用。
  • 呼吸时气短、喘不上气:本来大步快走没事,现在爬个楼梯都觉得累。
  • 不明原因的低热和体重减轻:衣服突然变松了,但没刻意减肥;体温总在37~38度之间。
🚩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尤其是痰中带血或胸痛慢慢加重,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低剂量CT筛查。不要觉得咳嗽小事拖着不治。

03 吸烟不是唯一诱因!这些因素同样致癌

致病因素 影响机制 需要注意
烟草与二手烟 烟雾中的化学物质损伤支气管细胞DNA,长期累积导致异常细胞生长 家中有吸烟者,其他家庭成员风险也会升高
氡气 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可能破坏肺部细胞的正常结构 地下室、通风不良的房屋需当心
职业接触石棉/砷等 长期吸入这些粉尘或化学品,引发慢性炎症,促生癌变 石材加工、化工厂、矿井等工人更易中招
空气污染 微小的可吸入颗粒,会长期刺激呼吸道细胞 在雾霾天尽量室内活动
遗传因素 家族中若有肺癌成员,本人发病风险会略微升高 但只占少部分
不明原因 近年统计显示,约30%肺癌患者没有吸烟史,环境和基因交互仍在研究中 提示并非只有烟民才需警惕

其实,无论是否吸烟,长期接触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肺部细胞变得不稳定。这些异常细胞一旦出现聚集,就有机会发展成肿瘤。

04 确诊肺癌要做哪些检查?痛苦吗?

  1. 低剂量CT筛查: 检查过程只需平躺几分钟,没有疼痛,被广泛用于肺部健康普查。一年一次能抓住早期变化。
  2. PET-CT定性: 比一般CT更详细,能识别肿瘤活性和分布范围,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医生评估后选择。
  3. 穿刺活检: 通过细针取肿瘤小块组织,过程虽有些紧张,但打局麻后疼感很轻。几十年来技术进步,细针损伤小,安全性高。
  4. 基因分型检测: 只需抽血或取组织,帮助判断有无EGFR/ALK等基因突变,为靶向药选择打基础。不同基因类型影响治疗方案,对生活质量也有影响。
TIPS:有位60岁的阿姨因为家族里有人患癌,每年按时做CT筛查,去年检查时发现早期癌变,及时手术后恢复得很好。

05 治疗选择:从手术到免疫治疗的突破 ⛑️

分期 主流治疗方案 近期进展
早期(I-II期) 通常首选手术切除,部分需要配合化疗\ 🔪 微创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复发风险降低
中期(III期) 化疗+放疗联合,部分也可考虑手术 同步放化疗提高了生存率
晚期(IV期) 靶向药(如EGFR抑制剂)、免疫治疗(PD-L1抑制剂)
💊
部分EGFR患者生存期已超5年,生活质量提升明显

呼吸科医生会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分子检测结果给出个体化建议。其实,靶向药和免疫治疗现在不仅延长生命,还让晚期患者“与癌共存”的生活过得更自在。

关键提醒:靶向药和免疫治疗需根据基因检测和PD-L1表达水平决定,不建议自己盲目上药。

06 应对副作用:皮疹腹泻这样处理最有效

副作用 常见处理方法 补充说明
皮疹 可用氯霉素软膏外涂,严重时可加口服抗过敏药 避免阳光直晒,保持皮肤清洁
腹泻 口服蒙脱石散(成人可自行购买),如症状明显建议就医检查电解质 短期有效,多次腹泻需咨询医生
肝功能异常 需定期血液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联系主治医生 切忌自行停用其他药物
呼吸科提醒:治疗期间如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或持续不适,别犹豫,及时就医。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选读)
  • 部分降压药、抗生素可能影响靶向药效果,用药前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关键提醒 📋

  • 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建议每年安排低剂量CT筛查
  • 做靶向药物治疗前,须先做基因检测
  • 免疫疗法前需检查PD-L1表达水平
  • 治疗中若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或胸闷,应尽快就医

可能有人会感叹,肺癌听起来很可怕,其实主动了解、定期筛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医学进步给了我们更多选择,“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真正关键。不管你正处于哪一种生活节奏,别忽视身体的小变化,有疑问时问问专业医生,能帮自己省去许多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