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肝癌警报:你不可忽视的信号与预防法

  • 8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肝癌警报:你不可忽视的信号与预防法封面图

肝癌到底是什么?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晚上加班回家,很多人喜欢点份宵夜,喝点小酒;父母总说脂肪肝、转氨酶高没什么大事。有时觉得身体有点不对劲,却忙着没管。其实肝脏就像身体里最勤劳、最安静的“加工厂”,出问题时往往悄无声息。肝癌是一种需要足够重视但不必恐慌的疾病。了解它的信号和风险,能让我们避开大麻烦。

01 肝癌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肝癌是肝脏里的细胞发生了“变异”,变成了一种异常增生的肿瘤。肝癌分为两类:原发性(大多来自肝自身细胞)和转移性(其他器官癌细胞转移而来)。肝脏承担着解毒和营养加工的工作,一旦出现肿瘤,不仅“工厂生产线”受损,过滤和储存能力也会下降。从外表看不出什么,但体内的损伤正在悄悄积累。

一旦出现异常增生,这些细胞就像“失控的机器”开始占据本应健康的空间,影响肝脏处理废物和维持身体平衡。很多人初期没有任何感觉,真正被发现时,已经对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 简单理解:肝癌就是肝脏内部的细胞不正常地增多,堵塞了“正常运作的通道”,影响全身健康。

02 身体出现这些变化要当心!

  • 右上腹持续隐痛或发胀: 和普通肠胃炎不同,这种疼痛经常出现在右肋骨下,时间较长且有持续性。比如有位52岁男性,最近感觉腹部老是“别扭”,吃了药也没缓解,后来才查出原来是肝癌导致的。
  • 莫名体重明显下降: 如果没有减肥计划,却在短几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这不是普通的“掉秤”,需警惕慢性消耗性疾病。
  • 皮肤及眼白变黄(黄疸): 肝脏无法正常排出胆红素,会导致皮肤、眼球呈现明显的黄色,通常伴有尿色加深。
  • 不同寻常的疲劳、食欲差: 持续几周的明显乏力、没胃口,很难通过休息改善。如果再伴有腹水、小腿肿胀,就需要尽快到医院查明原因。
🩺 提醒:如出现右上腹反复不明原因疼痛、持续体重下降或无缘由的明显黄疸,最好第一时间就医做肝脏相关检查。

03 为什么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很多人一听到肝癌,都会问:为什么查出来就已经很严重?其实和肝脏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以下五点值得关注:

风险因素健康影响/原因分析
长期乙肝病毒(HBV)感染 慢性炎症不断刺激肝细胞,易导致“变异”,中国肝癌患者中乙肝感染者比例高。
肝硬化 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病毒、酒精等),肝组织像“地基反复修补的房子”,结构紊乱后更易长出异常细胞。
黄曲霉素暴露 霉变坚果、花生等食品含有的黄曲霉素,能直接破坏肝细胞结构,增加致癌风险。
长期大量饮酒 酒精分解后生成乙醛,会让肝脏受损甚至坏死,年限越长、风险越高。
家族史和遗传因素 如果直系亲属曾有肝癌史,本人风险也相应升高,这类人群需定期关注肝脏健康。
研究发现,乙肝携带者发展为肝癌的几率比普通人高10倍以上。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出现腹部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偏重。

04 确诊肝癌要做哪些检查?

一旦怀疑存在肝癌,医生一般会建议以下几种检查。其实,这些检查并不复杂,也无需过度担心。

  • B超(超声波检查): 无创、快捷,能初步发现肝脏是否有肿块。
  • CT或MRI影像: 如果B超发现异常,会进一步用CT或MRI来分辨肿块的性质和范围,帮助分期。
  • 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血液检查: AFP超标在肝癌诊断中有较高提示意义,结合其他结果综合判断。
  • 必要时的肝穿刺活检: 对于无法确定性质的肿块,有时需用细针取一点组织送检。
🔍 tips:大多数检查只需几分钟至半小时,基本无需住院,无明显疼痛。早点查,早点放心。

05 现在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肝癌的治疗方式需要结合肿瘤大小、位置、身体状况决定,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推荐方案。并不是每个人都无法治疗,早发现早处理,存活几率更高。

治疗方法适用情况特点
手术切除 肿瘤较小、未广泛扩散 可根治性清除病变
肝移植 局限在肝脏且无法切除 术后存活时间较长
经肝动脉介入(TACE)等局部治疗 不能手术,局限在区域 通过导管注药物、阻断血流,阻止肿瘤生长
靶向药物、免疫治疗 中晚期或全身扩散患者 控制病情延长寿命,部分人效果明显
🔶 强调:专家指出,早期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约50%,而晚期不到10%。定期体检、早发现意义重大。

06 这样做能让肝癌远离你

肝癌并非完全不可防。改变一点点生活习惯,就能降低风险。下表为高风险人群一般人群的具体建议👇

防护措施推荐做法频率/补充
接种乙肝疫苗 遵医嘱全程接种或查抗体及时补种 一次性或特殊情况补种
限酒戒酒 每周少于2次,每次不超过1两白酒 最好逐步减少,长期坚持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果蔬 每天增加蔬果(如西红柿、胡萝卜等) 日常饮食习惯
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乙肝/丙肝携带者,半年一次肝脏超声+AFP 每6个月,具体随医生调整
📅 小贴士: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家族史人群建议每6个月查一次肝脏B超与甲胎蛋白(AFP)。
  • 普通人群一年一次肝功能和超声检查即可。
  • 感觉身体任何持续性异常,别犹豫,早点去医院让专业医生看看。
🍎 放心吃:
  • 胡萝卜、青椒、柑橘类: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帮助肝脏修复自身损伤,每天吃半根或一只水果即可。
  • 牛奶、豆制品:优质蛋白支持肝细胞再生,早餐搭配一杯就够。
  • 新鲜鱼肉:适量摄入可提供优质脂肪及氨基酸,帮助肝脏“轻松负担”。

不少患者直到明显不适才重视肝脏健康。其实只要早期关注、合理生活,很多风险就能避免。肝脏不痛不痒,却一直默默为健康“加班”。关注身体的小变化,就是给自己的健康存上一笔“安全储备”。多一点警惕,多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