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由于肝癌疾病的隐匿性较强,很多人在早期症状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肝癌二期这一比较关键的阶段,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对诊断、治疗和疾病管理存在一些误解,这可能直接影响预后效果。今天,我们就针对肝癌二期的几个医学误区进行解析,帮助大家理性看待疾病,提高健康素养。
误区一:二期肝癌并不可怕,可通过中药完全治愈
谬误:很多患者认为,既然肝癌只在二期,还没有到“晚期”的程度,通过吃中药或者一些所谓的偏方就能完全治愈。
科学解读:二期肝癌的特点在于癌细胞虽未发生广泛扩散,但肿瘤已经达到一定大小,甚至可能开始侵入周围的血管。这一阶段需要科学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局部消融、靶向药物治疗甚至免疫治疗。中药可能在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例如缓解症状或帮助提高生活质量,但单独依赖中药治疗无法阻止肿瘤进展。根据2021年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全球肝癌治疗研究数据,规范化综合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正确做法: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结合自身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中医药使用方面,应让专业医生指导,切勿盲信偏方或未经验证的疗法,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误区二: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等到身体感到不适再去医院
谬误:有些患者因为体感良好,甚至在肝癌二期也未出现明显症状,于是选择暂缓治疗或完全忽视疾病的存在。
科学解读: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即使存在肿瘤,早期也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感。这种掩盖性正是肝癌的一大危险所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很多肝癌病例首次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因此,在二期时,尽管患者无症状,积极治疗仍是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正确做法: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肝脏的CT或MRI扫描,评估肿瘤情况,听从医生建议,尽早开展治疗。切勿“拖延”,因为肝癌一旦进展到三期或四期,其治疗难度和预后效果会显著下降。
误区三:肝癌二期患者不能进行手术
谬误:有人认为,二期肝癌患者因为病灶已经较大,进行手术风险过高,切除无效。
科学解读:根据最新的《肝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手术切除仍是当前治愈肝癌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在二期肝癌中,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肝功能可承受手术,应尽可能进行病灶切除,或联合局部治疗降低病灶风险。大量研究表明,二期肝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远远高于未进行手术的患者。(参考文献:Llovet J. et al.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9)
正确做法: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治疗风险和收益。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选择手术、局部治疗或者靶向治疗,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误区四:肝癌狭隘成因论:肝炎≠肝癌
谬误:部分患者和家属认为,肝癌只由乙肝或丙肝病毒引起,如果没有这些病毒感染史,就不可能得肝癌。
科学解读:虽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确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但研究表明,酗酒、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因素也可能引发肝癌。此外,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粮食等也是诱因之一。因此,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而非仅由某单一原因引发。
正确做法: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即便没有肝炎病史,如果存在以上风险因素,如长期酗酒或肥胖,仍需提防肝癌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误区五:化疗对肝癌二期无效
谬误:一些患者认为,化疗仅适用于晚期肿瘤,对于肝癌二期患者毫无帮助,甚至可能带来更多副作用。
科学解读: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化疗常被用于较为晚期的病例,早期或二期患者确实不一定是化疗的首选。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肿瘤位置使得手术风险过高,或者肿瘤侵及血管,化疗药物仍能提供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治疗选择。
正确做法:听从肿瘤科医生的建议,结合自身具体病情决定是否采用化疗。如果需要,可通过现代药物的辅助治疗缓解副作用,如使用止呕药物等。
提升辨别能力的策略
防范措施:获取医学信息时,要认准权威来源,如《中国临床肿瘤学年鉴》或《中华肝病学杂志》。必要时,可咨询肿瘤科医师、肝病专家或国家级的肝病防治机构。
培养科学思维:面对医疗信息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主动查阅医学文献。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轻信广告语和未经证实的“奇效疗法”。让科学成为你的“健康护盾”。
总结
肝癌二期治疗是扭转疾病进程的重要窗口期,但医学上存在的普遍误解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本文中,我们剖析了“中药治愈论”、“无症状无需治疗论”等常见谬误,并用权威研究和医学常识进行了科学解读。通过合作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团队,采纳规范化治疗方法,才能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Llovet J., Bruix J.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ction therap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9.
Forner A., Reig M., Bruix J.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Lancet, 2021.
Zhu A.X., Abbas Z. "Personalized medicine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2022", National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