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患者的检查报告中提示存在“主动脉夹层(Standford A型)”的诊断,同时伴随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增大等问题。这份报告警示了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严重隐患。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急性、危及生命的疾病,因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所导致。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可能引发嚴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本文将结合该疾病的病因、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为大家科普主动脉夹层的相关知识。
主动脉夹层的可能病因与危害
主动脉夹层为何如此危险?主动脉是我们身体内口径最大、最重要的血管,其主要作用是向全身输送富含氧气的血液。然而,当主动脉内膜出现裂口时,血流会进入动脉壁的中层,使正常的血管结构被夹层劈开,最终导致主动脉腔压力急剧变化,严重影响血液循环。
根据斯坦福分型,主动脉夹层可分为A型和B型。其中,A型病变累及升主动脉,病变范围广、风险极高,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猝死的主要原因。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创伤性损伤、先天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而本例患者的CT提示主动脉壁硬化及心脏增大,提示有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可能,这正是导致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
主动脉夹层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如果升主动脉夹层进一步破裂,血液可能渗透至心包形成心包填塞,从而导致急性循环衰竭。此外,夹层可能压迫重要的动脉分支,导致大脑、肾脏、肠系膜等器官缺血,其结果可能是脑卒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肠坏死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主动脉夹层的常见治疗方案
对于主动脉夹层这样高风险的疾病,治疗手段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分型。以A型主动脉夹层为例,该类型一般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撕裂的内膜、修复破裂部位并置换人造血管的方式,从而阻止夹层进一步恶化。这种方法由于直接针对病灶,故能降低破裂风险、改善血液流出道,但同时手术本身风险也很高,对团队和设施的要求极高。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处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腔内修复术(TEVAR,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另一种选择。通过股动脉置入支架将裂口覆盖,能够有效阻止夹层扩张。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非常适合于部分高龄与高风险患者。
除了手术或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也在主动脉夹层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急性期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可以降低心脏射血量和血管内压力,从而减少夹层进一步撕裂和扩张的可能性。例如,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或其他扩张血管类药物,都能帮助患者短期内稳定病情。
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措施与健康管理
主动脉夹层防重于治,因为一旦发病,抢救难度大、风险高。对于高危人群以及普通民众而言,日常生活中的以下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家族遗传疾病(如马凡综合征)等主动脉夹层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筛查。特别是40岁以后,应通过血压监测、心脏彩超、CT等影像学检查,与医生保持沟通,一旦发现异常及早干预。
其次,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基础。从饮食上来说,多摄取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避免过多的摄入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同时,戒烟戒酒十分关键,吸烟会增强主动脉破裂的风险,而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
再次,坚持适度运动对预防主动脉疾病同样有效,但需注意运动强度不能过高,尤其是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症状的人群。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造成血管损伤、血压骤升,对于这类人群不适宜选择长跑、举重等大强度、高冲击的活动。
此外,定期进行心理调节以减少精神压力也很重要。长期的心理压力促成高血压和内分泌紊乱,间接增加了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学会通过冥想、瑜伽放松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主动脉夹层虽凶险,但通过科学的防治和管理是可以有效降低发生率和致死率的。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始终警惕相关症状,如突然剧烈的胸背部疼痛、晕厥等,应第一时间就医,以争取及时确诊和救治。
呼吁大家不要忽视平常的身体信号,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日常如何忙碌,都应关注心脏与血管的健康管理,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不可挽回的灾难。记住:您的健康是您一生最重要的财富,爱护它,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