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此次门诊病历报告,一名14岁的男孩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医院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报告显示其主要症状为鼻腔粘膜苍白、下鼻甲肥大、右侧中鼻甲肥大,并伴有粘性分泌物。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可能长期受到变应性鼻炎的困扰。
医生建议通过纤维鼻咽镜检查、鼻部激光射频微波治疗及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胶囊和枸地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多种手段,旨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过敏性鼻炎:常见但需重视
过敏性鼻炎,常简称为AR(Allergic Rhinitis),是一种由于接触外界变应原而引起的鼻腔过敏反应。主要表现包括打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引起这些症状的变应原常见于花粉、尘螨、霉菌和动物皮屑等。
过敏性鼻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有研究指出,长期过敏性鼻炎可能导致嗅觉减退、鼻窦炎,甚至哮喘等并发症。“变应性鼻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鼻腔黏膜炎性反应,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某权威医学期刊曾这样描述。
治疗策略:个性化与综合治疗并行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环境控制。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如枸地氯雷他定片)、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及其他辅助药物如桉柠蒎肠溶胶囊。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来个性化调整。
免疫疗法是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的剂量,来减少患者对其的过敏反应。这种方法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目前唯一能够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
此外,环境控制同样重要。减少接触变应原,如定期清洁室内环境,使用防螨床品等,都有助于减少过敏发作频率。
日常预防:远离变应原是关键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高危人群,如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者,日常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了解并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家中养宠物的家庭应尽量避免宠物进入卧室;定期清理和更换空调过滤网,减少室内尘螨;春秋季花粉高峰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等。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饮食,提高免疫力。多加运动,保持适宜的体重,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这些都有助于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总结而言,过敏性鼻炎虽常见,但并不容小觑。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都能树立正确的防治意识,及早发现并治疗,健康快乐地生活。
引用文献
Johnston, Nathan W. "The epidemiology of emerging asthma phenotypes." Primary Care Respiratory Journal 22.3 (2013): 290-292.
Pawankar, Ruby.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the link, the new ARIA classification and global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 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4.1 (2016): 1-49.
Asero Riccardo,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2 bio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current re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urrent Opinion in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0.9 (2020):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