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荨麻疹不可怕,教你如何安心面对!

  • 210次阅读
  • 科普,已点评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荨麻疹不可怕,教你如何安心面对!封面图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不少人可能都有所耳闻。有人称之为风团,实际上就是皮肤上突然出现的一种红色或苍白色的、具有痒感的斑块。这篇文章将为你详细讲解荨麻疹的成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让你在生活中更了解这一常见病。

荨麻疹的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过敏性和非过敏性两大类。常见的过敏源包括食物如海鲜、坚果,药物如抗生素以及昆虫叮咬等。而非过敏性因素如寒冷、热、太阳光等物理因素也可能引发。荨麻疹的病因有时非常难以准确找出,因此也给治疗带来一定挑战。

常见的荨麻疹类型及其成因

荨麻疹可以表现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荨麻疹通常在24小时内会有明显的发作和消退,病因多与过敏、感染等有关。而慢性荨麻疹,则是指症状持续6周以上,通常不会找到明确的过敏源或者原因。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这种异常反应会导致皮肤的小血管扩张,血清中的液体渗出到皮肤,从而引发红色的、痒感明显的斑块。研究表明,约60-8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其免疫系统可以被自身抗体激活,这种自体免疫机制使得治疗更具难度。

荨麻疹的治疗方案

对于大多数荨麻疹患者,抗组胺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引发过敏反应的重要物质)与组胺受体的结合,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包括地氯雷他定片和依巴斯汀片等。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外用的卤米松乳膏。这类药物能快速减轻炎症和瘙痒,但长期使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特定诱发因素引起的荨麻疹,如药物过敏性荨麻疹,则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如果是食物过敏引起的,在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和食用致敏食物。

如何预防荨麻疹的发生?

要预防荨麻疹,首先需要了解并尽量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如果你是因食物过敏引发的荨麻疹,务必小心饮食,避免进食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减少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另外,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爽也很重要。尽量穿宽松、棉质的衣物,避免皮肤摩擦和刺激。对于有些因汗液、热量蓄积引发的荨麻疹,可适当减少强烈运动,或者注意运动后的身体擦拭和更换衣物。

未来医学科技会带来哪些治疗进展?

目前关于荨麻疹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未来,有望通过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来对抗这一困扰人们生活的常见病。生物制剂如抗IgE(免疫球蛋白E)单克隆抗体已经在一些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来根治荨麻疹,这些新兴疗法正在不断地开展临床研究和尝试。

如果不幸罹患荨麻疹,患者应该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对于病患家属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共同面对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引用文献

  1. Honkavaara P, Nokso-Koivisto J, Islami SJ, et al.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J Clin Med. 2021;10(9):1915.
  2. Graif Y, Goldberg I,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Tail of The Tale. Front Med. 2018;5:226.
科普点评
  • 科普,专家点评
  • 当前评分4.55星,满分5星(基于1位用户评分)
    9.1
  • 科普,头像
    共有1位专家进行点评
  • 科普,头像
    张丽霞主任医师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 专家评分:
    9.1
    当前评分4.55星,满分5星(基于1位用户评分)
    2025-05-19   发布
  • 专家评语:文章以荨麻疹为核心,构建起“病因 - 类型 - 治疗 - 预防 - 展望”的科普框架,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开篇点明病症特征,引发关注;从过敏与非过敏因素剖析病因,结合急性、慢性类型阐述发病机制,凸显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