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不重视?当心拖成肾损伤!这份实用指南帮你科学应对
01 你以为的小感冒,其实分两种
早上刚醒来,嗓子有点发痒,偶尔打个喷嚏,有时候只是当作空气干燥,喝杯热水就不管了。其实,这很可能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常说的“感冒”。
简单讲,感冒分病毒性和细菌性两类:
病毒性(最常见,如流感、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快,伴有低烧、鼻塞、咳嗽,但很少有脓痰。
细菌性(次之):咽部疼痛比较明显,分泌物颜色较黄、较稠,有时还会有持续高热。
大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感染,通常几天会自愈。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要掉以轻心。
💡
提示:多数普通感冒1周内可缓解;症状拖延或加重,最好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02 警惕这些信号,别让肾脏悄悄受伤
- 血尿:小便颜色变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或茶色(就像淡淡的红茶),尤其在感冒后出现,提示可能有肾小球出血。
- 泡沫尿:尿液泡沫丰富、久久不散(像啤酒泡沫那样持久),常为尿蛋白增多表现。
- 夜尿增多:晚上起夜次数明显增多,明明水没喝多少,夜里却要跑好几趟厕所。
📌
有位52岁的男性患者,原本只是普通感冒,结果接连几天发现排尿泡沫多,随后查出肾功能异常。从这可以看出,感冒后尿液有异常变动要特别当心。
03 为什么普通感冒有时会“伤到肾”?
很多人不理解,一场小感冒怎么就引发肾脏问题了?其实这里的原因不少,一起看看:
机制 | 对肾影响 |
---|---|
感染诱发免疫反应 | 感冒病毒或细菌进入体内,身体免疫“反攻”,有时会误伤肾脏组织,导致肾小球发炎。 |
药物相关损伤 | 部分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增加肾脏代谢负担,甚至直接损害肾脏细胞。 |
基础疾病加剧 | 已有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老年人更易因感冒诱发肾损伤。 |
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CKD)患病率高达10.8%,感冒诱发肾损伤的风险约为3-5%。虽然多数人不会严重受影响,但偶有感冒反复、症状迁延,肾脏也会“吃不消”。
04 检查项目全解,一步到位排查肾损伤
感冒后若担心出现肾损伤,建议到医院做以下几项检查:
- 尿常规:检测尿液中有无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便于筛查血尿与蛋白尿。
- 肾功能: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清除废物能力。
- 肾脏B超:通过影像学观察肾脏形态,有助发现肾脏炎症或慢性损伤。
📝
检查前需要适量饮水、适当休息。最好不要自行停用药物,否则可能影响检查结果。
05 治疗分急慢,两步帮你应对
⏱ 急性期管理:
- 控制原发感染:对症用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病毒或抗生素。
- 保护肾功能:尽早发现蛋白尿、血尿,及时用药防止病情加重。
🔄 慢性期管理:
- 专科诊疗:必要时请肾内科医生会诊,根据患者具体肾功能状态制定个体化方案。
- 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合理控制体液摄入。
👍
30岁的女性患者,急性期时注意按时服药并及时就医,最终顺利恢复。这个例子说明,及时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
建议:慢性肾病患者每年至少复查2次肾功能;一般感冒若高热超3天,尽早就医。
06 吃对、做对,更好守护肾健康
日常管理 | 推荐做法 | 建议频率/方式 |
---|---|---|
饮食 | 新鲜蔬菜、多吃富含钾元素的水果(如香蕉、橙子),饮食均衡,有助维持电解质平衡 | 每餐搭配,新鲜为主 |
蛋白控制 | 低蛋白饮食,推荐每日蛋白摄入:每公斤体重0.6-0.8g | 按体重计算,合理分配 |
药物管理 | 遵医嘱服药,尤其不要自行增减利尿、止痛等药物剂量 | 长期/按需 |
感染预防 | 根据季节接种流感疫苗,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 每年流感季节前 |
血压管理 | 每日自测血压,目标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 每日一次 |
🍎
运动可选择散步、简易瑜伽等,避免剧烈消耗体力,有利于身体恢复。
📋 快速回顾与简单行动建议
- 普通感冒拖延不治,少数可拖出肾损伤。
- 出现血尿、泡沫尿、夜尿变多,尤其要重视。
- 每年按时体检,特别是慢性肾病高风险人群。
- 饮食、作息、药物、血压管理一样都不能忽略。
日常遇到感冒,多一分留心,及时求医,有利于长远健康。关心肾脏,其实也是呵护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