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血脂双高别大意!3个信号一出现,现在控制还来得及
朋友聚会时,有人一坐下就说最近总有点头晕,还以为是没休息好。另一边,老王谈起公司体检查出来血脂也高了些,大家都觉得“没啥大不了”。其实,这两个数字一高起来,往往悄无声息,但后果可能超乎想象。今天聊聊,生活里那些能帮我们及时发现和应对高血压、高血脂的小信号,让一些风险不再变成遗憾。
01 血压、血脂双高,其实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讲,血压好比给家里自来水管加水,如果压力太大,管子容易变脆。血脂相当于水管里流的液体混了油,容易在管壁堆积。高血压通常指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而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大于3.4mmol/L时问题就不小。两者如果一路飙升,可能让心脏、大脑的血管默默变硬变窄,有时还没感觉,人已经埋下了隐患(O'Brien et al., 2013)。
问题 | 正常范围 | 高风险指标 |
---|---|---|
收缩压 | <130 mmHg | ≥140 mmHg |
舒张压 | <85 mmHg | ≥90 mmHg |
低密度脂蛋白(LDL) | <3.4 mmol/L | >3.4 mmol/L |
小贴士: 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就是血压血脂长时间异常。
参考: O'Brien, E., et al. (2013).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参考: O'Brien, E., et al. (2013).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02 3个信号提示:“恶客”已上门!⚠️
- 1. 不明原因头晕,偶尔“发懵” 30多岁的刘女士最近走路时觉得头重、发懵,总以为是太累。这类轻度头晕,有时就是血压掉了警报。不要等到晕倒才当回事,哪怕只是晨起偶尔头昏,也别忽视。
- 2. 突然胸口发闷,气短 50岁的张先生一爬楼就觉得胸闷,以为只是老了。这种感觉可能与心脏“用力过猛”有关,血脂异常引起的小血管堵塞可能会无声发生。
- 3. 眼前阵阵发黑,偶有视物模糊 王阿姨体检前一天晚上,突然觉得眼前发黑几秒,缓过来还以为没事。这种短暂视物模糊,其实是血压不稳的信号。
提个醒: 高血压、高血脂早期信号常常十分“沉默”,体检时才被发现也很常见。40岁以上,每年安排一次血压和血脂全项检查才放心。
03 为什么高血压、高血脂盯上了你?🤔
- 遗传家族史 父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的人,风险几乎翻倍。调查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40%的人已经并发一项或两项问题(Li et al., 2022)。
- 饮食习惯 高盐、高油、爱吃红肉和油炸食物,都容易让血脂、血压一起“高涨”。
- 肥胖体型 腰围超标、体重超标时,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也随之增加,导致两高同步出现。
- 运动不足 长期久坐、运动量不够,不仅体重上升,血管弹性还会下降。
- 长期熬夜、压力大 睡眠不足和情绪紧张会紊乱身体激素,间接拉高血压与血脂水平。
这说明: 高血压和高血脂并非“老年病”,生活方式影响非常大。部分人可能二十多岁就要面对。
参考: Li, T., et al. (2022).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 in China.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参考: Li, T., et al. (2022).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 in China.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04 体检时如何发现“隐形高危”?🔬
- 血压动态测量 尿急时测、刚运动完测都不算,要选安静状态下,坐好静候5分钟再测,并多日监测。偶尔高出一次,不能下结论,需要连续、规律监测。
- 血脂四项检查 空腹抽血化验,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清密度脂蛋白,均要看齐。
- 专项筛查建议 有脖子粗、腹型肥胖、长期血糖异常的人,建议做冠脉CT或颈动脉彩超,筛查血管“早损”风险。
特别提醒: 检查发现:血压≥140/90mmHg、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建议去医院心血管门诊咨询,不要只看单项指标。
05 科学治疗:药物方案这样定 🩺
- 合理用药,从低剂量起步 医生常推荐ACA抑制剂(如贝那普利)、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通常会先用单药低剂量。
- 联合调整,跟踪反应 如单用一种药疗效欠佳,会按阶梯式方案,联合几种药物;高血脂时加用他汀类药物。
- 长期规律,勿随意停药 血压药、降脂药都需要长期坚持。突然停药容易“反弹”,甚至诱发心梗、中风。
提醒一下: 不同药物间反应和副作用因人而异,用药调整需随诊监测,不可自行增减。
06 比吃药更重要的,是这些具体方法 💡
- 限盐限油,精细落实
用限盐勺,每餐总盐摄入不超过6克;橄榄油、菜籽油做主力,用量不超30克/天。 - 每周运动时间不低于150分钟
快走、骑车、游泳都可选。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分开做也可以。 - 日常多吃新鲜蔬果、五谷杂粮
西兰花、苹果、大豆、燕麦都有助于调节血脂、辅助降压。可以每天轮换着吃。 - 戒烟带来巨大改善
研究发现,一旦完全戒烟,心血管风险几乎降低一半。 - 管理体重,坚持减重目标
减重1公斤,收缩压约可下降1mmHg。目标是BMI<24。 - 定期评估心脑血管健康
40岁以后建议每年查血压血脂,保持与医生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
📋 实用提醒: 一旦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化验单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超3.4mmol/L时,不要拖延干预和复查。越早行动,心梗、中风风险就越低。
参考文献:Bangalore, S., et al. (2017). Blood pressure target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Grundy, S.M., et al. (2019). 2018 AHA/ACC/AACVPR/ABC/ACPM/ADA/AGS/APhA/ASPC/NLA/PCNA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Circulation.
参考文献:Bangalore, S., et al. (2017). Blood pressure target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Grundy, S.M., et al. (2019). 2018 AHA/ACC/AACVPR/ABC/ACPM/ADA/AGS/APhA/ASPC/NLA/PCNA 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