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胃痛?分清3种胃炎,科学应对!

  • 49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胃痛?分清3种胃炎,科学应对!封面图

胃痛别硬扛!3种胃炎要分清,科学应对不遭罪

有时候一顿饭吃急了,胃就开始闹情绪。其实,胃痛背后的故事,远比想象复杂。胃炎并不是小毛病,搞错类型、拖延不治,反而容易受苦。下面带你分清三种常见胃炎,帮你看懂身体的信号灯。

01. 胃不舒服就是胃炎吗?

很多人一出现胃部不适,比如时不时胀气、轻微隐痛,就觉得自己得了胃炎。但简单来说,胃炎其实是指胃黏膜出现炎症或损伤,并不是所有的上腹不适都是胃炎。

胃炎本身分两大类。急性胃炎,一般是突然发作,多数与饮食失误、酒精、药物刺激或者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则是黏膜长期、反复的轻度受伤,通常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小贴士: 日常偶尔胃部不适,多数是消化问题,持续两周以上或反复出现,建议重视。

02. 这些症状出现要当心

胃炎的警告信号不止胃痛。不同类型的胃炎,症状也略有区别。这里给大家简单分分:

常见症状 具体表现 建议行动
烧心、反酸 上腹部有灼烧感,进食后加重 如果偶尔出现,多注意饮食
餐后胀痛 饭后腹胀、钝痛、消化慢 持续2周以上要检查
恶心、呕吐 明显时多为急性胃炎或刺激反应 反复呕吐请及时就医
黑便/呕血 🔴 大便颜色异常变黑,或有呕血情况 出现立即送医
案例: 46岁的杨女士,近来餐后常胀痛,还以为是吃撑了。一天突发黑便,到医院一查才发现胃出血。这个例子提醒我们,黑色大便绝非小事,不能拖延。

简单说,持续的胀痛、明显烧心、持续的恶心、呕吐、黑便、呕血,这些信号都不能拖。

03. 为什么胃黏膜会受伤?

很多朋友好奇:我又没吃辛辣,怎么还会胃炎?其实,胃黏膜的损伤原因,值得仔细盘一盘。

  • 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
    这是全球胃炎最常见元凶,数据显示大约70%的慢性胃炎都和它有关。日常的筷子、汤勺混用,或家人之间密切接触,就可能传播。
  • 药物刺激
    一些常用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会影响胃黏膜防护功能,尤其是长期服用。35岁的李先生因肩周炎断续服止痛药,半年后出现胃部胀满,经检查为药物性胃炎,这说明药物不可随意长期使用。
  • 胆汁反流
    胆汁本身有强腐蚀性,若反流进胃,就会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

除了上述三大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精神压力大、年纪增长等,也都会让胃黏膜更容易受伤。不过,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慢性胃炎癌变率其实不足1%,但别忽视持续不适。

04. 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很多朋友一听到“胃镜”,就有点担心。但其实,现代检查手段,比过去舒适多了,真正做起来并不可怕。

检查项目 适用说明 舒适程度
碳13(14)呼气试验 无需插管,只需吹气,专查幽门螺杆菌 无不适感
胃镜(电子/无痛) 观察胃部情况、活检取样,查病变最直接 无痛胃镜可全麻,基本无痛苦
血常规、C反应蛋白 辅助了解有无感染/炎症 采血无特殊不适
😎 提醒: 现在很多医院提供无痛胃镜,整个过程睡一觉就结束,不用担心痛苦。

05. 治疗方案怎么选?

一旦确诊胃炎,治疗方向要看具体类型。治疗不只是“吃点药养胃”那么简单,还需要对因处理。

  •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减少胃酸,减轻黏膜刺激,缓解症状。但服药时间和剂量一定要听医生安排,自己乱加减很容易适得其反。
  • 抗菌药物(用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根除治疗较为复杂,通常要联合2-3种药物,疗程10-14天。如果没有感染,不建议自行购买抗生素。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主要用于保护受损区域,促进愈合。
单纯保健品或所谓“偏方”无法代替正规治疗。有疑问一定要和消化科医生沟通。

06. 日常这样护胃最有效

平时的点滴细节,比任何药物都重要。简单几条建议,尝试一起养成:

  • 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饱,有助减少胃压力。
  • 用餐规律:不暴饮暴食,定时进食,避免深夜大餐。
  • 坚持温和饮食:多选煮、炖类,过烫、加工食品不建议常吃。
  • 睡前两小时不进食:有助胃黏膜修复。
  • 增加膳食多样性:合理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
益生菌辅助治疗: 有研究显示,部分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可以改善胃部微生态,辅助提升胃黏膜修复力——尤其在配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时效果更佳[1]。但是不建议盲目补充,最好由专业人士评估。
📋 胃炎虽多为良性,但持续不适超过2周或体重下降,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

07. 总结与行动建议

胃炎并不是简单的“消化问题”,每一类发病机制、风险都不一样。关键还是分清类型,别自己随便用药。日常习惯很重要,调整好作息和饮食,比吃什么“养胃药”都可靠。遇到持续明显症状,不要怕麻烦,检查一下总归安心。

参考文献

  1.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 A., et al. (2017).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Gut, 66(1), 6-30.
  2. Wang, X., et al. (2014). Probiotics i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47), 17717-17728.
  3. Fock, K. M., et al. (2013).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adults.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8(4), 61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