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换季咳嗽反复不愈?注意急性鼻咽炎!

  • 44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换季咳嗽反复不愈?注意急性鼻咽炎!封面图

换季咳嗽总不好?当心急性鼻咽炎!3招科学预防

每到季节变化,不少人都会碰到咳嗽反反复复的烦恼。明明气温已经回暖,可嗓子还是觉得干痒,偶尔咳上一阵总也不见好。很多人会把这个问题当成小感冒拖着,其实换季咳嗽背后,常常藏着一个值得关注的元凶——急性鼻咽炎。下面这份科普,将用最清晰的方式帮你看懂急性鼻咽炎,找到科学的应对方法,让你轻松跨过“咳嗽季”。

01 什么是急性鼻咽炎?

急性鼻咽炎,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一员。它主要发生在鼻咽部,也就是鼻腔和咽喉的交界区域。这种小麻烦大多数时候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在1~2周内自愈。

特点 现实表现 备注
发病急 1-2天内就感觉不适 多由于病毒
常见症状 咽喉干痒、轻微咳嗽 大多不发烧
自愈性强 绝大多数7-14天恢复 无需特殊治疗
Tips: 多数情况下,咳嗽或者咽痛不是突然变严重,而是一点点加重并伴随鼻塞、流涕。感受到这些症状,不用太紧张,但保持观察很重要。

02 咳嗽背后的发病机制

很多人把咳嗽当成主要麻烦,其实咳嗽本身就是身体在自我保护。急性鼻咽炎时,病毒进入呼吸道,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黏膜会变得肿胀,分泌物自然也增多。刺激到咽部的神经,就会产生咳嗦。

举例:有位29岁的上班族朋友,因为夜晚吹了冷风,没两天就出现咽喉轻微发痒,随后咳嗦断断续续,又经常皱眉头觉得鼻子堵。其实这些看似“小症状”,和炎症的神经反射密切相关,仅仅是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

需要注意,咳嗽虽然让人不舒服,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清除分泌物和病原,尽早恢复“呼吸道的畅通”。如果直接抑制咳嗦,反倒容易让分泌物堆积,这就是为什么咳嗦别急着一味用药的原因之一。

03 换季时为啥容易咳嗽?

  • 冷空气刺激:天气变化,温差跑得快,鼻咽部容易受到冷空气刺激,导致黏膜抵抗力下降。
  • 免疫力波动:季节变换、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都有可能让免疫系统“打个盹”,让病毒趁虚而入。
  • 病毒传播旺季:秋冬和初春正是呼吸道病毒流行的高峰。调查显示,大约60%的急性鼻咽炎是鼻病毒引起(Fokkens et al., 2007)。
生活小场景:一位62岁男性,入秋后喜欢和朋友晨练,但忘记增加衣物,结果几天后刚开始鼻塞流涕,紧接着出现咳嗽。这提醒中老年人和体质偏弱者,季节变化时要特别提防冷空气引发呼吸道小麻烦。

总结来说,病毒和环境变化是诱因,免疫力才是真正的“守门员”。

04 何时该去医院?

警示信号 具体表现
持续高烧超过3天 体温38.5℃以上不退
浓稠、带脓分泌物 鼻涕/痰发黄发绿,流涕咳痰后明显加重
气促、胸闷或呼吸困难 轻微运动后易喘,甚至静坐时也胸闷
耳朵痛、听力下降 儿童易转为中耳炎
医生建议: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别再“自己撑着”。及时去医院就诊可能帮助预防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选择正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处理大部分问题。

05 科学预防三大原则

急性鼻咽炎虽然来得快,但预防并不难,坚持以下几个好习惯,对降低患病风险特别有帮助:

措施 具体做法 为什么有效
保持空气湿润 家中可用加湿器,或放一盆清水,每天多通风 湿润的空气能减少鼻咽黏膜干裂,提升自身抵抗力
勤洗手 肥皂流水冲洗20秒,外出回家立刻洗手 研究显示,坚持洗手能把感冒发病率降约45%(Aiello et al., 2008)
适度锻炼 每周3-5次快步走或慢跑30分钟 运动帮身体“调教”免疫系统,应对外界刺激
补充建议: 早上喝一杯温水,有助于润滑呼吸道;新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C(如橙子、奇异果),可以给免疫系统“加油打气”【表达公式:橙子+补充维生素C+生吃或榨汁】。

06 咳嗽期怎么护理?

实用方法:
  • 用温水含漱,缓解咽喉异物感
  • 每天总饮水量建议2000ml以上,帮助稀释分泌物
  • 蜂蜜水能够安抚咽部,改善夜间咳嗽(适合>1岁的孩子和成人)【蜂蜜+缓解咽部不适+晚上1汤匙配热水】
  • 卧室保持温暖与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干燥
护理建议 作用
温水含漱 缓解咽喉不适,清洁黏膜
夜间枕头升高 减少倒流刺激,咳嗽不易发作
经验小结:轻轻拍背有助于小孩子排痰,但动作要轻柔。对成年人来说,分多次、少量多饮水要比狂灌水更舒服。

换季咳嗽并不可怕。只要留心自己的身体“小信号”,理解鼻咽炎的来龙去脉,多注意空气湿度、勤洗手、适当锻炼,咳嗽其实很快就能缓解。咳嗽严重或持续不退,第一时间找医生帮忙,是负责任的健康态度。试着把这些简单的生活习惯养成日常的小动作,也许下一次换季,你会轻松得多。

参考文献:
- Aiello, A. E., Coulborn, R. M., Perez, V., & Larson, E. L. (2008). Effect of hand hygiene on infectious disease risk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 a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8(8), 1372-1381.
- Fokkens, W. J., Lund, V. J., Mullol, J., et al. (2007).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07. Rhinology Supplement, 20, 1–136.
- 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5(11), 71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