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便血。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发现自己上厕所时存在便血的情况,而且便血是鲜红色的,但可能并没有其他症状,比如腹痛、恶心或者胃肠不适。有时候,这样的症状会被误认为是痔疮、上火或者饮食问题,可实际上,这还可能是结肠肿瘤在向我们发出信号。
结肠良性肿瘤听起来可能没有“恶性”那么令人害怕,但它仍然值得我们重视。这种肿瘤往往起初是以息肉的形式存在,而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发展成为恶性肿瘤。长期的肠道刺激还会增加其他消化系统问题的风险。
当患者因便血等症状就诊时,医生通常会采用肠镜检查,这是发现结肠内病变,确诊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果在检查中发现了结肠良性肿瘤或者息肉,而大小和位置适合进行处理,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通过内镜下结肠黏膜下剥离术,也就是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进行治疗。
ESD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相比,它创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特别适合那些不希望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在这个手术中,医生会借助肠镜设备精确地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尽可能保留周围的健康组织,从而有效地减少后续复发的可能性。
在完成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护理建议。比如前两周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尽量选择少渣饮食,避免刺激肠道恢复的食物。此外,术后一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感觉到便血、腹痛等异常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能忽视这些可能的警示信号。
防范结肠肿瘤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其实就是定期体检,尤其是针对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者有家族肿瘤史的高危人群。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肠道早期病变的“金标准”,即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大家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结肠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和侥幸心理。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消化道健康,关注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留言提出您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