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4个
文章

胃部不适?慢性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span style="color: #da4707">胃部不适</span>?慢性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胃部不适?慢性胃炎的诊断与防治根据四川省自贡市一位41岁男性的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其胃体上有0.3cm的息肉,并伴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生化报告中未见大碍,但根据诊断报告,患者的胃粘膜出现了一些异常。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类胃部问题,我们将深入探讨慢性胃炎的诊断、可能发生的疾病及其治疗预防方法。鉴别诊断:可能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尤其是非萎缩性胃炎,通常表现为胃粘膜的长期炎症状态。这一病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过度饮酒等。当急性胃炎得不到适当治疗,或者长期暴露于上述风险因素下,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在发病过程中会导致胃粘膜的损坏,从而可能出现恶化甚至发展成胃溃疡或胃癌等严重的疾病。一旦胃粘膜的保护屏障遭到破坏,胃酸和消化酶便会侵蚀胃壁,进而引发出血、溃疡等问题。根据某些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这种细菌会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加胃癌的风险。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首要的目标是减轻症状和避免病情进展。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或H2受体拮抗剂(H2RAs),来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侵害。此外,如果病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常需进行抗生素治疗来清除感染。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和高酸性的食品。与此同时,优化饮食结构,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并保证规律的就餐时间,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粘膜的修复。预防慢性胃炎的措施预防慢性胃炎,首先需要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刺激胃粘膜的药物,除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出现慢性胃炎的风险。慢性胃炎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饮酒者、吸烟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人群以及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这些人群应当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胃部问题,以防病情恶化。综上所述,慢性胃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进一步恶化。对于每一位出现胃部不适症状的朋友,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治疗,是保证健康的关键。引用文献El-Serag, H.B. (2012).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46(S): S35-S43.Fischbach, W., Malfertheiner, P., Hoffmann, J.C., Bolten, W., Bornschein, J., Göttke, C. (2013).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Deutsche medizinische Wochenschrift. 138(15): 1778-1802.

郝小鹰副主任医师|自贡市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胃部不适?慢性胃炎究竟怎么回事!

<span style="color: #da4707">胃部不适</span>?慢性胃炎究竟怎么回事!
01:42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如果你常常感觉胃部不适、反酸、烧心或者消化不良,那你可能正受到慢性胃炎的困扰。 在我们开始详细讨论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等。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有不同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今天,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几个常见的症状。如果你经常感觉上腹部不适,像是有一种压迫感或者隐隐作痛,还有反酸、烧心的感觉,甚至伴随消化不良的问题,那么这可能是慢性胃炎的信号。如果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不要忽视,及早来医院检查。 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有没有溃疡、糜烂或者其他异常。相信很多人一听到需要做胃镜就有些害怕,其实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这个检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且,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避免病情加重。 至于治疗,慢性胃炎的治疗通常需要调节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比如,我们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胃药,如荜铃胃痛颗粒等,帮助缓解症状和修复胃黏膜。建议患者们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 同时,饮食调节也非常重要。如果你已经确诊为慢性胃炎,建议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避免饮酒和过量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料。可以多吃一些温和、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和蒸煮的蔬菜。 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同样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规律的生活作息。压力过大和长期熬夜都会加重胃的负担。因此,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对我们的胃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慢性胃炎虽然是个常见病,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注意调养和保健,是完全可以控制和改善的。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感觉不适,请随时来医院咨询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胃,快乐地生活。

祝子华主任医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告别胃部不适!了解慢性胃炎及其防护措施

告别<span style="color: #da4707">胃部不适</span>!了解慢性胃炎及其防护措施

当身体出现不适,我们总会感到些许恐慌和无助。不久前,一位48岁的女性由于上腹部不适和胀气的问题前往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诊断她患有慢性胃炎。尽管这是一个常见的疾病,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其成因、危害以及防护措施非常重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慢性胃炎及如何科学防护。慢性胃炎的成因和危害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长期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胃黏膜。其成因多样,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吸烟、饮酒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幽门螺旋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有50%的慢性胃炎患者受该菌感染。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胃黏膜的持续炎症,久而久之会导致胃黏膜结构破坏,进而引发胃溃疡甚至胃癌。长期使用NSAIDs药物也可造成胃酸分泌增加,损伤胃黏膜保护层,导致炎症和溃疡的形成。慢性胃炎的危害慢性胃炎的危害不仅限于胃部不适,还可引发严重并发症。长期胃炎可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甚至会增加胃癌的风险。由于胃黏膜的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吸收障碍,导致贫血、体重下降等问题。尤其对于老年人,慢性胃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根据《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慢性胃炎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应特别重视其早期发现和诊治。此外,有研究指出,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日常活动受到限制,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和长期治疗,使患者往往感到疲惫和无助。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和修复胃黏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通常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H2RAs)和质子泵抑制剂(PPIs),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此外,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建议患者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戒烟戒酒。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慢性胃炎的预防措施预防慢性胃炎,首先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建议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还需定期进行肠胃检查,特别是有家族史和高危因素的人群。戒烟戒酒、控制体重、避免长时间使用NSAIDs药物也是预防胃炎的重要措施。另外,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长期精神压力和焦虑,也是预防慢性胃炎的关键。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增加胃黏膜的损伤风险。因此,适度放松和休息对胃部健康非常重要。对于已患慢性胃炎的患者,定期随访和持续治疗极其关键。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按时服药。另外,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改善胃部状况和整体健康。未来医学技术的前瞻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慢性胃炎的诊治手段也在逐渐提升。例如,新的胃黏膜修复药物和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的研发,使得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未来,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会为不同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策略。目前,内窥镜技术的进步也为胃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高分辨率内窥镜,医生能更清晰地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相应治疗。最后,对于患者来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健康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不仅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坚定的信念,慢性胃炎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愈。患病期间如何调整心态在确诊慢性胃炎之后,患者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无助。然而,调整心态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念,相信现代医学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其次,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分享感受和困惑,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散步和轻运动,有助于分散注意力,保持精神愉快。参加慢性病患者互助小组,交流经验和心得,也能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家属对患者的帮助慢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及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家人可以在饮食方面给予照顾,如准备易消化的膳食,避免让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此外,家属应鼓励患者定期随访,遵医嘱按时服药。情感上的支持同样重要,家属应多倾听患者的感受,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陪伴。对于老年患者,家属尤其要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引用文献 Yu XY, Li W, Wang YJ.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utcomes of chronic gastritis".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1. Zhang J, Zhang L, Shi R.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20. Wang Y, Luo X, Liu M.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gastric mucosal healing in chronic gastriti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9. Chen X, Song J, Liu X.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chronic gastrit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8.

李赣主治医师|双流县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胃部不适?小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span style="color: #da4707">胃部不适</span>?小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01:43

大家好,我是您的健康守护者,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消化系统疾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听起来有点陌生对不对?别急,我来为大家解答这些困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什么呢?其实,它是身体内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病变。十二指肠是连接胃和小肠的一部分,而“球部”是它的起始段,位于胃之后的最前线。如果这里的粘膜受到破坏,就会出现一个像伤口一样的溃疡,看上去就像坑坑洼洼的小洞。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最常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种细菌尤其青睐胃部和十二指肠的环境。另一个是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比如某些止痛药和抗炎药,会对我们的消化道粘膜造成伤害。此外,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比如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等,都可能成为诱因。 那么,得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会有哪些症状呢?最典型的就是上腹部的疼痛,通常表现为隐隐作痛,或者是饥饿时疼痛加剧,吃点东西反而能缓解。另外,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反酸、甚至呕吐。如果溃疡出血,还可能看到便血或呕吐带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晕厥感。 确诊这个疾病需要借助胃镜检查,检查时,医生会看到粘膜充血、水肿,严重时还会看到明显的溃疡灶。虽然听上去吓人,但确诊是治疗的第一步,一旦明确病因,我们就有办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方面主要有几大方向。首先是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病毒感染是罪魁祸首,就需要通过抗生素来消灭它。此外,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抑酸药物,帮助减少胃酸分泌,缓解对溃疡部位的刺激。有些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比如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坚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和早期发现。胃部不适并不是小事,如果发现自己的消化功能有问题,或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一定要及时就医,别拖到小病变大病。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财富。防范疾病的发生,了解医学知识,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希望大家都能从今天的分享中有所收获,关注自己的健康,也多关注家人朋友的健康。如果有疑问或者需要了解更多,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顾超主任医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胃部不适?解读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

<span style="color: #da4707">胃部不适</span>?解读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

今天我们收到了一份检查报告,详细显示了一名29岁男性患者的情况。从报告中看出,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通过皮肤巩膜、肺呼吸音、心脏等多项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然而,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表现出胃部的明显不适。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份检查报告,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疾病。可能的疾病解析:慢性胃炎与胃食管反流从报告的诊断结果来看,患者被确诊为慢性胃炎(K29.500)和胃食管反流(K21.90003)。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长期炎症,常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胃食管反流则是胃内容物回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返酸、恶心和食欲不振。其中,胃黏膜反复受损和修复会导致胃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加重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能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存在[1]。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往往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等。这种疾病的主要危害在于胃内容物的酸性特质能破坏食管黏膜,长期反复的反流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2]。慢性胃炎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案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的治疗主要基于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对于慢性胃炎,首先要针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方法 [3]。此外,还需要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饮食规律。胃食管反流的治疗也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避免高脂饮食、过量咖啡因摄入和进食后立即平躺等。此外,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反流症状[4]。预防慢性胃炎与胃食管反流的措施预防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控制。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病史、长期服药或压力过大的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饮食均衡:避免饮食过于刺激,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和食管黏膜;定期体检:关注胃部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病变;合理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慢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佳方法。若发现有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争取早日确诊和治疗。 引用文献 Rothenbacher D, Brenner H. "Burde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H. pylori-related disea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implication." Microbes Infect, 2011 Roman S, Kahrilas PJ.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Mayo Clin Proc, 2014 Venerito M, Vasapolli R, Rokkas T.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s a prevention strategy for gastric cancer." Dig Dis, 2015 Friedman M, Richter JE. "Current concept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谢春艳副主任医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缓解胃部不适:探索胃溃疡的治疗与护理!

缓解<span style="color: #da4707">胃部不适</span>:探索胃溃疡的治疗与护理!

缓解胃部不适:探索胃溃疡的治疗与护理!胃部隐痛、反酸和消化不良,这些症状可能都与一种常见但痛苦的疾病——胃溃疡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胃溃疡的发病率也在增加。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很多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症状,甚至完全康复。本文将详细介绍胃溃疡的治疗药物、相关的健康知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护理建议。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可引发严重的胃部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它的发生往往与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全球约有1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遭遇胃溃疡(NEJM, 2020)。这意味着了解胃溃疡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我们的健康维护尤为重要。药物的作用机制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和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H2受体拮抗剂则是通过阻断组胺在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降低胃酸的分泌。抗生素主要用于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有效消除细菌,减少复发的可能性(JAMA, 2019)。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发挥作用的机制各异,某些药物通过与胃黏膜中的特定受体结合,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另一些则直接抑制胃酸的产生,减少对胃部黏膜的侵蚀。例如,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PPI,它通过抑制胃壁中的H+/K+-ATP酶,显著降低胃酸分泌(Lancet, 2018)。药物的剂型与给药途径胃溃疡治疗药物有多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片剂和胶囊是最常见的剂型,适合长期口服治疗,方便患者自我管理。注射液通常用于住院病人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情况,可通过静脉注射迅速起效。不同的给药途径有各自的特点,如口服药物通常起效较缓,但适合长期治疗;而注射药物则作用迅速,适用于急性期治疗(Ann Intern Med, 2019)。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酸相关疾病。抗生素则适用于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然而,这些药物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比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特别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免对胎儿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有些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这些药物也应避免使用(Circulation, 2020)。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剂量的合理设定对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过高的剂量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头疼、腹泻和恶心,而剂量不足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用药时间也同样重要,质子泵抑制剂一般建议在饭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以确保最佳的药效(Nature Medicine, 2018)。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其疗效或不良反应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某些抗菌药物与PPI同时使用时,可能降低抗菌药物的疗效。此外,抗凝药物与PPI合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患者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安全用药,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后果(Lancet, 2019)。药物滥用的危害药物滥用是指在没有明确医疗需求的情况下,反复、大量使用药物的行为。据《柳叶刀》的研究数据显示,药物滥用可导致耐药性、不良反应增加和药物依赖等问题。质子泵抑制剂的滥用尤其值得重视,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增加骨折、肾病和维生素B12缺乏的风险(Lancet, 2020)。滥用药物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滥用药物者可能陷入长期病痛,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甚至可能因此丧命。家属也往往因此承受巨大压力和负担,社会医疗成本显著增加。因此,防止药物滥用是刻不容缓的公共卫生问题(JAMA, 2021)。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是指患者因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性,药物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的现象。预防药物依赖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药量或用药时间。同时,还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药物依赖的发生(Sci Transl Med, 2020)。对于已经出现药物依赖的患者,戒除药物依赖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药物替代疗法和行为治疗等。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克服依赖心理,而药物替代治疗则可以减少戒断症状,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复发的风险(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1)。科学用药,享受健康生活科学用药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基础。通过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与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避免因滥用药物或错误用药导致的不良后果。同时,通过合理的日常护理,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康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注意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不自行更改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防止病情恶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AnnIntern Med, 2022)。引用文献1.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Global prevalence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NEJM, 2020. 2.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eptic ulcers." JAMA, 2019. 3. Lancet.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risk of fracture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vitamin B12 deficiency." Lancet, 2018. 4.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pepsia." Ann Intern Med, 2019. 5. Nature Medicin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Nature Medicine, 2018. 6. Circulation. "Safety profile of H2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various populations." Circulation, 2020. 7.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drug dependence." Sci Transl Med, 2020. 8.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Behavioral therapy and medication for drug addiction." JCO, 2021. 9. The Lancet. "Drug misuse and its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Lancet, 2020. 10.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Socioeconomic impact of drug misuse on society." JAMA, 2021. 11.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Healthy lifestyl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n Intern Med, 2022.

石容主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