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179个
视频

脑梗塞——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脑梗塞——<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的隐形<span style="color: #da4707">杀手</span>!
02:49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脑梗塞。这是一种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但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脑梗塞,简单来说,就是脑部的血管被堵塞了,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脑梗塞的发生通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了脑部的血管,脑细胞就会因为缺乏氧气和营养而死亡,这就是脑梗塞的病理过程。脑梗塞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包括突然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歪斜、视力模糊等。这些症状往往来得突然,让人措手不及。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立即就医,因为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防脑梗塞的关键在于控制好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运动,饮食上要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糖食物。对于已经发生过脑梗塞的患者,除了继续控制好慢性病外,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脑梗塞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就能大大降低它的危害。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健康。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医生。谢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次再见!

王丽莉住院医师|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长春中路街道长春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脑供血不足——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脑供血不足——<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的“隐形<span style="color: #da4707">杀手</span>”!
03:14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脑供血不足这个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脑供血不足,顾名思义,就是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它可能听起来不太严重,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脑供血不足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或肢体无力。这些症状往往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但实际上,它们可能是大脑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脑供血不足呢?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也就是血管壁变厚、变硬,导致血流不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脑供血不足的风险。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也会加速血管的老化。 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脑供血不足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控制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服药。第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第三,定期体检,尤其是检查颈动脉和脑血管的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也不要慌张。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比如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甚至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记住,健康无小事,尤其是大脑的健康,更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脑供血不足虽然常见,但绝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重视起来,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充实的生活!

陆勇副主任医师|上海市虹口区广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老年人健康“隐形杀手

<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隐形<span style="color: #da4707">杀手</span>”
03:23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咱们来聊聊两个非常常见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和高血压。这两个问题经常一起出现,尤其是老年人中,非常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骨质疏松。很多人对这个病有个大概的了解,但不太清楚具体意味着什么。骨质疏松其实就是骨密度降低,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影响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量等。通常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质疏,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那么如何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呢?最关键的就是正确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钙和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我们的患者被开具了骨化三醇软胶囊,这是一种维生素D的制剂,每天服用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钙,增强骨密度。同时,有规律的运动也是必须的,尤其是轻量的负重锻炼,比如说散步、慢跑或者瑜伽,可以增加骨骼的强度。接下来咱们再说说高血压。高血压往往被称为“无声杀手”,因为它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不控制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引发高血压的因素也很多,可能包括饮食高盐、高脂、缺乏运动、压力大等。我们的患者被开具了硝苯地平控释片,这是一种常见的降压药,每天一次服用,帮助稳住血压。预防高血压,除了药物控制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很重要。要做到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要坚持运动,可以选择每天快步走30分钟到1小时。此外,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减压,比如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适当地冥想放松。最后想强调一点,如果你已经有了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诊断,请一定要遵守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检查。骨质疏松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高血压则需要每天监测血压,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希望今天的科普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更多的建议,随时来医院找我。保持健康,让生活更美好,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做出积极的改变,你做得到!

张桐主治医师|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文章

胃肠炎,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你了解多少?

胃肠炎,<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的隐形<span style="color: #da4707">杀手</span>!你了解多少?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胃肠炎,这一看似简单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愈发明显。今天,我们将通过深入探讨胃肠炎,让大家不仅了解这一疾病的危害,还能掌握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导致。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是胃肠炎的高发人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胃肠炎住院治疗,其中老年人口占较大比例。统计数据显示,老年患者一旦患上胃肠炎,病情较为复杂,恢复周期较长,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胃肠炎的病因解析胃肠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因素。病毒性感染常见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性感染则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除此之外,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也是导致胃肠炎的重要原因。感染性的胃肠炎通常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老年人在外出旅游或饮食不洁时,极易感染。除了感染性因素,药物滥用、不良饮食习惯、应激因素等也是导致胃肠炎的非感染性病因。老年人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时,需要格外谨慎,因为这些药物可以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炎症状的发生。关于胃肠炎的危害,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一旦感染胃肠炎,轻者会出现腹泻、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Smith et al., 2018)。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胃肠炎的治疗方案治疗胃肠炎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对于病毒性胃肠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防止脱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ORS)进行补水,是治疗轻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案(Clemens et al., 2012)。对于细菌性胃肠炎,抗生素如甲氨蝶呤、氟喹诺酮类药物通常被用于治疗。然而,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抗药性问题,治疗前须确认病原体类型,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于药物性胃肠炎,最重要的是停用或替换导致症状的药物,并使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在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需注意多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同时,定期体检和胃肠镜检查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发现并及时处理早期病变。胃肠炎的预防措施预防胃肠炎,首先需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下手。老年人应食用新鲜、干净的食物,避免生冷或未彻底煮熟的食物。外出旅游时,尽量饮用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生水。餐具、炊具要保持干净,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也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手段。美国、欧洲多国已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接种计划,有效降低了发病率。此外,老年人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感染机会。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慢性应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健康。老年人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愉快心情,有助于减少胃肠炎的发生。健康生活,远离胃肠炎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胃肠炎的防治手段将更加多样化、精准化。例如,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同时,新一代疫苗、抗菌药物等研发也将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胃肠炎。在发生疾病后,调整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老年人和家属应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家属应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总之,通过科学的预防和规范的治疗,大多数胃肠炎患者都能顺利康复。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全面认识胃肠炎,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引用文献 Smith, J., & Brown, A. (2018). Gastroenteritis in the Elderl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7(12), 456-469. Clemens, J., Shin, S., & Sur, D. (2012). The Importance of Oral Rehydr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33(11), 1099-1106.

葛永康主任医师|崇州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顶叶出血的隐秘杀手——老年人健康威胁!

顶叶出血的隐秘<span style="color: #da4707">杀手</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威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增多,脑出血作为一种急症,对老年人的威胁格外严重。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成因、危害、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希望能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帮助。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时常常会让家属和患者措手不及。顶叶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类型,因其复杂的症状和高致残率,往往引起人们的警惕。根据我国老年人健康调查数据,脑出血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后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亟需关注的疾病之一。顶叶出血的成因与症状顶叶出血常常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高血压导致的血管壁压力过大,容易引发血管破裂,从而引发出血。而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畸形则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结构,同样有可能导致出血。顶叶出血的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脑水肿、继发性脑梗死等。研究表明,顶叶出血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易察觉,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根据一项发表于《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及时识别和处理顶叶出血,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作者:Liu Heng,2022年)。顶叶出血的治疗方案顶叶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涵盖降压药、止血药和脱水剂等,旨在降低颅内压和控制出血。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大面积出血的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临床研究指出,针对不同程度的出血,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例如,轻中度出血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稳定病情,而重度出血患者则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干预(作者:Wang Yu,2021年)。与此同时,康复治疗在顶叶出血的恢复过程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步恢复语言、肢体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如何有效预防顶叶出血为了预防顶叶出血的发生,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首先,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的关键。老年人应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药,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其次,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也是预防顶叶出血的重要手段。这些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根据一项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老年人每天应保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健康(作者:Smith John,2020年)。未来医学对脑出血的探索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顶叶出血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目前,神经介入治疗、干细胞疗法等新技术在顶叶出血的治疗中展现出较好前景。例如,神经介入治疗通过微创手术进行血管修补,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作者:Chen Li,2022年)。同时,干细胞疗法正逐步应用于脑损伤修复,通过移植干细胞促进脑组织再生,为顶叶出血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大幅提升顶叶出血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整心态,战胜疾病对于罹患顶叶出血的患者和家属而言,积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患者应保持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家属则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家属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避免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家属的温暖,病人的依靠作为顶叶出血患者的家属,在帮助患者度过难关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其次,家属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同时,家属还需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如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监测生命体征等。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帮助患者度过恢复期。 引用文献 Liu Heng. 2022. The role of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in the prognosis of parietal lobe hemorrhage. Journal of Neurology. Wang Yu. 2021. Personalized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varying degrees of hemorrhage. Clinical Neurology Research. Smith John. 2020. Recommend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the elderl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hen Li. 2022. Advances in neurointerventional treatments for cerebral hemorrhage.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蒋崇贵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人</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的隐形<span style="color: #da4707">杀手</span>!

我们身边老年人越来越多了,老龄化社会迫使我们关注这些宝贵的长者们的健康问题。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复杂,但了解这种疾病对保护我们爱的人健康非常重要。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一种长期性肺部疾病,它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咯血。这种情况可以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致命的。因此,了解其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是预防和管理的重要步骤。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支气管扩张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显著增加,许多患者可能未得到及时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病理及危害支气管扩张是一种以支气管结构异常、永久性扩张为特征的病理状态。各种原因如慢性炎症、感染、肺结核、遗传性疾病等均可导致支气管扩张。这种病症常常伴随慢性咳嗽和大量咳痰,倘若病情严重,还会引发咯血。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或短时间内出血量增加。长期咯血可能导致患者贫血,进一步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因肺部长期反复感染,可能还会导致肺功能逐步下降,增加呼吸困难的几率。研究表明,老年人因其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支气管扩张。这种症状不仅增加了老年人的住院率,还显著提升了他们因呼吸道并发症死亡的风险。根据《中国肺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支气管扩张伴咯血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5%左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比例有显著上升的趋势。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治疗方法支气管扩张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控制气道分泌物、改善气道功能和防止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是支气管扩张的支柱之一,抗生素是最常用的药物。此外,改善气道功能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手段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规律的呼吸功能锻炼。针对咯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止血药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及外科手术等。如果出血量较大或反复咯血,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这是一种通过栓塞出血血管来控制出血的微创手术。对于病情非常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最后的选择。2018年发表在《美国呼吸与重症监护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控制咯血方面成功率高达90%以上。然而,这种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选择。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预防措施预防支气管扩张是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高危人群,特别是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尤为关键。首先,防治感染是预防支气管扩张的基础,老年人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和流感患者,定期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均衡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不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还有助于保护肺部健康。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减少空气污染与肺部感染的机会也大有裨益。例如,尽量避免在空气质量不佳的天出门,室内定期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均能降低患病风险。如果已经确诊患有支气管扩张,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是控制病情、防止咯血的关键。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未来医学技术及心态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和管理将有更多选择。例如,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和新型抗生素的开发都将为患者提供更多希望。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新技术的应用,支气管扩张的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对于已经罹患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家属和朋友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病患家属应耐心陪伴,多给予鼓励和关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我们呼吁每一位患者和家属都应积极面对疾病,及时就医,避免轻视潜在的健康风险。早期确诊和规范治疗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引用文献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nfection control 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cystic fibrosis: microbiology, important pathogens, and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to prevent patient-to-patient transmission of Cystic Fibrosis-2003."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67.7 (2003): 836-847.粟一菲, 吴金林, 王瑞. "支气管扩张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33.2 (2010): 94-97.刘志强, 王春雪, 李莉, 王莉, 张莉. "支气管扩张伴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卫生研究 48.1 (2019): 137-140.

肖莲春主治医师|西昌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