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51个
视频

多发性结肠息肉——别忽视它的隐患

多发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息肉——别忽视它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隐患</span>!
01:00

大家好,我是普外科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多发性结肠息肉这个话题,这是一个不少中老年人都会面临的健康问题。多发性结肠息肉,顾名思义,是指肠道内出现了多个息肉。息肉其实是一种生长在肠道内壁上的良性肿瘤,单个息肉或许对健康影响不大,但多个息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多发性结肠息肉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有些人甚至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还有可能出现便血。此外,有的患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的感觉,甚至感到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诊断多发性结肠息肉一般依靠结肠镜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可以帮我们直接观察到肠道内部的情况,并且在发现息肉时,可以实时进行取样或者切除。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还是有一定几率会发生癌变,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非常重要。处理多发性结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如果息肉较小且没有癌变的迹象,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观察和进行药物控制。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有癌变风险的息肉,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我们的患者在这次治疗中接受了中药调理,同时也配合了西药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预防息肉的形成。比如多摄入膳食纤维,少吃油腻食物,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此外,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肠道检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需要提醒的是,息肉切除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防止息肉的再次生长。我们的患者在出院后需要继续服用一些药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健康。总之,多发性结肠息肉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只要我们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大大降低其对健康的影响。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咨询,欢迎随时联系我。记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从日常做起。

唐祖鑫住院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多发结肠息肉——小息肉里藏着大隐患

多发<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息肉——小息肉里藏着大<span style="color: #da4707">隐患</span>!
03:20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多人可能平时不太关注的问题,却与我们的消化健康息息相关,那就是多发结肠息肉。听起来似乎不太严重,但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埋下大隐患! 结肠息肉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是结肠内壁上长的小疙瘩,类似我们皮肤上的小肉瘤。这些“肉瘤”有光滑的,有扁平的,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杀伤力。但实际上,有些息肉是个“时间炸弹”,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逐渐演变成结肠癌。而结肠癌大家都知道,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从病例上看,有时候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像今天分享的病例,患者是在常规检查中才发现的多发性息肉。但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腹痛、便血,甚至造成肠梗阻。想想看,这些小小的息肉竟能引发这么严重的问题,确实让人不容忽视。 那么,如果发现有结肠息肉该怎么办呢?在临床上,我们常用胃肠镜检查,它是一种非常直观、安全的检查方式,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息肉,还可以通过胃肠镜直接夹除息肉。在病理分析后,我们判断它是良性的,还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简单来说,胃肠镜是“诊断+治疗”一条龙,非常便捷。 是不是所有息肉都需要处理呢?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如果是一些小的、低危的良性息肉,我们可能会建议定期观察;但如果息肉较大、数量多,或者病理分析显示存在恶变风险,那就需要及时处理了。今天的患者因为有多发性息肉,我们对那些宽基息肉进行了活检并处理,以确保后续的健康。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会长息肉?一般来说,息肉的形成跟我们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等都有关系。尤其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长期抽烟喝酒,生活不规律,都可能增加长息肉的风险。所以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对我们的肠道健康同样重要。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或者有肠息肉、肠癌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结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是预防结肠癌的关键。不要觉得只要没有症状就万事大吉,这种疾病往往是“无声杀手”,及早检查、及早治疗,才是保护健康的最佳途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对结肠息肉有一个新的认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下期再见!

吴月红主治医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危险的多重隐患!直击结肠良性肿瘤与它的“伙伴”们

危险的多重<span style="color: #da4707">隐患</span>!直击<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良性肿瘤与它的“伙伴”们
01:02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典型病例,这位患者58岁,男性,体重66公斤,身高170厘米,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他的情况较为复杂,有多种健康问题,最主要的是结肠良性肿瘤。在这个视频中,我会为大家详细解释这些疾病,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我们来看结肠良性肿瘤。虽然“良性”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这可不是说就可以掉以轻心。这类肿瘤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恶变。通常,我们会通过内镜检查,甚至是手术来切除这些肿瘤。接下来是多发性直肠息肉和结肠息肉。这两种息肉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肠道内壁的异常生长。它们可能不痛不痒,但长期存在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因此,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这些息肉非常重要。说到反流性食管炎,这是一种相当常见的胃酸反流引起的状况。患者会感到胸口烧灼感,严重时甚至会损伤食管。这种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缓解,比如避免吃得过饱、睡前不吃东西等。再来看痛风性关节炎,这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尿酸盐结晶堆积在关节处,引发剧烈疼痛。痛风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海鲜、肉类,多喝水。同时,控制体重也非常关键。此外,患者还有食管良性肿瘤和贲门息肉,这些与结肠息肉类似,都属于肿瘤性病变,需要通过定期检查来监控。患者还患有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通常症状不明显,但它会影响大脑功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和控制血压来预防。提到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高血压程度,随时有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日常生活中要高度关注血压变动,严格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肝功能不全,这影响到肝脏的解毒代谢功能。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并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直肠炎和肛管炎也出现在他的诊断中,这些都是局部炎症问题,可能引发疼痛、出血等不适,需要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来缓解。患者还患有高脂血症,这是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是管理高脂血症的关键。慢性支气管炎也是患者的一个困扰,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并容易反复发作。戒烟和远离污染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措施。在肺部阴影这个问题上,它可能是肺结节,具体性质待诊。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确定其性质。肾结石这个毛病也比较常见,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通过增加饮水量和药物治疗,有助于结石的排除。患者同时还有食管裂孔疝,这会引起胃酸反流,导致胸痛和上腹部灼热感。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最后,额窦炎是由于额窦感染引起的炎症,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和面部胀痛,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和病因控制。总的来说,管理多种疾病需要系统性和全方位的治疗方案。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视频,更加了解这些疾病,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健康生活,从积极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石容主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老年腹痛的潜在隐患:乙状结肠炎变和其他可能疾病

老年腹痛的潜在<span style="color: #da4707">隐患</span>:乙状<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炎变和其他可能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会面临复杂的健康问题。本次病例显示,患者是一位78岁的男性,因腹痛入院。通过各项检查,结果显示多项指标异常。蛋白23.10ng/nL,高敏肌钙蛋白T16.09ng/L,尿素10.24mmol/L,肌酐88.6u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71.57ml/min,白蛋白42.8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等多项数据均超出正常范围。通过腹部CTA,发现乙状结肠区有水肿现象,考虑为乙状结肠炎变。文章将详细分析这些可能的疾病、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正如我们从上述数据中看到的,很多指标都未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例如,尿素正常值是2.8-7.2mmol/L,而患者高达10.24mmol/L。肌酐的正常值在44-133umol/L之间,本例患者也处于偏高状态。这些数据都提示我们患者可能有肾功能问题。此外,蛋白和肌钙蛋白T的异常也可能表明心脏有潜在风险。可能的疾病分析通过各项检查数据和CT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疾病:乙状结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乙状结肠炎:从CTA检查结果显示,乙状结肠区有明显的水肿。乙状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可能由于感染、缺血或免疫反应引起。研究表明,乙状结肠炎会导致腹痛、腹泻和出血,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通常表现为上腹剧烈疼痛,并可能向腰背部放射。X线检查中无膈下游离气体,但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升高。急性胰腺炎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胰腺组织坏死,甚至有生命危险。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多为右上腹剧烈绞痛或持续性疼痛,阴性体征主要集中在右上腹。X线和CT扫描可进一步确诊。急性胆囊炎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出现胆囊穿孔,引发腹膜炎等严重后果。可能疾病的治疗方案对于乙状结肠炎,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消炎药物以及纠正电解质失衡等。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切除受影响的肠段。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包括禁食、静脉注射液以保持体液平衡,并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对于较严重的胰腺炎,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移除坏死组织。急性胆囊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缓解炎症。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病情反复发作,可能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目前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安全的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防止复发。预防措施与健康生活建议对于老年人,预防肠道疾病和肾脏疾病尤为重要。首先,建议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增加纤维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和肠道炎症的发生。此外,还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避免脱水。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和心脏健康监测。通过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有效降低疾病风险。最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锻炼身体也是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即使是适度的步行,也能帮助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升整体的健康水平。如果出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拖延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记住,早期发现和治疗是保障健康的关键。引用文献“乙状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中华消化杂志》,2021年,康杰。“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国际医学》,2022年,李华。“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路径与治疗效果分析”,《中华外科杂志》,2020年,王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发现与干预”,《肾脏学进展》,2021年,赵敏。

刘兵主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重视结肠息肉—远离结肠癌的威胁!

重视<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息肉—远离<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癌的威胁!
01:59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话题——结肠息肉!结肠息肉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若不及时处理,则有可能发展成结肠腺癌,威胁到我们的健康。 今天收到了一位58岁黑龙江哈尔滨的患者案例。他进行了一次结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在他的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处分别检测到了两个表面光滑、大小约0.8*0.8cm的Is息肉。医生在发现息肉之后,立即进行了EMR术后病理检查,并使用止血夹封闭创面。这种及时的处理过程相当顺利,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有的人可能会问,什么是结肠息肉?其实简单来说,结肠息肉是一种长在结肠内部的突出物,有些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一些会演变成恶性肿瘤。大多数结肠息肉是没有明显症状的,所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像这位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虽然他的肠道准备不是非常完善,但是及时发现和处理了息肉,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结肠息肉呢?首先,合理饮食非常重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这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其次,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结肠癌家族史或者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更应该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再者,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结肠息肉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发现有结肠息肉的患者,应该如何处理呢?像这位患者,医生在发现息肉后,选择了通过内镜下切除息肉的方法,这是一种较为安全和常见的处理方式。内镜下切除息肉不仅可以准确定位,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术后还进行了病理检查,确保息肉完全被切除,并且没有恶变的迹象。 治疗完结肠息肉后,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术后可以适当休息,注意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还要定期复查,了解恢复情况,防止复发。像我们的患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术后管理,在检查前后都没有出现特殊的不适反应,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和家人的肠道健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愿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远离结肠腺癌的威胁!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梁珊珊医师|黑龙江省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结肠健康是关键!——直肠息肉和结肠溃疡你了解多少?

<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健康是关键!——直肠息肉和<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溃疡你了解多少?
03:11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医生。你有没有过腹痛、腹泻或者便血的经历?要知道,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其实可能隐藏着比较复杂的肠道问题,比如今天我们要聊的结肠溃疡和直肠息肉。别担心,我今天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大家讲明白! 首先来说说结肠溃疡,这是一种发生在我们结肠部位的慢性炎症。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肠道好好的会出现溃疡?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病菌感染、甚至生活习惯。溃疡会导致你的肠壁受损,出现腹痛、腹泻,还可能造成营养吸收障碍。特别是出现便血的时候,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还有我们常听说的“息肉”。但你知道吗,息肉其实是肠黏膜出现了异常增生形成的小突起。大部分的息肉都是良性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个“良性”,很多人容易忽视它。事实上,部分息肉如果长期得不到管理,它的风险可能会逐渐增加,甚至发展为肠癌。 听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开始紧张了,其实没必要。现代医学对这些问题早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的患者在临床上一般会建议他进行肠镜检查。肠镜不仅能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肠道情况,还可以在检查的同时处理一些潜在问题,比如切除息肉。 针对结肠溃疡,我们的治疗方案通常会包括消炎药、美沙拉嗪一类的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显著缓解肠道炎症,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同样,结合一些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可以促进肠壁的修复。如果结合益生菌的辅助使用,还能进一步调整肠道微生态,增强肠粘膜的屏障作用。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比如饮食习惯,不适合的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尽量少碰,多吃一些高纤维、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燕麦、胡萝卜、南瓜这些都非常好。同时也要切记,保持适当的运动,不要让压力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定期的肠道检查是预防肠道疾病的最好办法之一。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记住一个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康复! 如果本期科普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个赞或者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大家再见啦!

葛超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结肠息肉早发现早治疗!— 结肠健康关乎全身健康!

<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息肉早发现早治疗!— <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肠</span>健康关乎全身健康!
01:34

您知道吗?结肠息肉早发现早治疗!— 结肠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大家好,我是您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不少人会遇到的问题——结肠息肉。您或您的亲友可能听过这个名词,但可能不太了解具体是什么。结肠息肉指的是生长在结肠内壁上的一些小突起,很多人一开始没有症状,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就像我们的患者一样,他在体检中发现了结肠息肉。那么,结肠息肉为什么会出现呢?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年龄、饮食习惯、遗传、生活方式等。一般来说,年纪越大,发生息肉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的患者今年77岁,正是这个年龄段较为高发的群体。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饮食,也会增加患上结肠息肉的风险。发现结肠息肉后要怎么办呢?不要慌,首先要明确息肉的性质。一般通过肠镜检查来确定。如果是一些小的、没有恶性特征的息肉,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监测,但如果有恶性风险,就需要早期切除。幸运的是,我们的患者目前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比如反酸、烧心、胸痛、腹痛等,显示他目前的息肉问题可能不严重。但是,及时处理这些息肉,防患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结肠息肉切除通常是通过肠镜下手术进行,这种手术一般比较安全,风险低,恢复快。但之后也需要定期复查,防止息肉再次出现。我们的患者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史,因此在处理息肉时,需要同步管理好这些慢性病,以免影响术后的恢复。这提示我们,综合管理身体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预防结肠息肉最好的方法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饮食上要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和富含纤维的食品,少吃红肉和高脂肪的食物。保持规律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体检,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更要重视结肠镜检查。总的来说,结肠息肉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保护好我们的结肠健康,其实就是保护我们整个身体的健康。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咨询医生是最好的选择。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健康的生活从每个小细节开始。谢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张靖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