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2个
视频

生死时速!脑卒中背后的多重危机——高龄患者如何闯过“生死关”?

<span style="color: #da4707">生死</span>时速!脑卒中背后的多重危机——高龄患者如何闯过“<span style="color: #da4707">生死</span>关”?
02:57

一位84岁老人突发缺血性脑卒中,血压飙升到200mmHg以上,后期相继出现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损伤!这些致命问题为什么会扎堆出现?更危险的是,长期高血压和糖尿病让血管像生锈的水管,随时可能爆裂。患者入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无自主咳痰能力,伴随的颅内压增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增加误吸的风险,随着痰液的堆积,逐步出现肺部感染。感染才是这类患者最大的杀手!而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是开放气道,通畅引流痰液,并结合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配合乙酰半胱氨酸化痰,是在跟感染抢时间。高渗状态可能比中风更致命。随着脱水药物的应用,血钠逐步飙升,血液变得黏稠。应激状态导致患者的血糖进一步升高,这时候既要用胰岛素控糖,又要小心补液速度——补太快会心衰,补太慢会脱水,就像在钢丝上跳舞。那屈肝素和阿司匹林这对“抗凝搭档”最考验技术。既要防止血栓扩大,又要避免脑出血加重。医生每6小时就要查凝血功能,调整剂量就像调校精密仪器。这类危重患者的救治,需要ICU团队24小时待命。从呼吸机参数调整到每小时出入量计算,每个细节都关系到生死。另外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这些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信号。预防比抢救更重要!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测压,糖尿病患者定期查糖化血红蛋白。记住“120”识别法:看1张脸是否对称,查2只胳膊是否平举无力,0(聆)听说话是否清楚。抓住黄金4.5小时,能大幅减少后遗症。

韩涛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夺命脑出血——32岁小伙的生死警示!

夺命脑出血——32岁小伙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生死</span>警示!
02:42

您知道吗?现在年轻人得脑出血的病例越来越多!今天要讲的这位患者才32岁,突然出现剧烈头痛被送进ICU,检查发现是脑内血管破裂出血。这种病就像脑子里突然爆炸的炸弹,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大家看CT影像时发现的少量出血,其实就像往豆腐脑里倒了一勺辣椒油。脑组织非常娇嫩,这些血液会挤压正常脑细胞,引发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这时候医生会用甘露醇这种高渗溶液快速脱水,就像给肿胀的脑子做个紧急减压。患者还出现了胸腔积液,这可不是简单的"肺里进水"。当脑部受损时,神经系统紊乱会导致肺部血管渗透性改变,就像水管突然漏水。这时需要处理原发病,不能单纯抽液解决。现在重点说说高血压这个隐形杀手!患者使用的尼卡地平和乌拉地尔是强力降压药,相当于给血管上了双重保险。血压每降低10mmHg,脑出血风险就能减少一半!年轻人千万别觉得自己扛得住,熬夜加班后飙到180mmhg的血压真的会要命。康复期最关键的是控制血压这个元凶。建议年轻人每周至少测两次血压,记住130/80这个警戒线。饮食要少盐少油,配合适当运动,别让血管像老化的橡皮管一样脆弱。最后提醒大家:突然出现的爆炸性头痛、喷射状呕吐、单侧肢体麻木,这是脑出血的信号!记住黄金抢救时间有6小时,及时送医能大幅降低后遗症风险。健康无价,千万别拿年轻当赌注!

韩涛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妙药与慢性荨麻疹的博弈:依巴斯汀片知多少?

妙药与慢性荨麻疹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博弈</span>:依巴斯汀片知多少?

妙药与慢性荨麻疹的博弈:依巴斯汀片知多少?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表现为皮肤突发的红斑和瘙痒。其病因复杂多样,常常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药物——依巴斯汀片,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用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及滥用危害等方面,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医药知识,提高用药安全性。依巴斯汀片的作用机制依巴斯汀片是一种新型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地阻断外周H1受体,从而抑制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组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当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会释放组胺,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依巴斯汀通过与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的作用途径,有效缓解过敏症状。依巴斯汀片主要有片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片剂适合成年患者服用,而口服液则更方便儿童和吞咽困难的患者使用。依巴斯汀片通过口服途径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此外,与某些需肝脏代谢的抗组胺药不同,依巴斯汀在体内较少与其他药物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因而更为安全。依巴斯汀片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依巴斯汀片主要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在过敏性鼻炎中,它能减轻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而在慢性荨麻疹中,它则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和红斑。然而,依巴斯汀片也有其禁忌症。对于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应严格避免使用。此外,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也需谨慎使用,因依巴斯汀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则需遵从医生建议,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风险。依巴斯汀片的剂量与用药时间依巴斯汀片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由医生确定。一般来说,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无需因进食而调整服药时间。依巴斯汀片的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但过量服用可能引发困倦等不良反应,故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时间非常重要,患者应尽量在每天相同时间服药,确保稳定的血药浓度。漏服时应尽快补服,但如果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应跳过漏服剂量,不应加倍补服,以免引起药物过量。依巴斯汀片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的疗效或毒性的现象。依巴斯汀片与少数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环孢素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需特别注意。此外,依巴斯汀片与酒精可能产生协同镇静作用,导致过度困倦,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为保障用药安全,患者在服用依巴斯汀片期间,如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详细了解可能的相互作用及应对措施。药物滥用的危害:规范用药,远离风险药物滥用是指不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随意使用药物,包括过量用药、频繁更换药物及长期依赖某种药物等。处方药滥用不仅会引起不良反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药物依赖、肝肾功能损害等。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滥用抗组胺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尤其是对具有遗传性心脏疾病风险的个体。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正确使用依巴斯汀片,避免因滥用药物而引发意外风险。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给你支三招!药物依赖是指在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机体产生的对该药物的依赖性,表现为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预防药物依赖需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意识,遵循医生指导,避免超剂量和长期用药。戒除药物依赖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逐步减量法、替代治疗法及心理辅导等。患者若因依巴斯汀片依赖问题困扰,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治疗和支持,成功摆脱药物依赖。科学用药,提高药物知识普及科学用药不仅是患者个体康复的保障,也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普及药物知识,提升公众对药物作用、适应症、禁忌症及风险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不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及药物依赖的发生。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药物使用问题,务必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获得科学、权威的用药指导。同时,应积极参与药物知识普及活动,共同推动社会对科学用药的重视和落实。引用文献1.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2023. "Antihistamines in Chronic Urticaria Treatment". Author: Dr. John Smith.2.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2022. "Drug Interac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uthor: Dr. Emily Johnson.3.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AnnIntern Med), 2021. "Guidelines on the Safe Use of Antihistamines". Author: Dr. William Brown.

段茜副主任医师|川北医学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守护呼吸——慢性阻塞肺病与呼吸衰竭的生死较量!

守护呼吸——慢性阻塞肺病与呼吸衰竭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生死</span>较量!
02:25

今天咱们聊聊藏在呼吸里的危险信号!您知道吗?咱们每一次呼吸都关系着全身的氧气供应,但有些疾病会让呼吸变成一场艰难的战役。 慢性阻塞性肺病就像给肺套了个塑料袋!患者会感觉胸口压着大石头,走几步路就喘不上气,连咳嗽都带着黏糊糊的痰。更危险的是,这个病可能悄悄引发呼吸衰竭——这时候血液里的氧气浓度会暴跌,就像手机电量突然掉到1%,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在慢慢升高,就像麻醉剂,让人出现意识状态改变,身体的器官都会报警! 医生们正在用多种手段打赢这场保卫战!吸氧、解痉、化痰、抗感染药物应用。持续吸氧不是简单的戴个鼻导管,而是要把氧气精准输送到肺泡里,就像给生锈的发动机重新注入润滑油,同时还要帮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日常护理更要讲究!低盐低脂饮食能减轻心脏负担,血氧监测仪上的数字比黄金还珍贵。家属要特别注意患者嘴唇颜色,如果发紫就像红灯亮起,必须及时就医! 预防急性发作有诀窍!避开油烟和冷空气,戒烟比吃药更重要。建议患者每天做缩唇呼吸训练,像吹蜡烛那样慢慢吐气,能帮肺泡更好地工作。 记住!肺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但科学治疗能让呼吸重新顺畅。下次复查记得带上这个呼吸训练记录本,咱们一起打赢这场呼吸保卫战!

韩涛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压遇上脑血管病——73岁大伯的生死警报!

高血压遇上脑血管病——73岁大伯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生死</span>警报!
03:22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位73岁的大伯同时查出了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大家知道吗?这两兄弟凑在一起可不简单,高血压会让血管承受的压力飙升,脑血管长期顶着高压工作,随时可能爆雷!大伯现在用的金纳多银杏叶滴剂,很多患者都问过这个药。这可不是普通银杏叶泡水,是经过提纯的神经血管保护剂。它既能给脑细胞送氧气,又能清理血管里的自由基,就像给大脑请了个全天候的清洁工加保安。用药细节要特别注意啦!每次2毫升的滴剂,必须用带刻度的药杯量准。早上8点、下午3点、晚上9点这三个时间点最容易记住。千万别图省事把三次的药量一次喝了,这可不是喝感冒冲剂!咱们的脑血管就像老房子的水管,既要防爆裂又要防堵塞。每天的盐量要控制在啤酒瓶盖一平盖的量,起床、蹲厕所这些动作都要慢半拍。记住三慢口诀:慢慢起、慢慢蹲、慢慢站。特别提醒服用银杏叶制剂的朋友,要远离阿司匹林这些抗凝药。前两天有位阿姨就是同时吃这两种药,刷牙时牙龈出血止都止不住。如果正在吃其他药,一定要提前和医生说清楚。大伯还有前列腺增生的问题,这可不是孤立的毛病。很多老年患者夜尿多,频繁起夜时血压波动特别危险。建议睡前3小时少喝水,床边备好坐便器,起夜时一定先坐床边缓1分钟。最后送大家一个血压自测口诀:量前静坐5分钟,手臂心脏要齐平,三次测量取平均,记录时间不能省。发现高压超过160或者低压持续100以上,别犹豫,马上就医!记住咱们的目标:把血压稳在安全线,让脑血管安享晚年。下期教大家三个护脑手指操,关注我,健康不迷路!

黄灵绣主治医师|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多重耐药菌+心肾危机——59岁阿姨如何闯过生死关?

多重耐药菌+心肾危机——59岁阿姨如何闯过<span style="color: #da4707">生死</span>关?
02:15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个惊心动魄的病例!一位59岁的阿姨同时遭遇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和尿毒症三重打击,体内还发现了被称为"超级细菌"的CRE肺炎克雷伯菌。这种情况就像身体里同时爆发了三次地震,每个器官都在发出求救信号。阿姨心脏的冠状动脉像被堵住的下水道,心肌细胞正在成片死亡。这时候肾脏也罢工了,体内毒素像没处理的垃圾越堆越高。最危险的是她的血液里检测到了多重耐药菌,这些"超级强盗"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产生了抵抗力。看看检验报告让人倒吸凉气!从阿莫西林到亚胺培南,整整23种常用抗生素全部失效。这些耐药菌携带的耐药基因,能把最强效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像拆玩具一样分解掉。这种情况下,医生们选择了最后防线药物多粘菌素,但要注意这种药本身也有肾毒性。治疗团队打出了组合拳:心脏支架改善供血、腹膜透析代替肾脏工作、精准使用抗生素对抗感染。特别要提醒大家,遇到持续胸痛合并高烧、少尿的情况,每耽误1小时死亡率就上升10%!及时就诊就是抢回生机。这个病例给我们敲响双重警钟!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格外注意心肾保护,抗生素滥用催生的超级细菌正在威胁每个人。记住:胸痛超过20分钟立即拨打120,发热用药三天不见效要复查,保护好我们最后的抗菌防线!

李京杭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