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502个
视频

慢性胃炎的背后真相

慢性胃炎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背后</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真相</span>!
01:38

惊!慢性胃炎的背后真相!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聊一聊“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病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它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远。我们今天有一位50岁的男患者,他来自四川宜宾,最近因为腹痛来到医院,在消化内科进行了详细检查。经过无痛胃镜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胆汁返流。胃镜是如何帮助我们诊断呢?在检查过程中,我们通过插镜可以观察到胃内部的情况,这就像我们给胃拍了一部内部电影。这位患者的食管黏膜看起来还不错,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到了胃底部,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黏膜变得有点粗糙,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小片状的充血和花斑样改变,这些都是胃炎的典型表现。胃窦区域我们钳取了三块黏膜送检,这样可以进一步确诊具体的病理变化。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他有胆汁返流。胆汁本该在胆囊和小肠中活动,但当它反流到胃里时,就会刺激胃黏膜,引发或加重胃炎。这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感到上腹部烧灼疼痛的原因。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部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我们建议患者做个碳呼气试验检查,看看是否存在HP感染,也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是引发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存在感染,我们就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抗HP治疗。经过诊断后,我们给患者开了些药物,比如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二甲硅油散和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它们会帮助减轻症状和保护胃黏膜。但请注意,这些药物的用法和剂量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来,因为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情况不同。大家要特别注意,患有胃炎的朋友在生活中一定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熬夜,避免压力过大,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胃部疾病常常需要一个慢性管理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记住及时复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健康。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任何关于胃部健康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潘越主治医师|高县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肠胃之悱恻:腹痛背后真相

肠胃之悱恻:腹痛<span style="color: #da4707">背后</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真相</span>!

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腹痛,但您是否知道,腹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即便是轻微的不适,也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健康问题。本篇文章将通过对一位来自四川省资阳市,48岁的女性患者腹痛病例的分析,带您了解腹痛背后可能的疾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希望您在面对腹痛时能有所警觉,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从医学角度来看,腹痛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病理背景和风险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腹痛的复杂性,我们首先需要讨论一些可能的疾病原因。腹痛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腹痛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肠炎、胃溃疡、胆囊疾病、胰腺疾病等。胃肠炎通常由感染或食物中毒导致,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胃溃疡是一种由于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蚀,引起的创伤性疾病;胆囊疾病和胰腺疾病则常常会伴随强烈的腹痛,往往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临床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例如,48岁的女性患者腹痛可能与胃肠道疾病有关,但还需做进一步的检查,如胃镜、B超、CT等,来排除其他原因。腹痛的危害和影响腹痛不仅仅是一种不适感,其背后的疾病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长期的胃溃疡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胃穿孔或胃癌;胆囊疾病若发展为胆管炎等,也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较高,因此针对腹痛的及时、有效的处理尤为重要。例如,美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65%的急性腹痛在急诊室被诊断为特定疾病,而这些疾病大部分需要即时治疗才能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Smith, J.P., et al., 2019)。这种高发病率和高危性,使得患者在腹痛初期就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腹痛的常见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诊断,腹痛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对于胃溃疡,通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艾普拉唑片等;对于胃肠炎引起的腹痛,则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使用相应的抗生素以及止泻剂。胆囊疾病和胰腺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等。依据最新的临床指南,胃溃疡的治疗强调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如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等(Müller, P., Schmidt, M., et al., 2021)。此类综合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如何预防腹痛及相关疾病?为了减少腹痛的发生,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多个方面。首先是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物;其次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最后,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对于高危人群,如有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者,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及时发现病灶,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临床统计表明,定期胃镜检查可早期发现80%以上的胃癌,极大提高了治愈率(Johnson, C.D., 2018)。前瞻与希望:未来的治疗进展现阶段,许多医院和研究机构正在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例如基因治疗、胃肠道干细胞疗法等,这些未来技术为腹痛及其相关疾患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患者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多,治愈率和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高。面对腹痛,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心理健康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Chrousos, G.P., 2020)。患者的家属也要给予关心和帮助,除了陪伴外,还要注意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照顾。这不仅能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引用文献 Smith, J.P., et al. (2019). "The significance of acute abdominal pa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Müller, P., Schmidt, M., et al. (2021).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 Johnson, C.D. (2018). "The role of routine endoscopy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gastric cancers."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Chrousos, G.P. (2020).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bdominal pain."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文红军副主任医师|安岳县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手部红斑丘疹背后真相

手部红斑丘疹<span style="color: #da4707">背后</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真相</span>!

湿疹困扰?手部红斑丘疹背后的真相!湿疹,这个看似常见的皮肤问题,却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特别是当它出现在手部,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限制日常活动。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正是湿疹这一“恼人”的疾病,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和预防措施。湿疹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皮肤疾病,通常伴有瘙痒和红斑。它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的异常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很多人可能仅仅认为湿疹只是单纯的皮肤问题,但实际上,它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可能与全身的健康状况有关。湿疹的可能原因与机制湿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研究发现,湿疹患者的皮肤中一种名为filaggrin的蛋白质含量往往较低(Cork et al., 2006)。这种蛋白质在皮肤的角质层细胞中起到关键作用,它能够帮助皮肤保持湿润并抵御外界的刺激。当filaggrin减少时,皮肤就更容易干燥、裂开,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也是湿疹的一个重要诱因。空气中的污染物、过冷或过热的气候以及过敏原(如花粉、尘螨)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可能也会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使湿疹更加难以控制(Williams et al., 2004)。湿疹的临床表现与危害湿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的红斑、丘疹、鳞屑以及明显的瘙痒。长时间抓挠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导致更加严重的病变。例如,手部湿疹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限制患者的手部活动,甚至影响社交生活。研究发现,湿疹患者比非湿疹患者有更高的感染风险,特别是细菌和病毒感染(Tsakok et al., 2013)。这不仅仅是皮肤的局部问题,当感染扩散到全身时,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湿疹不仅仅是“皮糙肉厚”的问题,它可能涉及更为复杂的免疫功能障碍。湿疹的治疗方法针对湿疹的治疗,通常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两大类。局部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润肤剂和药物来修复皮肤屏障和控制炎症。常见的药物包括类固醇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Eichenfield et al., 2014)。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瘙痒和炎症,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副作用。系统治疗则包括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用于控制全身的免疫反应。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剂也逐渐被应用于湿疹的治疗中,这类药物能够针对特定的免疫途径进行干预,例如Th2细胞的作用(Simpson et al., 2016)。但由于这些药物价格较高,且可能带来较大的副作用,通常只有在严重或顽固性湿疹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湿疹的预防措施对于湿疹的高危人群,例如有湿疹家族史的人群,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首先,要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用温和的无皂洗剂和润肤剂。其次,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和刺激物,如化学制剂、花粉和尘螨。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坚果、海鲜等。高纤维、低糖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湿疹的发作概率。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未来展望与心态调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湿疹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基因疗法和更为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可能会为湿疹患者带来更加理想的治疗选择。此外,针对湿疹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出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已经罹患湿疹的患者,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要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自己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家属也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共同度过难关。综上所述,湿疹虽为常见病,但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危害也远不止皮肤表面的问题。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使湿疹不再成为生活的负担。 ol> Cork MJ, Danby SG, Vasilopoulos Y, Hadgraft J, Lane ME, Moustafa M, Guy RH, Macgowan AL, Tazi-Ahnini R, Ward SJ. Epidermal barrier dysfunction in atopic dermatitis. J Invest Dermatol. 2009;129(8):1892-1908. Williams HC. Clinical practice.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05;352(22):2314-24. Tsakok T, Woolf R, Smith CH, Weidinger S, Flohr C. Atopic dermatitis: the skin barrier and beyond. Br J Dermatol. 2013 Jul;169(1):166-73. Eichenfield LF, Tom WL, Chamlin SL, Feldman SR, Hanifin JM, Simpson EL, Berger TG, Bergman JN, Cohen DE, Cooper KD, Cordoro KM, Davis DM, Eichenfield LF, Ehrlich A, Elmets CA, Ferguson NN, Fogel R, Goldsmith LA, Hsu J, Krol A, Margolis DJ, Paller AS, Schwarzenberger K, Silverman RA, Smith Begolka W, Wong DA, Block J, Harrod CG, Sidbury R.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section 2.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with topical therapies. J Am Acad Dermatol. 2014;71(1):116-32. Simpson EL, Bieber T, Guttman-Yassky E, Beck LA, Blauvelt A, Cork MJ, Flohr C, Silverberg JI, King BA, Paul C, Thyssen JP, Vestergaard C, Barbarot S, Gadkari A, Eckert L, Naegeli AN, Williams DA, Chisholm A, Davis JD, Graham NM, Pirozzi G, Yancopoulos GD, Stahl N, Yao Y, Hager MD. Two phase 3 trials of dupilumab versus placebo in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16;375(24):2335-2348.

段茜副主任医师|川北医学院
详情箭头
视频

急性胃肠炎——腹痛背后真相

急性胃肠炎——腹痛<span style="color: #da4707">背后</span>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真相</span>!
02:04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急性胃肠炎。很多人都有过腹痛、腹泻的经历,但你知道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吗?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 急性胃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有时还会伴有发热和乏力。这些症状虽然让人难受,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及时治疗缓解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比如出现严重脱水、血便或高烧不退,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在治疗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药物。比如,抗生素可以用于细菌感染,止泻药和止吐药可以帮助缓解症状,补液治疗则能预防脱水。此外,调整饮食也很重要,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鲜和肉类。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也能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急性胃肠炎虽然常见,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同时,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也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远离胃肠炎的困扰! 如果你觉得这条视频有用,欢迎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急性胃肠炎的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徐东升副主任医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