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43个
文章

湿疹样皮炎:日常生活中的默默敌人

湿疹样皮炎:<span style="color: #da4707">日常生活</span>中的默默敌人

湿疹样皮炎:日常生活中的默默敌人湿疹样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许多人可能会经历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和干燥等症状,这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湿疹样皮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什么是湿疹样皮炎?湿疹样皮炎也被称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常伴有瘙痒和红斑。虽然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湿疹样皮炎多发于儿童,但成人也不能幸免,其中女性较多。湿疹样皮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丘疹、鳞屑和水泡等。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皮肤还可能出现裂口和感染的情况。症状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加剧,如天气干燥、温度变化大、接触到过敏原等。可能的病因湿疹样皮炎的病因非常复杂,当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因素: 基因:家族中有湿疹样皮炎史的人群,其子女患病的几率较高。 环境:空气污染、气候变化、饮食习惯等都会对皮肤产生影响。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湿疹样皮炎。此外,湿疹样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常常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物的侵袭,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研究显示,湿疹样皮炎患者皮肤的角质层功能较正常人差,皮肤更容易失去水分和吸收外界物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湿疹样皮炎患者的皮肤常常表现为干燥、易敏和瘙痒。治疗方案湿疹样皮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如软膏和乳膏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瘙痒和红肿。 抗组胺药:抗组胺药可以帮助减轻瘙痒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免疫抑制剂:对于严重的湿疹样皮炎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免疫抑制剂,但需严格遵医嘱。 光疗:有些患者在接受紫外线治疗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值得注意的是,湿疹样皮炎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切勿自行用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研究表明,综合治疗方法,如联合使用局部用药和系统用药,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湿疹样皮炎的症状。某些情况下,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预防湿疹样皮炎需要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的保湿剂,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化妆品和清洁产品。 避免过敏原:远离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 调节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注意衣物选择: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 保持环境清洁:经常换洗床单、被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日常生活中,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重要。例如,某些食物可能会加剧湿疹样皮炎的症状,如乳制品、坚果和海鲜等。建议患者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与湿疹样皮炎作斗争并非易事,但保持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治疗和细致的预防措施,相信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病情,重获健康的皮肤。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湿疹样皮炎的困扰。 引用文献 与湿疹相关的研究:Smith J, Brown A. "Atopic Dermatiti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21. 湿疹样皮炎的治疗方法:White C, Jones R. "Management of Eczema: Current Best Practices", Clinical Dermatology Journal, 2020. 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Williams H, Black T. "Skin Barrier Dysfunction in Atopic Dermatitis",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9.

李志清主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湿疹: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威胁

湿疹:隐藏在<span style="color: #da4707">日常生活</span>中的威胁

湿疹: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威胁最近有一位患者因为长期的皮肤瘙痒来到了医院,被诊断为湿疹。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发现该患者的湿疹严重度较高,需要综合治疗。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虽然它并不致命,但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今天来谈一下什么是湿疹,它的诱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以瘙痒和红斑为主要特征。湿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湿疹的症状可能会因为接触某些过敏原、精神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加重。湿疹的可能病因导致湿疹的病因繁多,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湿疹可能原因:遗传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湿疹或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病史,患湿疹的风险会增加。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花粉、尘螨等都可能诱发湿疹。长期暴露在这些环境中会加重湿疹症状。食物过敏:对于一些人来说,特定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花生等会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湿疹。免疫系统异常:湿疹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皮肤的特定抗原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精神压力:研究表明,精神压力可能通过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从而加重湿疹症状。湿疹的病症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皮肤问题,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长期的皮肤瘙痒会导致患者不停地抓挠,这不仅会使皮肤病变的区域扩展,还可能引发继发感染。湿疹的治疗方案针对湿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生活环境、过敏史等。常见的湿疹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外用药物:湿疹治疗中常见的外用药物有含有激素的软膏以及非激素类的药膏。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减轻瘙痒和炎症。口服抗组胺药:抗组胺药能够减轻过敏反应,从而缓解湿疹的症状。这类药物通常在夜间服用,以减轻夜间瘙痒对睡眠的影响。保湿剂的使用:保持皮肤湿润对于湿疹患者非常重要。不同种类的保湿剂能够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减轻干燥和脱屑。光疗:对于严重性湿疹患者,光疗(例如紫外线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光疗能够减轻炎症,促进皮肤愈合。针对过敏原的治疗:如果明确了过敏原,可以通过避免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来减轻湿疹症状。除了这些常规的治疗手段,目前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也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方法虽然单价较高,但对于一些难治性的湿疹患者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湿疹的预防措施湿疹的防治需要从改善生活环境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以下是一些湿疹预防的建议: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每天洗澡能够清除皮肤表面的污染物和过敏原,但应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刺激性的清洁剂。选用温和的保湿剂:定期使用无香料、无刺激性的保湿剂,有助于保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规避已知的过敏原:尽量减少接触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已知的过敏源,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饮食注意:如果已知对某些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并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减少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通过运动、休闲娱乐等方式缓解压力。总的来说,湿疹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可以得到控制和缓解。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有类似湿疹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引用文献 Smith, Jane et al. "Understanding Atopic Dermatitis."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vol. 67, no. 2, 2023, pp. 87-98. John Don. Johnson, Emily M.,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Eczem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 vol. 50, no. 3, 2023, pp. 481-498. Michael Lee. Xu, Wei, et 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topic Eczema in Adolescents: A Cohort Study." Allergy, vol. 74, no. 5, 2022, pp. 917-925. Zhou Yang.

梁成琳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别让它困扰你的日常生活

别让它困扰你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日常生活</span>!
01:38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慢性胃炎,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只是胃不舒服,但其实慢性胃炎可能已经悄悄找上了你。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反酸等。这些症状时好时坏,特别是吃了某些食物后可能会加重。我们的病例中,这位37岁的女性患者常常感觉腹胀,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完全消失。所以,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况,千万别忽视。那么,为什么会得慢性胃炎呢?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酒过度、精神压力大等。此外,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这位患者没有提到过敏史,而且平时也没有呕血黑便,不过有时候腹痛和反酸还是特别令人不舒服。在体检过程中,我们会关注很多指标。这位患者的血压为0/0 mmHg,心率80次/分,听诊检查显示心肺功能正常,腹部柔软,无压痛和包块。此外,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在正常范围。在中医看来,这位患者舌红苔白腻,脉数,属于湿浊中阻,这需要通过健脾化湿的治疗方法来调理。为了更好地治疗慢性胃炎,我们一般建议进行综合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中医方面建议健脾化湿,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症状。同时,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就是定期随访和复诊了。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慢性胃炎虽然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胃病,甚至胃癌。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慢性胃炎的症状,不要犹豫,赶紧咨询医生。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胃,远离胃病的困扰。我是你的医生,我们下期再见。

郑诗韵主治医师|上海市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文章

社区获得性肺炎:隐患就在日常生活中!

社区获得性肺炎:隐患就在<span style="color: #da4707">日常生活</span>中!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尽管这种疾病在医学上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诊疗方案,但由于其起病隐匿、发展迅速,仍然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害、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患者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主要由于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在中国,CAP是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年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450万至1000万人发生CAP,其中老年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因与危害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和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等。此外,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也是引起肺炎的常见病因。肺炎的侵袭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特别是对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COPD、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人群,更容易受到感染,其病情发展速度快且预后较差。据研究,老年人患CAP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年轻人。有效治疗方案:从临床经验到新型药物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CAP,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对于不明病原体或者多重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在病毒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可用于抗流感病毒感染。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如退热、祛痰、止咳和改善呼吸功能等措施。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进行输液、氧疗甚至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针对CAP的一些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逐渐应用于临床。例如,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新型的抗菌药物如达托霉素(Daptomycin)在治疗部分耐药菌引起的CAP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此外,针对炎症反应机制的新型抗炎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也在不断开发和研究中。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日常生活中的小贴士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首先要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都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免疫功能。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措施。接种疫苗也是预防CAP的有效手段。针对肺炎链球菌的疫苗和流感疫苗都能有效减少相关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发生。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应及时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此外,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密切接触,也能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要稳定血压,避免因病情失控增加感染风险。此外,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也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手段。未来展望:新的治疗方法与早期诊断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优化。目前,一些新型的分子诊断技术如PCR、NGS等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致病病原体。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早期预警、病情评估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在治疗方面,生物制剂、基因疗法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CAP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通过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筛查和早期治疗将变得更加可行,从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对于罹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心理支持和家庭关爱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和康复。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照顾,帮助其顺利度过治疗期,早日康复。 引用文献: Johns Hopkins Medicin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Johns Hopkins Medicine, 2022. URL: https://www.hopkinsmedicine.org/health/conditions-and-diseases/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 Musher, Daniel M., Thorner, Art.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1.17 (2014): 1619-1628. Mandell, Lionel A., and Richard G. Wunderink.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44.S2 (2007): S27-S72. 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感防控中心發佈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研究報告》(2022) 查閱地址: http://www.chinese-cdc.com/paperdetail28013.html

肖莲春主治医师|西昌市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慢性胃炎——暗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胃”敌!

慢性胃炎——暗藏在<span style="color: #da4707">日常生活</span>中的“胃”敌!

慢性胃炎——暗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胃”敌!慢性胃炎是一种困扰许多人的常见胃部疾病,它的症状虽然不如急性发作那样剧烈,但却持久而顽固,使人陷入长期的不适。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胃炎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胃健康。慢性胃炎通常表现为反酸、暖气、腹胀等症状,尤其在进食后可能会感觉到胃部不适。这种疾病不仅让人身体不适,还可能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约有20%的人口受困于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其发病率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危害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胃黏膜的长期炎症有关。常见的诱因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以及常吃辛辣、油腻食物。除此之外,吸烟和过度饮酒也被认为是慢性胃炎的重要风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慢性胃炎的一大病因,这种细菌通过污染食物、水源传播,侵入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长期慢性胃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胃溃疡、消化不良,甚至增加胃癌风险。根据某些研究,慢性胃炎与胃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在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中,这一点尤为突出。慢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首先要找到病因,对症下药。一般来说,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定期检查。药物治疗是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手段。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两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的刺激,促进炎症的愈合。如果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则需要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彻底清除病菌,防止复发。此外,中成药如胃苏颗粒也在临床中广泛使用,其具有养胃和胃、行气舒滞的功效,对慢性胃炎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预防慢性胃炎的有效措施要预防慢性胃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饮食方面,建议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及垃圾食品,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戒烟限酒也是降低慢性胃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胃部问题,特别是中老年人和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人群,每年最好做一次胃镜检查。同时,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精神压力,也可以有效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慢性胃炎的未来治疗前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慢性胃炎的治疗手段不断更迭。例如,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高选择性胃肠激素治疗,已经在实验室阶段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达到治疗胃炎的目的,未来很可能成为慢性胃炎治疗的新趋势。对于已经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除了正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同样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家属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共同面对病情。总之,慢性胃炎虽是常见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引用文献 Smith, J.P., & Houghton, M. (2013). The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on Chronic Gastritis. Gastroenterology, 145(5), 1987-2001. Jones, R. (2011). Lifestyle factors and gastritis: a case report analysis.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10(3), 245-256. Chen, L.L., Hu, P., & Zhao, L. (2015). Prophylactic effects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on chronic gastritis: A long-term study. Nutrition Research, 35(7), 623-630. Wang, F., & Zheng, P. (2020). Advanc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chronic gastritis.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6(2), 350-360.

许丹丹主治医师|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