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个
视频

快速反应拯救生命!

<span style="color: #da4707">快速反应</span>拯救生命!
01:41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症科的医生,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脑出血及其危害。脑出血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当它发生在像车祸这样的外力伤害之后。你知道吗?重度脑外伤不仅会导致脑出血,还可能伴随脑疝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颅内动脉瘤的破裂。 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模糊,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昏迷。脑疝形成是脑出血最危险的并发症,它会导致脑组织从一个腔隙被挤压到另一个腔隙,最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另外,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使患者剧烈头痛难以忍受。如果车祸后患者还伴随颅内动脉瘤,那情况就更加棘手,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来挽救生命。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早期的识别和治疗极为重要。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止血、维持内环境稳定、吸氧、抗癫痫,以及各种对症支持的治疗。止血非常关键,减少脑出血量能够有效缓解病情。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脑缺氧的情况。抗癫痫药物可以预防因脑损伤引发的癫痫发作,保护脑组织免受二次损伤。 此外,我们还需要准备术前的相关检查,并通知家属病情的严重性。手术前,我们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气分析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在通知家属时,作为医生,我们不仅需要传达专业信息,还要让家属感受到关心和支持,减轻他们的焦虑。 针对脑出血患者,我们还需要注意合并症的处理。例如,这位患者除了脑出血外,还出现了肺挫伤、双侧多根肋骨骨折及左侧气胸。这些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需要特别关注氧气的供应以及呼吸道的管理。同时,患者还有高血压的病史,这会增加脑出血再度发生的风险。因此我们会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血压。 总的来说,脑出血是一种需要多学科合作紧急处理的病情。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够让大家对脑出血及其合并症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或你的家人不幸遇到类似情况,请务必在第一时间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只有快速的反应和有效的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感谢大家的收看,希望今天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这样的科普视频,记得点赞和关注,再见!

汤雪梅主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快速反应,科学防治:急性荨麻疹的应对与预防攻略

<span style="color: #da4707">快速反应</span>,科学防治:急性荨麻疹的应对与预防攻略

快速反应,科学防治:急性荨麻疹的应对与预防攻略皮肤病中有一种让人倍感不适的病症,叫做荨麻疹。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突然之间皮肤上出现了大片红色的风团,伴随着强烈的瘙痒感。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由接触过敏原引起,可导致皮肤表面出现风团和红斑,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西南某医院姓胡的29岁女性患者因急性荨麻疹前往医院就诊。根据她的诊断情况,医生开具了以抗过敏药物为主的多种药物。 急性荨麻疹的成因是什么?急性荨麻疹多由过敏原引起,包括食物、药物、感染以及物理刺激等。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组胺,引发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出于组织间隙,从而形成风团和红斑。这类风团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常在数小时内消退,但会反复发作。 急性荨麻疹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头痛、心悸、乏力,严重情况下会发展为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相关文献表明[1],急性过敏反应需要立即处理,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急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关键在于明确并避免过敏原,同时对症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抗组胺药物是常见的一线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组胺作用减轻症状。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但不宜长期应用以避免副作用。《中华皮肤科杂志》一篇综述提到[2],对于难治性荨麻疹,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硫唑嘌呤等也有一定疗效。不过,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监测副作用。 预防急性荨麻疹的方法预防急性荨麻疹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对历史上有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类型并加以避免。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也是预防的关键。高危人群如有过敏性体质及家族史者,应特别注意饮食、药物及环境的改变,及时采用防护措施。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急性荨麻疹虽然常见,但其病发多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面对这种病症,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科学防治。同时注重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可有效降低病症发生的风险,让自己远离不适与困扰。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面对病情,坚持科学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地应对急性荨麻疹,让生活恢复健康和舒适。遇到类似问题,大家也不必慌张,记得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引用文献 Zuberbier T, Aberer W, Asero R, et al. The EAACI/GA²LEN/EDF/WAO guideline for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Allergy. 2018;73(7):1393-1414. Tharp M, Bernstein JA, Kavati A, et al. Burden of chronic urticaria relative to other skin dise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m Acad Dermatol 2012; 66:412-418.e2.

周敏副主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