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798个
视频

——让人尴尬的“湿手”问题,你了解吗?

手<span style="color: #da4707">汗</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症</span>——让人尴尬的“湿手”问题,你了解吗?
02:28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手汗症。很多人可能觉得手出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你的手掌经常湿漉漉的,甚至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那就要警惕了! 手汗症,医学上称为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常见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性疾病。它的主要表现就是手掌、脚底、腋下等部位异常出汗,尤其是在紧张、焦虑或高温环境下,症状会更加明显。想象一下,握手时手心里全是汗,写字时纸张被浸湿,甚至拿手机都滑溜溜的,是不是很让人困扰? 手汗症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遗传因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很多患者从青春期就开始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可能会加重。虽然手汗症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社交恐惧和自信心下降。 p>那么,手汗症怎么治疗呢?目前主要有几种方法:轻度患者可以通过局部使用止汗剂、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对于中重度患者,手术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比如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也比较显著。当然,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小事。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手汗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不了解而忽视它。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手汗症有更深入的认识,也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舒适的生活!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毕国荣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胃癌患者的复发竟然如此!快来了解预防知识!

胃癌患者的复发<span style="color: #da4707">症</span>竟然如此<span style="color: #da4707">多</span>!快来了解<span style="color: #da4707">预防</span>知识!
01:07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医生。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位74岁的胃癌患者,他的病情非常复杂,涉及多种疾病和症状。如果你或你的家人也有类似的情况,记得一定要定期体检,及时就医。 首先,这位患者确诊为胃恶性肿瘤,已经到了T4bNxMO,III期。胃癌的晚期常常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对于胃癌患者,早期筛查和治疗至关重要。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胃部异常。 在胃癌之外,患者还患有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胃潴留。这种情况常常导致胃部不适、消化不良。幽门梗阻是导致胃潴留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使食物无法正常通过胃部,从而增加胃内压力,导致呕吐和疼痛。 患者的健康问题还不仅限于此,他还得了肝肿瘤和食管静脉曲张。这两种疾病都有致命的风险,肝肿瘤可能进一步转移,而食管静脉曲张如果破裂,会引起大出血,是一种急诊状态,需要立即处理。 在这些疾病之外,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他存在营养风险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钠、低氯、低磷。电解质紊乱可以影响心脏功能、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因此,平衡饮食和合理补充营养非常重要。 此外,患者还患有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例如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和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期。糖尿病性神经病会导致四肢麻木和疼痛,视网膜病变则可能影响视力。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眼底和神经系统。 动脉粥样硬化在患者身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包括锁骨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这会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适当的运动、健康的饮食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还患有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前列腺增生,心包积液,骨质疏松等。这些慢性病需要日常的监测和管理。例如,高血压需要定期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前列腺增生可能需要手术或药物治疗;心包积液需要影像学监测;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补充钙和维生素D来预防。 最后,患者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双眼白内障、孤立性肺结节和胆囊切除术后状态。白内障会影响视力,需要手术治疗;肺结节需要定期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肺癌风险;胆囊切除术后需要注意饮食,避免油腻食物。 从这位患者的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胃癌及其并发症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健康问题。因此,疾病的早期筛查、综合治疗和多学科合作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全面体检,有问题及时就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记住,健康是最重要的,我们一起加油!

曾叙森住院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糖尿病竟能引起这么并发预防与治疗指南全解析

糖尿病竟能引起这么<span style="color: #da4707">多</span>并发<span style="color: #da4707">症</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预防</span>与治疗指南全解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许多人认为这仅仅是血糖升高的问题,但实际上,糖尿病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并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1]。糖尿病虽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治疗,糖尿病患者依然可以过上健康的生活。2型糖尿病:不容忽视的慢性病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高血糖症。长期高血糖可损害身体各个系统,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脏病、肾病、神经损伤和视力问题等。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研究,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增加和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2]。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首要威胁,约2/3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3]。同时,高血糖还会损害肾脏,导致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4]。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糖尿病管理的目标是控制血糖,预防和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治疗。根据ADA的指南,2型糖尿病的初期治疗通常从生活方式干预开始,包括低糖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5]。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DDP-4抑制剂等。二甲双胍是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减少肝糖的生成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6]。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缓肾病进展[7]。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策略虽然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早期预防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合理饮食: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减少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8]。2.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9]。3. 监测血糖: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及时发现和管理血糖异常[10]。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达到并维持健康体重,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风险[11]。糖尿病管理和支持需协调除了注重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关注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另外,糖尿病患者也需要心理支持,医生、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对糖尿病管理非常重要。医疗技术的进步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如新型药物和胰岛素泵等,使血糖控制更加有效。不断创新的疗法也在探索中,如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等,这些新疗法有望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2]。面对糖尿病:积极心态至关重要面对糖尿病,保持积极心态至关重要。患者应正确认识糖尿病,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心态。心理健康对糖尿病管理有很大影响,很多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13]。家庭成员在支持糖尿病患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应充分了解糖尿病知识,帮助患者制定和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情感支持,陪同患者进行定期体检和监测,帮助其应对心理压力[14]。 引用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diabetes. 201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21 Jan;44(Supplement 1):S1-S232. Mutie PM, Giordano GN, Franks PW.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Am J Lifestyle Med. 2020. Chen L, Magliano DJ, Zimmet PZ. The 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12;8(4):228-236. Teixeira PJ, Silva MN, Mata J, et al. Motivation, self-determination, and long-term weight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2;9:1-13.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Long-term effects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on diabetes development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e DPP outcomes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5. Van Raalte DH, Botros N, Hoekstra JBL,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actions of the new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in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13;36(Suppl 2):S155-S161. Look AHEAD Research Group.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intensive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 type 2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13;369:145-154. Sattar N, Preiss D, Murray HM, et al. Statins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statin trials. Lancet. 2010;375(9716):735-742. Tuomilehto J, Lindstrom J, Eriksson JG, et al.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changes in lifestyle among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N Engl J Med. 2001;344:1343-1350. Knowler WC, Barrett-Connor E, Fowler SE, et al.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N Engl J Med. 2002;346:393-403. Kahn SE, Haffner SM, Heise MA, et al. Glycemic durability of rosiglitazone, metformin, or glyburide monotherapy. N Engl J Med. 2006;355:2427-2433. Chatterjee R, Yeh HC, Edelman D, et al.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diabet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0;26(2):108-116. Gomersall SR, Skinner TL, Tan JT,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 physical activity education and motivational program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m J Health Promot. 2013;28(1):51-61.

何建华副主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