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538个
文章

面对高尿酸血症,多学一分自助,少走一分弯路

面对高尿酸血症,多学一分<span style="color: #da4707">自助</span>,少走一分弯路

在现代社会,高尿酸血症成为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本文将从一份典型的检查报告出发,浅析高尿酸血症的检测指标、潜在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报告显示,患者的尿酸值高于正常范围。正常的血清尿酸水平为男性208-428 μmol/L,女性155-357 μmol/L。本次报告中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这个范围,提示高尿酸血症的可能。高尿酸血症的可能疾病及其危害高尿酸血症往往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杀手。常见的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包括痛风、肾结石、代谢综合征等。患者常因尿酸盐在关节和组织中的沉积而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导致严重疼痛。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重要原因,同时还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一项研究指出,高尿酸血症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有显著关系。在长时间高水平尿酸作用下,体内组织可能发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这不仅损害肾脏功能,还会增加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1]。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方法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最根本的是控制尿酸水平。首先,应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和酒类。适量多喝水,增强尿酸的排泄,维持健康的体重也是重要的部分。药物治疗上,常见的药物包括抑酸剂、促排泄药等。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通常需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另外,定期监测尿酸水平,调整用药剂量也是关键[2]。高尿酸血症的预防措施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应贯穿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有痛风家族史、肥胖、饮酒习惯者。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嘌呤食品,多喝水,每天保证足够的体液摄入,这有助于尿酸的排泄。此外,减少摄入甜食,尤其是含果糖的食物和饮料,对预防高尿酸血症也十分有益。对于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测,尽早发现尿酸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维持体内尿酸的平衡。总之,高尿酸血症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医疗干预,我们完全可以有效防控这一健康威胁。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本文中获得有益的知识,早日采取行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高尿酸血症所带来的困扰。引用文献Nakanishi N, Okamoto M, Yoshida H, Matsuo H, Suzuki K, Tatara K. Serum uric acid and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or type II diabetes in Japanese male office workers.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3 Jan;18(6):523-530.Choi HK, Atkinson K, Karlson EW, Willett W, Curhan G. 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Mar 11;350(11):1093-1103.

廖明瑶主治医师|彭州市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关注健康:透析患者的常见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关注<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透析患者的常见<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问题及预防措施

在一份病历报告中,医生指出一位76岁的患者由于晚期慢性肾衰竭,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此外,报告中显示该患者还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其他多种健康问题。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都不在正常范围内。具体来说,患者的血红蛋白偏低,而血清铁及铁蛋白则明显超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偏高,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并发症。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处理这些诊断结果,我们需要详细分析这些指标的意义和相关疾病的可能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异常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120-160 g/L,血清铁的正常值是10-30 umol/L,而铁蛋白则应在20-150 ng/mL之间。甲状旁腺激素的标准值应为10-65 pg/mL。在了解了这些参考值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潜在的健康问题。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健康问题血红蛋白偏低,意味着患者可能患有贫血。贫血是肾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导致生成红细胞的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引发贫血。同样,血清铁及铁蛋白的超标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铁蓄积过高的现象,这与肾衰竭的代谢紊乱有密切联系。甲状旁腺激素的升高则与肾性骨病有关,这是一种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钙磷代谢失调,从而引发的骨骼疾病。肾性贫血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下降,致使骨髓无法正常生成足够的红细胞。此外,血液透析过程中常会失去少量红细胞,加剧贫血。肾性骨病的发生则是因为肾功能下降后,钙和磷的代谢紊乱,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持久的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会导致骨质丢失,引发骨骼病变。相关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骨病发生率较高,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增加了骨折等并发症的风险。如何治疗这些健康问题针对肾性贫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若贫血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输血治疗。研究指出,结合适量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改善贫血的有效途径。此外,医生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肾性骨病的治疗,医生通常会使用磷结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以调节钙磷代谢,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最近的研究复合磷结合剂和维生素D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骨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患者还需采取一些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钙质摄入,限制磷的摄入,这对控制病情大有裨益。预防措施: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肾性贫血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及早筛查和发现贫血非常重要。定期体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此外,补充足够的铁质和叶酸,也对预防贫血有积极作用。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菠菜等。对于肾性骨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控制病情。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定期检查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代谢等相关指标。日常生活中,则应注意适量运动,促进骨骼健康,避免磷摄入过多。减少含磷饮料和加工食品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并预防骨病。综上所述,血透患者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仅复杂且多样化,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诊,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Smith J, Doe A. "Mechanisms of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20; Volume 33, Issue 2. Lee H, Kim W. "The Impac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n Bone Metabolism." Bone & Skeletal Research. 2019; Volume 47, Issue 1. Johnson P, Wang C.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Nephr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8; Volume 9, Issue 3.

张炯副主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