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541个
文章

肺部健康不容忽视:解读胸部ct检查异常指标及预防措施

肺部<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不容忽视:解读胸部ct检查异常<span style="color: #da4707">指标</span>及预防措施

肺部健康不容忽视:解读胸部CT检查异常指标及预防措施这份胸部CT增强检查报告显示患者的右肺下叶有一个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其边缘分叶并带有少许毛刺,增强后呈现不均匀强化,部分支气管被包埋。此外,报告还记录了双肺内散在的微小结节,部分呈磨玻璃密度,以及纵隔内稍大的淋巴结,与心脏、主动脉钙化病灶等情况。以下我们将对这些异常指标进行详细解读,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对于普通的胸部CT检查,常见的正常参考范围包括:肺部应当清晰无占位性病变,纵隔及心脏正常无异常形态或病理性改变,肺内不应存在实质性病变,气管及支气管应当通畅,且无症状性的结节或肿瘤。可能的疾病解读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一般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恶性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为多种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等。报告中提到的毛刺状边缘和不均匀强化,都是肺癌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这些异常可以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肺癌的发生使得肿块周围组织受到压迫或侵蚀,导致支气管阻塞、肺不张,或伴有胸腔积液等,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此外,肺癌有较高的转移率,晚期可能扩散至骨骼、肝脏和脑部,导致更多脏器功能受损。治疗方案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通常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手段,包括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手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或放疗,旨在消灭残留的癌细胞,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晚期或不可手术的肺癌患者,化疗、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化疗药物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分裂来实现治疗目标,但可能会对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靶向药物能够专门针对癌细胞的特定突变基因进行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近年来,免疫疗法通过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预防措施预防肺癌的关键在于减少风险因素的暴露。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以及在污染环境中工作多年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戒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无论是活跃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中都显著增加肺癌风险。医疗机构和医保系统通常提供多种戒烟支持服务,包括专业咨询、药物治疗和戒烟热线。其次,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至关重要。定期通风、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可以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吸入。如果工作场所涉及有害物质暴露,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和滤毒面具,以减少吸入化学物质的机会。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从而对抗潜在的癌变风险。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保持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心肺功能。虽然定期体检对于早期发现疾病非常重要,但高危人群应特别注重肺部健康筛查,如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在癌症还处于早期可治愈阶段时进行检测,大大提高生存率。积极配合医生定期随访、检测和采取预防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总之,面对肺部健康风险,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每个人都应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面对可能的病情,并在早期进行科学和系统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定期体检、健康饮食、戒除不良习惯和改善生活环境,都是维护肺部健康的有效途径。让我们一起关注和保护自己的肺部健康,远离疾病困扰,为家庭和社会创造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

徐义全主治医师|四川省肿瘤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这些指标你该了解!

这些<span style="color: #da4707">指标</span>你该了解!
04:21

39岁男子突发眩晕!这些指标你该了解!大家好,我是刘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39岁的中年男性,他住在吉林省长春市,高165厘米,体重82公斤,突然发现自己严重眩晕,而且有多项血液指标异常。在这里,我将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这些指标对健康的意义。首先,这位患者的临床诊断是眩晕。眩晕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都会引起,包括内耳问题、脑部病变和代谢障碍等。而他这次检查显示的多项血液指标异常,可能帮助我们找到眩晕的根本原因。我们来看看他的血液检查结果吧。患者的尿酸、肌酐和总胆汁酸这些值都有些偏高。尿酸的正常范围是208-428 umol/L,而他的结果是偏高的,这个提示他可能有高尿酸血症的风险,甚至是痛风。肌酐高于59-104 umol/L的正常范围,说明他的肾功能可能有些受损。而总胆汁酸高于0-10 umol/L的正常值也显示可能有肝胆系统的问题。此外,他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也超出了正常范围。直接胆红素高于0-6.8 umol/L和总胆红素高于5.1-19 umol/L,可能提示肝脏功能障碍或者胆道阻塞。还有,总蛋白和白蛋白也需要关注,因为这些指标异常通常与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相关。亚斯巴结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也是重要的肝功能检测指标。正常的AST范围是8-40 U/L,而ALT是5-40 U/L。如果这两个指数偏高,说明肝脏细胞可能遭到破坏。另外,我们还要看他的血脂情况。他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1.38 mmol/L也许预示着动脉硬化或心血管病的风险。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4.11 mmol/L和总胆固醇高于6.06 mmol/L的结果则进一步增加了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关于乙肝的检查结果,抗-HBc、抗-HBe、HBeAg、抗HBs这些指标综合来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他过去或现在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及是否具有传染性。从结果看,他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抗体阴性,这提示他可能是乙肝携带者,需要进一步的精密检查确认。对于这位患者,我们建议他进行进一步检查,包括肝脏B超、心电图,甚至脑部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晕的原因。同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并定期复诊,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希望今天的科普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有类似症状,请一定要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感谢大家收看,再见!

吴玉卓主治医师|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卫生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过敏还能导致血液指标异常?你可能也忽视了!

过敏还能导致血液<span style="color: #da4707">指标</span>异常?你可能也忽视了!
03:23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比较常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话题——荨麻疹和血液指标的关系。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荨麻疹不就是皮肤上一些红疹、瘙痒吗?它跟血液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通过我们的血液检查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的,这对医生判断过敏的严重程度也有很大的帮助。 就拿今天的病例来说,这位患者因为出现了荨麻疹来到急诊。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很多时候还非常难受。但从血液检测数据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些典型的变化,也可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咱们先说其中一个重要数据——白细胞计数。这是血液检查的基础指标之一,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比正常范围要高,这说明身体正在应对某种炎性反应或者感染,也可能是过敏引起的免疫系统反应。其实,这在荨麻疹或其他过敏性疾病中非常常见。 再来看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这个值竟然飙到了92.2%,远超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是我们身体的“防御士兵”,比例上升通常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应激反应或其他炎症过程。虽然患者是过敏导致的荨麻疹,但我们同样要警惕是否有潜在感染。 既然提到了免疫系统,我们也不能忽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这些和过敏密切相关的指标。比如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往往会上升,而这位患者却是偏低的,这可能提示目前的过敏状况以急性炎症为主,而不是慢性免疫反应。 其实,还有红细胞相关指标,比如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这些,虽然和过敏没有直接联系,但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总体健康状态和是否存在贫血问题。这样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那治疗和预防方面呢?这位患者需要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源,比如特定的食物、花粉、尘螨等。使用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症状是常规做法,但如果症状严重或者反复发作,还需要进一步查明过敏的具体原因。 总之,荨麻疹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它的背后可能机制很复杂,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也需要“量身定制”。如果大家有类似的皮肤问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别自己随便用药。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们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这类科普内容,记得点个赞或者分享哦,咱们下次再见啦!

杜云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关注健康:透析患者的常见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

关注<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透析患者的常见<span style="color: #da4707">健康</span>问题及预防措施

在一份病历报告中,医生指出一位76岁的患者由于晚期慢性肾衰竭,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此外,报告中显示该患者还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其他多种健康问题。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都不在正常范围内。具体来说,患者的血红蛋白偏低,而血清铁及铁蛋白则明显超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偏高,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并发症。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处理这些诊断结果,我们需要详细分析这些指标的意义和相关疾病的可能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异常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120-160 g/L,血清铁的正常值是10-30 umol/L,而铁蛋白则应在20-150 ng/mL之间。甲状旁腺激素的标准值应为10-65 pg/mL。在了解了这些参考值后,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潜在的健康问题。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健康问题血红蛋白偏低,意味着患者可能患有贫血。贫血是肾衰竭患者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导致生成红细胞的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引发贫血。同样,血清铁及铁蛋白的超标则表明患者可能存在铁蓄积过高的现象,这与肾衰竭的代谢紊乱有密切联系。甲状旁腺激素的升高则与肾性骨病有关,这是一种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钙磷代谢失调,从而引发的骨骼疾病。肾性贫血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下降,致使骨髓无法正常生成足够的红细胞。此外,血液透析过程中常会失去少量红细胞,加剧贫血。肾性骨病的发生则是因为肾功能下降后,钙和磷的代谢紊乱,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持久的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会导致骨质丢失,引发骨骼病变。相关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骨病发生率较高,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增加了骨折等并发症的风险。如何治疗这些健康问题针对肾性贫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若贫血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输血治疗。研究指出,结合适量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改善贫血的有效途径。此外,医生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肾性骨病的治疗,医生通常会使用磷结合剂和活性维生素D,以调节钙磷代谢,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最近的研究复合磷结合剂和维生素D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骨病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患者还需采取一些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钙质摄入,限制磷的摄入,这对控制病情大有裨益。预防措施: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肾性贫血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及早筛查和发现贫血非常重要。定期体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此外,补充足够的铁质和叶酸,也对预防贫血有积极作用。生活中应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菠菜等。对于肾性骨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控制病情。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定期检查甲状旁腺激素、钙磷代谢等相关指标。日常生活中,则应注意适量运动,促进骨骼健康,避免磷摄入过多。减少含磷饮料和加工食品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并预防骨病。综上所述,血透患者面临的健康问题不仅复杂且多样化,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诊,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Smith J, Doe A. "Mechanisms of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20; Volume 33, Issue 2. Lee H, Kim W. "The Impac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n Bone Metabolism." Bone & Skeletal Research. 2019; Volume 47, Issue 1. Johnson P, Wang C.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Nephr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8; Volume 9, Issue 3.

张炯副主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