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266个
视频

乳房可能就是它!——教你识别和处理乳房

<span style="color: #da4707">乳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物</span>可能就是它!——教你识别和处理<span style="color: #da4707">乳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物</span>
02:40

乳房肿物可能就是它!——教你识别和处理乳房肿物 大家好,我是你的健康顾问医生。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多女性朋友都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乳房肿物。听到这个词,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很害怕,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但其实,乳房肿物有很多种类,很多时候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可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乳房肿物。简单来说,乳房肿物就是在乳房内出现了一个或多个不正常的硬块,这些硬块可以在乳房的任何地方出现。大部分乳房肿物是良性的,不会癌变,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但也有少部分的乳房肿物可能是恶性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在诊断乳房肿物时,医生会先进行体检,通过手摸来感受肿物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质地。接着,我们可能会建议做一些影像学检查,比如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或者MRI。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肿物的具体情况。 我们的这位患者,她是41岁,体重55公斤,身高160厘米,临床诊断为乳房肿物。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进一步确认肿物的性质。如果疑似有恶性可能,我们可能会进行活检,取一小部分肿物组织进行化验,看看有无癌细胞。 至于治疗方面,如果确认为良性的乳房肿物,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肿物有没有变化。但如果肿物较大、出现疼痛或者影响了乳房外观,也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而对于恶性的乳房肿物,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严重的还需要结合放疗和化疗。 对了,我们要特别提醒的是,不论是良性肿物还是恶性肿物,自我检查都非常重要。女性朋友们可以定期在月经结束后的3到7天内,自己在家进行乳房检查。方法很简单:站在镜子前,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凹陷、皮肤改变等。用手指轻轻按压乳房,感觉有无硬块,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手术过程。这个患者进行了乳房象限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麻醉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全麻,使用了多种麻药,包括1%利多卡因、丙泊酚、瑞芬太尼等。手术时间并不长,失血量也控制得很好。术后恢复期,患者需要注意伤口护理,定期复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对乳房肿物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如果你或周围的朋友有类似问题,不要慌张,及时就医确诊是最重要的。保持好的心态,定期进行检查,相信一定能够保持乳房健康。 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高浩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乳房——女性健康的大敌,你知道吗?!

<span style="color: #da4707">乳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物</span>——女性健康的大敌,你知道吗?!
02:17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今天我们要聊聊一种女性健康问题,乳房肿物。在我们的案例中,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她在日常体检中发现了乳房肿物。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这个话题,让大家了解什么是乳房肿物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首先,什么是乳房肿物?乳房肿物可以是乳腺里面的任何一种非正常增生,包括良性的和恶性的。良性肿物如乳腺纤维腺瘤,恶性肿物则可能是我们所熟知的乳腺癌。无论是哪一种,发现乳房肿物都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尽快就医确诊。这位患者在乳腺外科住院,经过详细检查,最终决定进行乳房象限切除术。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通常用于摘除乳房肿物。手术的目的是为了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尽可能多的健康乳房组织。手术过程中,麻醉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次手术中,采用了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的方式。这种麻醉方法能确保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同时也能在手术结束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手术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常规的麻醉前用药,包括地佐辛和长托宁等药物,以确保麻醉过程的顺利进行。手术期间,通过输液和心电监护等措施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术中我们使用了超声引导下的双侧前锯肌阻滞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的疼痛感,让患者恢复得更快。手术后,患者一般会在医院住院观察一段时间。这个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给予必要的药物和护理。术后的恢复期很关键,患者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和合理饮食,不要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乳房健康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定期进行乳房检查非常重要。除了自查乳房外,还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专业的乳腺检查,尤其是35岁以上的女性更应该重视。最后,我希望所有女性朋友都能够重视乳房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发现有任何异常,千万不要拖延,及时就医是关键。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关注。

高浩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乳房?多了解一步,守护健康不止一点!

<span style="color: #da4707">乳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物</span>?多了解一步,守护健康不止一点!
04:40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乳房肿物。很多女性朋友在体检或日常生活中发现乳房摸到一个肿块时,都会感到非常紧张。甚至直接联想到乳腺癌。事实上,不是所有乳房肿物都是恶性的!所以啦,咱们别慌,先听我慢慢讲解。 乳房肿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其实是乳腺组织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囊肿、纤维瘤、乳腺增生,甚至一些炎症或感染的表现。绝大多数乳房肿物是良性的,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但是啊,也有少部分的可能是恶性肿瘤,比如乳腺癌。所以呀,出现乳房肿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它的性质! 现在,让我们来科普一下乳房肿物的检查和处理方式。检查乳房健康的金标准有B超、钼靶和乳腺核磁共振。年轻女性因为乳腺密度高,B超通常是首选;而年纪稍长的女性,钼靶检查则是比较合适的。必要时,医生也可能会建议做穿刺活检,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问题的性质。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治疗并不是对所有乳房肿物都一刀切。有些良性肿瘤是不需要处理的,只需定期复查,观察它的变化;而某些增长过快、引起不适或怀疑有恶性潜能的肿物,可能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有的时候,早期的乳腺癌甚至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和辅助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真的至关重要。 那我们如何保护乳房健康呢?最重要的就是日常自检和体检。每月选择一个固定时间,按照一定的方法自己检查乳房,比如照镜子观察是否有异样,手触发现有没有异常的硬块或隆起。一旦发现问题,不要拖延,及时去看乳腺外科医生,他们会帮助你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最后提醒大家,乳房健康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膳食、作息规律、控制体重、减少压力,都有助于降低乳腺疾病的风险。同时戒烟、少喝酒,也是对身体健康的一大保障!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对乳房健康多一分关注、多一分了解。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症状,可随时咨询医生,切记不要讳疾忌医哦!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沈苓主任医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25岁姑娘发现乳房怎么办?——别慌!微创手术轻松解决

25岁姑娘发现<span style="color: #da4707">乳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物</span>怎么办?——别慌!微创手术轻松解决
02:15

今天咱们聊聊年轻女性常遇到的乳房健康问题。像病例里这位25岁姑娘发现的乳房肿物,其实80%都是良性的纤维腺瘤或囊肿,大家不用太紧张。这种肿块摸起来像会滑动的橡皮球,边界清楚,多数是激素变化引起的哦。 发现肿块千万别自己乱揉乱按!专业医生会通过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来判断性质,必要时做个穿刺活检。就像病例里这位患者,及时选择乳房象限切除术,既能完整切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乳腺组织,切口只有3-5厘米呢。 手术中用的全麻方案特别安全,像瑞芬太尼、丙泊酚这些麻醉药代谢很快,术后两小时就能清醒。麻醉团队全程监测着血氧、血压、电解质这些指标,还有专业设备实时分析血气数据,确保手术安全平稳。 术后恢复期要注意什么呢?建议穿无钢圈运动内衣减少压迫,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1个月。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深色蔬菜,每天适当散步促进血液循环。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半年做一次乳腺复查,咱们既要治好现在的肿块,更要守护长远的健康! 最后提醒年轻姑娘们:每月月经结束后3天记得自查乳房。手指并拢平摸整个乳房,特别注意外上象限这个高发区域。发现鹌鹑蛋大小的硬块、乳头溢液或者皮肤凹陷,别犹豫!马上到乳腺专科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

张颖副主任医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口腔:诊断与治疗全揭秘

口腔<span style="color: #da4707">肿</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物</span>:诊断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治疗</span>全揭秘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口腔肿物的类型、诊断流程、分期标准、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处理及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疾病管理观念。口腔肿物是指口腔内部的肿块或增生,可能来源于牙龈、颊部、舌头、唾液腺等部位。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最初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物可能会引起疼痛、出血或影响口腔功能。本案例中的患者是一位39岁的女性,因口腔内发现不明肿物前来就诊。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最终确定进行颊部病损切除术。这一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多种治疗方法,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讲解。口腔肿物有哪些分类方法?口腔肿物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无论是从病因、病理生理还是临床表现上,都能提供不同的分类标准。首先,从病因上,口腔肿物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物包括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而恶性肿物则主要是口腔癌,如鳞状细胞癌。其次,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肿物可以分为起源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或血管组织的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肿物在治疗和预后上可能有较大差异。最后,从临床表现上,根据肿物的位置、大小、形状、是否疼痛、有无出血或溃疡等,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肿物的性质,但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在本案例中,患者的肿物位于口角颊内部,通过手术探查和切除,最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性质。如何确诊口腔肿物?确诊口腔肿物需要结合临床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及医生经验。具体而言,诊断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质地以及患者是否有疼痛、出血等症状。其次,借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对肿物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其内部结构及是否有骨质破坏、组织侵袭等情况。再次,通过细针穿刺活检、切取组织样本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肿物的性质(良性或恶性),并作出最终诊断。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不能忽视。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如何进行口腔肿物的分期与评估?口腔肿物的分期与评估是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恶性肿物,分期能够提供关于肿瘤扩散程度和预后的重要信息。通常,口腔肿物的分期采用TNM(Tumor, Node, Metastasis)分期系统。这个系统通过评估肿物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及远处转移(M)情况来决定分期。例如,口腔癌的TNM分期可以如下进行: - T1:肿物最大径小于2厘米,局限于原发部位。 - T2:肿物最大径在2厘米至4厘米之间。 - T3:肿物最大径超过4厘米,或侵入周围组织。 - T4:肿物扩散至邻近结构,如骨骼、肌肉等。 -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有单个区域淋巴结转移,但不超过3厘米。 - N2:有多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单个淋巴结转移大于3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 N3:淋巴结转移超过6厘米。 - M0:没有远处转移。 - M1:存在远处转移。口腔肿物有哪些治疗方式?口腔肿物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物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通常,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对于良性口腔肿物,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根据肿物的位置和大小,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恶性口腔肿物,综合治疗更为常见。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结合放疗和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新近的靶向治疗也在一些特定类型的口腔癌中得到应用,旨在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如何处理口腔肿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口腔肿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感染、出血及药物副作用等。首先,术后疼痛是经常报告的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进行管理。常见的止痛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等。其次,手术创面容易感染,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术后医生会开具抗生素,并给予患者详细的口腔护理指导,以预防感染的发生。第三,出血可能在术后或术中发生,应及时止血及处理。在术后早期,患者应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对创面的刺激。最后,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也需关注,如口干、口腔溃疡、恶心、呕吐等。针对不同的副作用,医生会提供相应的药物和护理建议,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总结要点:整体来看,口腔肿物的管理涉及详细的诊断、准确的分期和多学科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遵循专业建议,进行科学管理。同时,部分患者在术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以防止复发或出现新的问题。科学的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引用相关文献 America Cancer Society. (2021). Cancer Stag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ncer.org - Edge, S. B., Compton, C. C. (2017).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Springer.- Smith, R. A., et al. (2020). Oral Tumors: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ral Oncology, 101, 116-120. - Johnson, D. E., & Henson, B. S. (2019). Diagnostic Approaches to Oral Lesions. Journal of Oral Medicine and Surgery, 78(3), 454-461.

谢东篱主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