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脑猪囊尾蚴病

脑猪囊尾蚴病

就诊科室:
中西医结合科
传染科
神经内科
针灸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科普,评审
概述

  猪囊尾蚴病为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由于囊虫侵入部位和数量不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又因囊尾蚴的发育时期、存活状态的不同,病程长短不一。病情有轻重缓急,可急剧恶化,甚至有猝死者。

病因

  1.人因吃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而被感染。

  2.自体体外感染:患者的手沾染了绦虫卵,经口食入胃肠道而感染。

  3.异体感染:囊虫病患者自身并无合并绦虫感染,而是食入被绦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水果等而被感染。

症状

  常见症状:癫痫和癫痫样发作、高颅压综合征、脑膜刺激征、精神障碍、头痛、痴呆、感染性发热

  由于囊虫侵入部位和数量不同,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又因囊尾蚴的发育时期、存活状态的不同,病程长短不一。病情有轻重缓急,可急剧恶化,甚至有猝死者。由于CT、MRI在脑猪囊尾蚴病诊断中的应用,有的起病数小时后影像学已给予明确诊断。有的病程则长达20余年。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障碍是脑猪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以下几型:

  1.癫痫型

  占脑猪囊尾蚴病的60%~80%,是脑猪囊尾蚴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导致患者首诊的症状之一。其发作的形式多为大发作,而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也较为常见,常在同一病人身上有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发作。而且刺激症状较麻痹症状占优势。发作的程度及频度与囊虫的多少、感染时期、机体对囊虫的敏感度及抗囊虫的进程有关。颅内感染囊虫多时,病情严重。机体对虫体反应强烈者,往往癫痫发作较频繁,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感染程度不同其癫痫发作的频度差别很大,有的数月发作一次,有的间隔1年或数年发作一次。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量饮酒常为癫痫发作的诱因,而多数患者常无任何诱因而发作。癫痫发作的频度和程度随抗囊虫进程而发生变化。在抗囊虫治疗早期,由于囊虫崩解死亡较多,其毒素刺激及炎性反应较重,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甚至较抗囊虫治疗前发作更频繁程度更重。随着治疗进展及对症治疗,癫痫发作逐渐减少、减轻至停止发作。特殊类型的癫痫发作在脑猪囊尾蚴病中也可见到。如头痛性癫痫、腹痛性癫痫,睡眠性癫痫等。

  2.高颅压型

  高颅压型是脑猪囊尾蚴病各型中临床症状最严重、最复杂、治疗难度也较大的一型。有的为单纯颅内压增高,有的则是合并不同发作形式的癫痫、神经精神症状。该型约占脑猪囊尾蚴病的30%~40%。多数患者起病急骤,常以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或伴喷射性呕吐等脑膜脑炎症状来就诊,病程远较癫痫型为短。发病初期即就诊的患者,其视盘水肿的表现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日趋严重,眼底检查视盘边缘模糊,有的可见斑片状出血灶。时间较久常导致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约有三分之一患者起病并不急骤,呈慢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幼儿前囟饱满,儿童颅骨变薄、头颅增大,因骨缝尚未闭合牢固,可致骨缝分离。成人则出现脑沟压迹加深,有时还发生蝶鞍扩大和后床突及鞍背骨质吸收的现象,脑CT显示空蝶鞍。

  若合并癫痫发作,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加剧,颅内压增高症状更进一步加重。在诊断中除弥漫性脑实质囊虫可致高颅压症状外,脑室系统囊虫则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造成脑积水而出现剧烈头痛、甚至昏迷。第四脑室有囊虫寄生时可出现强迫头位和颈强直,当急剧转动头位时游离的囊虫突然阻塞脑脊液通路和刺激第四脑室底部,病人当即会出现剧烈眩晕和呕吐,或有呼吸循环障碍,即Bruns综合征。少部分病例因急性延髓受压迫而猝死。

  3.精神障碍型

  该型多合并癫痫发作或颅内压增高,大都因大脑半球内有密集的囊虫寄生,引起广泛脑组织破坏致后期脑皮质萎缩。起病时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列为该种类型,约占脑猪囊尾蚴病的10%左右。精神障碍型的症状复杂多变,有的可能仅有一种表现,多数患者有几种精神异常表现,且呈进行性加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痴呆。主要表现为:

  (1)记忆障碍 是脑囊虫病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患者不能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事情,经常会遗失东西,忘记东西放在何处,忘记刚刚谈话的内容,忘记自己孩子的性别年龄等等。严重者造成定向障碍。

  (2)思维和判断力障碍 表现为工作能力减退,精神疲惫,言语和动作迟缓,判断力减退等。

  (3)性格改变和情感障碍 有的表现精神抑郁,精神淡漠甚至呆滞,少言寡语或易激动、冲动。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躁狂、喊叫、打人、骂人、出走、梦游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某些表现。有的伴有失语、失认、失用,行为怪异,幻视、幻听也常存在。在未发展为痴呆前,随着抗囊虫和对症治疗,以上症状均渐缓解。轻者仅表现为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等。

  4.亚临床型

  无明显脑症状,然而客观检查时有明显脑损害表现,如CT或MRI检查脑内确有囊虫寄生,眼底可能有视盘水肿,血及脑脊液囊虫免疫试验阳性,亦可能有绦虫史。

  5.混合型兼有两型以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检查

  检查项目:粪便寄生虫、脑脊液常规检验(CSF)、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细胞计数(CST)、囊虫病补体结合试验、脑脊液猪囊虫抗体、颅脑MRI检查、颅脑CT检查

  1.常规化验

  (1)血常规 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超过正常的20%时高度怀疑寄生虫感染。

  (2)大便常规 可发现脱落的成虫节片,光镜下可以查到绦虫卵。

  2.脑脊液检查

  压力常增高。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细胞学检查呈变态反应性改变。生化检查可见蛋白轻度或中度增高,糖含量低,氯化物正常或减低。

  3.免疫学检查

  脑囊虫病人细胞免疫异常与体液免疫异常并存。常用两种方法检测病人血或脑脊液中抗囊虫抗体:

  (1)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 血清<1∶128为阴性,脑脊液<1∶8为阴性。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1∶64为阴性,脑脊液<1∶8为阴性。这两种方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率可达到90%左右。

  4.其他辅助检查

  (1)头颅平片 可发现已钙化的囊虫结节,阳性率为10%左右。CT的阳性率则可高达90%以上。不同病期的脑囊虫在CT上的表现差异很大,当囊虫寄生于脑实质时,典型的有以下4种表现:①小的钙化灶或肉芽肿,反映了死亡的囊虫。②圆形的低密度灶,造影后不被增强,反映了活的虫体;③低密度或等密度的病灶,造影后有环状强化,反映了囊虫导致的脑部炎症;④大脑弥漫性水肿,伴有脑室缩小及多发的造影后可增强的小结节(造影前不能发现)。当虫体寄生于蛛网膜下腔时,CT上主要表现为脑脊液通路受阻引起的脑水肿,蛛网膜炎引起的大脑幕和脑底池异常增强以及多发性的脑梗死和脑桥池、交叉池、大脑侧裂等处的低密度灶。

  (2)MRI图像 早期囊尾蚴存活时在T1加权上呈低信号区,在T2加权上呈高信号区。脑室内囊虫在MRI图像上囊虫包囊呈低信号区,囊尾蚴的头节则表现为高信号的斑点状结节。一般来说,MRI较CT对蛛网膜下腔、脑干、小脑及脑室内的猪囊尾蚴病诊断敏感率更高,且能分辨头节的死活,具有检验疗效的作用。

鉴别

  脑猪囊尾蚴病病情复杂多变,在临床工作中,常与以下疾病相混淆:

  1.其他脑寄生虫病 如脑棘球蚴病、脑型血吸虫病、脑阿米巴病、脑弓形虫病等。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免疫诊断及典型影像学检查加以区别。

  2.脑部非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如脑炎、脑脓肿、脑结核等。

  3.脑部非感染性疾病 如癫痫、脑梗死、脑血管畸形、结节性硬化及多发性硬化等。

  4.脑瘤和脑转移瘤。

并发症

  囊虫可单纯寄生在脑部,也可同时寄生在皮下、肌肉、眼、舌及心脏等处。故而可以有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当病变接近运动中枢时可引起癫痫大发作或失神、幻视、局限性癫痫,弥漫性脑实质受累则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器质性精神病,严重的可导致脑实质广泛破坏和皮质萎缩形成痴呆。严重可以导致死亡。

预防

  脑猪囊尾蚴病已涉及我国20余省,其中东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属高发地带,在西南个别省份也非少见,因此本病在我国亟待加大防治力度。

  预防本病应从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着手。

  1.对囊虫病医学知识做好宣传和普及,使人们了解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改变进食半生不熟猪肉的习惯,严防“米猪肉”进入体内。

  2.严格粪便管理以消灭虫卵。

  3.最重要的是严格实施食品管理法,加强对猪肉食品的卫生检疫工作,严禁带囊虫的猪肉上市;另外,对生猪的管理治疗亦甚重要,如圈养,及时治疗猪肠道绦虫,宰杀带囊虫的生猪深埋或作工业原料等。

治疗

目前采用的抗囊虫药主要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并可两药联合应用。

  1.吡喹酮(Praziquantel) 为广谱抗蠕虫药,服后自胃肠道吸收,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90%以上由尿中排出,故在体内无蓄积作用,此药可通过血脑屏障破坏囊尾蚴头节的结构而具杀虫效果。用药后囊虫肿胀,囊液混浊,虫体变性坏死,释出的囊液和崩解的产物使周围水肿加剧并导致宿主抗体增加。严重者引起颅压迅速增加,发热及抽搐等免疫反应。药物本身尚有头痛、头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荨麻疹等毒副作用。故在用药过程中常需降低颅压及采用激素等措施以消除上述反应。以小剂量“脱敏”治疗,可避免严重的急性杀虫反应。

  战其民等(1987)的治疗经验认为对囊虫数量较少病情较轻的患者宜采用大剂量疗法,且日量不低于50mg/kg,对囊虫数量较多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宜用低剂量治疗,日剂量不低于30mg/kg。均在2~3个月后进行第2疗程以避免强烈的治疗反应。

  山东省寄生虫防治研究所采用30mg/(kg•d),连服12天,间隔2~3个月再根据病情进行下一疗程,并按50mg/(kg•d),连服12天。一般治疗3个疗程,认为此法适用于感染不太严重,颅压基本正常或偏高者。对颅内感染严重及颅压增高的患者,第1疗程剂量按10mg/(kg•d),连服12天,间隔2~3个月再按上述方法递增剂量,并间隔3~6个月进行下一疗程,直至剂量为50mg/(kg•d),连服12天。一般需5个疗程。这样可以极大降低杀虫反应导致的严重后果。

  2.阿苯达唑(Albendazole) 为广谱抗蠕虫药,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肝内迅速代谢,24h内87%经肾由尿排出,13%由大便排出,无蓄积作用。本药可通过血脑屏障,其杀虫作用主要为破坏虫体骨架蛋白。本药虽然也有杀虫反应但对重度感染年老体弱,不能接受吡喹酮治疗者较宜。本药可能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治疗经验,认为阿苯达唑治疗严重感染的患者,其杀虫反应虽然较吡喹酮晚1~2天出现,但反应程度并不一定低于吡喹酮,也可引起急性颅压升高和过敏反应,并可引起肝脏损害。

  3.阿苯达唑和吡喹酮联合疗法 适用于颅压增高,颅内感染严重并近期有绦虫感染的脑猪囊尾蚴病患者。阿苯达唑按20mg/(kg•d),连服12天,然后接服吡喹酮30mg/(kg•d)。连服12天。间隔2~3个月进行第2疗程。先服阿苯达唑剂量同前,其后吡喹酮按30~50mg/(kg•d),连服12天。第3疗程服吡喹酮按50mg/(kg•d)连服12天。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用此三疗程递增法治疗脑猪囊尾蚴病415例,治愈率88.43%,有效率达99.76%。

  在抗囊虫药物治疗中,应视病情采用不同剂量。谨防杀虫反应导致严重后果,故应正规降低颅压,采用激素脱敏以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杀虫反应多在治疗后1~2天出现,但也可在疗程后仍继续加重。

  脑室系统囊虫病以手术摘除治疗为主,若同时脑实质内也有囊虫寄生,手术后仍可进行抗囊虫药物治疗。因脑底蛛网膜粘连而导致梗阻性脑积水者应考虑脑室-颅外静脉分流术。椎管内囊虫病应行椎板切开囊虫摘除术治疗。

 

饮食

  猪脑囊尾蚴病的饮食保健应注意加强营养,需要饮食丰富,多食用一些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大米、小米、面粉、瘦肉、鸡蛋、鱼、虾、豆制品、各类蔬菜、水果等。

  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之物,如辣椒、胡椒、咖喱、芥末、花椒、大蒜、葱姜、韭菜等辛辣食物会伤津耗液,加重症状。咖啡、浓茶、巧克力等食品有刺激神经兴奋作用,饮用后加重失眠。一定要戒除烟酒。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