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萎缩

白色萎缩(atrophie blanche)又称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segmentalhyalinizing vasculitis)。为小腿下部皮肤细小血管病变。常伴下肢循环障碍。网状青斑。
白色萎缩的发病机制
与免疫异常有关。由于患者有血液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可能由纤维蛋白沉积引起小血管闭塞而致病。因本病在组织病变中很少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尘,故本病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不同。
白色萎缩的组织病理
1.早期损害:血管壁或血管腔纤维物质沉积,出血性梗死,炎细胞浸润。
2.后期损害:表皮变薄、萎缩,真皮胶原纤维增生硬化,呈硬皮病样改变,浸润细胞少,真皮血管壁增厚,内膜透明样变。血管腔可闭塞。
常见症状:下肢踝关节周围及足背部出现瘀点或瘀斑、形状不规则、溃疡、疼痛
白色萎缩多见于青中年女性,下肢踝关节周围及足背部出现瘀点或瘀斑,散在分布并呈网状伴毛细血管扩张,继后瘀点中央出现小黑痂,痂下为浅表、形状不规则溃疡,溃疡疼痛且愈合缓慢,愈合后呈象牙白色萎缩瘢痕,亦有不发生破溃的白色瘢痕。常反复发作,夏天加重。
检查项目:血常规、查体、组织病理检查
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最有效的肌肉萎缩的预防事项。可最大限度减轻肌肉的萎缩。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肉萎缩发展。
对本病使用抑制血小板血栓形成或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肝素钠(海普林)等可使
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同时可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也可用雷公藤类药物,其他治疗包括氨苯砜、烟酸、胍乙啶
和烟酰胺。报道血浆置换疗法可去除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等有害物质,故对本病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