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普,痈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科普,评审
概述

  痈(carbunculus)是由多个相邻的急性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皮肤深层脓肿病,为多数毛囊性脓头及多房性脓肿,好发于皮下组织致密部位,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病因

  痈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厌氧菌和绿脓杆菌等,皮肤不洁,局部擦伤,机体抵抗力降低是受感染的重要诱因,其中以糖尿病病人多见。

症状

  常见症状:皮肤疖痈、溃疡、囊肿、脓包、粟粒样脓头、脓性分泌物、脓疱、浆液脓性分泌物、疼痛、淋巴结肿大

  本病多发生于抵抗力低下的成人,多发生于皮肤较厚的颈项、背部和大腿,大小可达10厘米或更大,初为弥漫性浸润性紫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触痛明显,之后局部出现多个脓头,有较多脓栓和血性分泌物排出,伴有组织坏死和溃疡形成,可见窦道,局部淋巴结肿大。临床上患者自觉搏动性疼痛,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继发毒血症、败血症导致死亡。本病愈合缓慢,伴有瘢痕形成。

检查

  检查项目:血常规、空腹血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分泌物细菌培养

  组织病理:痈是一种深部脓皮病,皮肤表面有多个溃孔,镜下可见弥漫的细胞浸润,有许多嗜中性粒细胞和多房性脓肿,这些脓肿被结缔组织隔开,或在纤维组织增生的皮肤下方互相通连,脓液从皮肤的溃孔中流出。

  1.外周血象

  (1)白细胞计数:发热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升高。

  (2)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总数升高时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

  2.糖尿病有关检查

  (1)空腹血浆葡萄糖测定:两次测定空腹血糖均升高,应考虑患糖尿病的可能。

  (2)糖化血清蛋白:此试验不受临床血糖波动的影响,高于正常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

  (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且为不可逆反应,糖尿病时常高于正常的2~3倍。

  3.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对多发,反复感染者,可由脓肿直接抽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致病菌的诊断。

  (2)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脓液细菌培养的同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心电图:排除心肌受损的可能。

鉴别

  1.头部乳头状皮炎 最初为毛囊炎,经过中出现增殖性瘢痕,无坏死灶和明显的全身症状。

  2.疖 炎症较浅在,浸润较轻,呈锥形,中心有脓栓。全身症状轻微,坏死组织不明显,顶端化脓中心有脓栓,无蜂窝状脓孔。

  3.脓癣 常见于头皮,无溃疡,坏死组织不多,皮损为毛囊性脓疱。患处有断发,可以查见真菌。

  4.放线菌病 常见于单侧颌颊部,经过缓慢,脓液稀薄,其中可检出硫黄色颗粒。

并发症

  1.中毒性心肌炎 表现为高热,胸闷,心悸,脉速,心律不规律,有频发室性早搏等。

  2.肺炎。

  3.脓毒血症 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或低温,神志异常,脉细速,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

  4.唇痈病人有发生海绵窦血栓的危险。

预防

  1.易于发生脓皮病的单位(如某些工厂,农机站,小学校等)中广泛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触传染,对患者适当进行隔离,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触物要严格消毒或焚毁,在患病期间,除应用药液清洗皮损外,禁止用自来水洗涤患部,以防扩延。

  5.发病时应禁饮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

  2.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

  3.局部可采用溶液湿敷疗法,脓肿明显者应切开引流。

饮食

  1.组成:独头蒜1 个,蜂蜜9 克。用法:捣匀敷患处。

  2.组成:独头紫皮大蒜适量。用法:去皮切成2~3 毫米薄片,用时先将患处用温盐水洗净擦干,再用蒜片贴敷,并轻轻按摩10~20 分钟,每日2~3次,2~3 无可愈。主治:疖肿,毛囊炎。说明:如局部刺激严重者可缩短按摩时间,病情严重者应加服消炎药物。

  3.组成:茶叶2 克、干金银花1 克。用法:沸水冲泡6 分钟后,每于饭后饮1 杯。主治:疖肿,外感发热。

  4.组成:鲜马兰头100 克、白酒适量。用法:前一味加食盐少许捣烂用酒拌成糊状,涂敷于疖痈患处。主治:疖、痈。

  5.组成:松香10克、白酒。用法:松香研细末,调白酒成糊状,隔水加温,溶解后敷患处,以全部覆责为度,上面再盖以蜡纸,胶布固定,为加强药效,可滴酒数滴,保持松香湿润。主治:疖、痈、毛囊炎。

  6.木瓜叶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

  7.鲜嫩桃叶,捣烂塞患处,治鼻疖。

  8.鲜香蕉根茎或叶捣烂绞汁,涂敷患处,治痈肿、疖肿。

  9.杏仁研末,用香油调搽,治热疖。

  10.紫甘蔗皮煤炭存性,研末,搽患处或用麻油调敷,治疖痈,口腔炎,湿疹。

  11.生芋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患处,一日更换两次,可治筋骨痛,无名肿毒,小儿头上热疖,指头疔。

  12.生丝瓜(或叶),捣烂取汁,涂患处,治天泡疮,黄水疮,热疖,荨麻疹。

  13.海带绿豆糖水:海带60克,切丝,绿豆150克,同煮汤,加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心,利尿,软坚,消痰,散瘿瘤作用。适用于高血压,脚气水肿,颈淋巴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小儿暑天热痱疖毒,痰热咳嗽等症。

  14.冬瓜苡仁汤:冬瓜(不去皮)500-600克,苡仁50-100克,共煮汤。可加糖或食盐调味,代茶饮用,有清热,解暑,利尿,除湿作用。适用于疮疖痱毒,湿疹脚气,小便黄赤短少。

  15.白萝卜生捣汁,调醋擦患处,治热疖。

  16.绿豆30克,研末,每次10克,开水送服,治乳部疮疖肿痛。

  17.采开败的月季花3--5朵洗净,加清水两怀,用小火煎熬至一杯,加冰搪30克,制成月季花汤,待温服下,可治血瘀性闭经、疮疖仲痛、创伤性肿痛。

  18.疮疖溃破及流脓的皮肤疮毒或湿疹,用浓茶水冲洗,可使伤口清洁,促进愈合。

  19.生白番薯洗净去皮,切碎捣烂,亦可加鲜鱼腥草等量同捣烂,敷于患处,敷至局部发热即行更换(约两三小时之久),连敷数天可愈,治乳痈疮疖。

  20.黄豆适量,放水中浸软,加白矾少许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治疖肿疔疮。

  21.赤豆用水浸软,捣烂,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治腮腺炎,热疖。

  22.木棉花30-50克,白砂糖适量,用清水两碗半煎至一碗饮用。有利湿,清热作用。适用于肠炎,尿道炎,湿疹,暑疖等症。

  23.鲜荞麦叶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或荞麦面炒黄,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早晚更换。治疮毒,疖肿,丹毒,乳痈和无名肿毒。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