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赘

皮赘是指一种柔软,皮色的增生物,通过一个细的蒂样组织附着在皮肤表面,其医学名称叫做软垂疣.皮赘不是皮肤癌症也不会转变成皮肤癌.典型的皮赘是年龄的一种特征,在4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特别常见,更常见于女性,趋向于家族性,怀孕后出现也是很常见的.皮赘最容易生长在皮肤的褶皱区域,颈部,腋窝,躯干,乳房下面或生殖器区域.如果衣物或首饰摩擦它们可能会产生刺激症状,而且影响美观.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肿物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类似乳头层的结缔组织其中有很多毛细血管。根据组织病理有3种类型。
1.丝状型 可见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及乳头瘤样增生。有大量扩张淋巴管。部分病例(30%)可见到痣细胞。
2.有蒂型 可见表皮变薄,基底细胞较平而且色素增深,有时真皮很薄。中心部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3.丘疹型 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规则的棘层肥厚,偶见角囊肿。
常见症状:皮炎、皮损皮肤感染
皮赘起初是皮肤表面的一个很小的柔软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肉色皮块,通过一个蒂附着在皮肤表面,容易前后摆动.如果经常摩擦皮赘可能产生刺激症状,但是不疼.如果皮赘在蒂处扭转,其内部会形成血块,此时的皮赘可能变得疼痛.
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培养、皮肤分泌物检查
鉴别诊断
一、与软痣在临床上甚难区别。必须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在切片上,若能找出痣细胞则为软痣;若找不出痣细胞,应诊断为皮赘。
二、神经纤维瘤为先天性、多发性赘瘤,并有疝样现象,多开始于青年时期,同时皮肤上还有色素斑。
三、丝状疣 为寻常疣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眼睑、颈项部,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肤色或棕褐色。
四、疣状表皮结构不良 自幼发病,损害为粟粒至黄豆大小扁甲丘疹,呈暗红色、紫红色或褐色,好发面、颈、躯干、四肢。面和手部的皮疹类似扁平疣,质硬,常合并掌跖角化、雀斑样痣及智力障碍。
本病无健康危害,无任何不适。但对美容有影响,特别是颈部多发、广泛的略显色素加深的皮疹,首先是皮肤美观受损,其次是这种现象给人衰老的感觉。
皮赘是一种皮肤软纤维瘤,产生的原因是皮肤老化,皮赘是可以预防的,皮赘的预防从皮肤老化的预防开始。
皮赘的预防:
1.从年轻时就开始注意
2.平时避免强烈的日晒风吹
3.注意饮食营养的平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4.适量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
5.使用护肤品时,也该给颈部搽上
6.多进行按摩,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总的来说,皮赘的预防就是延缓皮肤衰老,在平时要多注意皮肤的日常保养护理,避免皮赘的产生,如果产生了皮赘,也不要担心,皮赘很少恶化,不治疗也可以,可以通过激光等手段进行处理,到正规医院咨询再确定。
治疗:
一般不需要治疗,治疗较小的皮赘,可切除或剪掉,也可用电烧、冷冻或用三氯醋酸及纯石炭酸烧灼。对较大有蒂的疣赘,可用液氮冷冻或用手术刀或剪刀将皮赘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