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是因食管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食管隔膜基底部或食管侧嵴中胚叶成分过度增生的结果,多发生在气管分叉以下位置。
后天性狭窄常见原因:
1.食管粘膜上皮因炎症破坏或化学药品腐蚀,修复后形成瘢痕性狭窄;
2.食管肿瘤如食管癌不同程度阻塞食管管腔;
3.食管周围组织病变从外部压迫食管所致,如肺及纵隔肿瘤,动脉瘤,甲状腺肿等。
食管的管径并非上下均匀一致,由于食管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邻近器官的影响,食管呈现3个狭窄部。
第一狭窄部位于咽与食管交接处,距中切牙15cm;
第二狭窄部位于气管杈水平,左主支气管跨越其前方,相当于胸骨角或第4与第5胸椎椎间盘水平,距中切牙25cm;
第三狭窄部为食管通过膈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37~40cm。
食管的两端,即第一和第三狭窄部经常处于闭合状态,前者阻止在吸气时空气从咽进入食管,后者可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第二狭窄部由邻近的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挤压所致,此狭窄部并不影响食物的通过,也无生理功能上的意义,但第二狭窄部常是异物嵌顿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常见症状:进餐后的食物反流、呛咳、发绀
检查项目:X线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检查
由于喂奶或进食后发生食物反流,反流食物和唾液可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气管炎或肺炎。
反流食物进入气管,患者可出现呛咳或发绀。有些年长儿,由于近端食管异常扩大,成为存有食物的囊袋,压迫气管或支气管,产生喘息。食管狭窄还可并发吞咽困难,饮食困难等症状。
食管狭窄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1.手术方法
(1)食管扩张术食管扩张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用的气囊扩张替代了硬性扩张条。适用于膜状蹼较薄者的治疗。
(2)膜状蹼切除术若膜状蹼厚而坚韧,扩张无效,可切开食管,切除环形黏膜,再将食管黏膜对拢吻合。亦有在内镜下成功切除先天性食管蹼的报道。必要时术后继续扩张。
(3)食管部分切除术对继发于气管、支气管组织残存物的先天性食管狭窄和纤维肌肉肥厚型狭窄可行食管部分切除。狭窄段<3cm者,可于狭窄部分切除后,给予食管端端吻合,术中注意保护迷走神经与会咽神经。对于长段纤维肌肉肥厚引起的先天性食管狭窄,经扩张术无效可作代食管手术。如狭窄靠近胃食管连结部,可推荐作节段性切除后食管吻合术,并加作抗反流手术;后者常用的有改良Hill胃壁固定术、Nissen胃底折叠术等预防反流。Collis胃成形术也曾被报道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食管缩短和术后胃食管反流。
2.手术定位与路径选择手术关键是明确狭窄部位与手术途径,右侧经胸途径最为常用,但左侧经胸路往往对中段狭窄有助。如果下端狭窄也可以经腹径路。手术时食管内置入气囊扩张条有利于正确定位。
平时注意有适量的体育运动,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程度,减缓进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