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活动图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

就诊科室:
皮肤科
疾病信息
相关科普
相关医生
评审
概述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浅表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从头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其他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表现为暗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程度不同的瘙痒。

概述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Aberrant Pancreas)或副胰(Accessory Pancreas),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

概述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Aberrant Pancreas)或副胰(Accessory Pancreas),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胰腺。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因到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多认为此病可能与皮脂腺活动性增加以致释放的皮脂增多或其有关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皮肤表面菌群失调。可继发微生物感染:如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痤疮短棒菌苗大量繁殖,引起皮肤炎症反应;皮脂腺分泌增加特别是真菌感染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亦起到一定作用。遗传因素、内分泌性激素水平改变尤其是男性激素水平增高、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因素、胃肠道功能障碍、维生素B缺乏、饮食习惯等也与本病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机制

  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灶性角化不全,表皮内偶见中性粒细胞,棘层轻度肥厚,可见棘细胞内、间水肿,真皮血管周围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实验证明脂溢性皮炎患者抗微生物的IgG抗体及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提取物诱导的淋巴细胞刺激反应均低于正常人,这2个因素促进这些嗜酸性微生物的繁殖,产生炎症反应。

病因

  异位胰腺的发生原因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在人胚的第6~7周时,当背侧和腹侧胰始基随着原肠上段旋转融合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或几个胰始基细胞停留在原肠壁内,由于原肠纵行生长而可将胰始基带走。背侧胰胎基产生的细胞组织,将被带到胃;腹侧胰始基产生者则被带到空肠,成为异位胰腺。如果胰始基伸入胃肠壁、胆系、网膜甚至脾脏,就会在这些器官中出现胰腺组织,也为异位胰腺。

病因

  异位胰腺的发生原因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在人胚的第6~7周时,当背侧和腹侧胰始基随着原肠上段旋转融合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或几个胰始基细胞停留在原肠壁内,由于原肠纵行生长而可将胰始基带走。背侧胰胎基产生的细胞组织,将被带到胃;腹侧胰始基产生者则被带到空肠,成为异位胰腺。如果胰始基伸入胃肠壁、胆系、网膜甚至脾脏,就会在这些器官中出现胰腺组织,也为异位胰腺。

症状

  常见症状:局部皮肤瘙痒、外阴部出现暗红色或黄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银屑病样损害

  病变时好时坏,低温潮湿时发作较频。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瘙痒。外阴部主要累及腹股沟、耻骨部、会阴皱褶处、两臀间。损害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弥漫性红斑或痂皮,上覆油腻性鳞屑或黄色结痂,散在或融合。由于摩擦,易发生糜烂、渗液、皲裂,呈湿疹样改变,生殖器部位慢性病例可出现银屑病样损害 (暗红色鳞屑性厚斑片)。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发病者一般均有身体其他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的皮肤同时发病,如头皮、面部、上胸部、肩胛间区、腋窝、脐窝、肛周等部位,故不难确诊。在不同部位,皮疹稍有不同。

  诊断主要依据: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带油腻性鳞屑的黄红色斑片,对称分布,慢性经过,有不同程度瘙痒。

症状

  常见症状:胆道梗阻、粘膜萎缩、肠套叠

  异位胰腺多无临床症状,可在手术或尸检中偶然发现。由于生长于某些特殊位置或发生其他病理变化时,可出现以下6种临床表现,有人也称其为六型:

  1.梗阻型

  生长于消化道的异位胰腺,可引起所在器官的压迫或狭窄而出现梗阻症状。如位于胃窦部可引起幽门梗阻;位于乏特氏壶腹部可引起胆道梗阻;位于肠道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等。

  2.出血型

  异位胰腺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其原因可能系异位胰腺周围胃肠道粘膜充血、糜烂,或侵蚀胃肠道粘膜血管导致消化道出血。

  3.溃疡型

  位于胃肠道的异位胰腺,由于受消化液的刺激,可分泌胰蛋白酶,消化胃、肠粘膜而形成溃疡;位于粘膜下的异位胰腺,可压迫上层粘膜引起粘膜萎缩,然后发生溃疡。

  4.肿瘤型

  异位胰腺如位于胃肠道的粘膜下层,可使粘膜局部隆起;位于肌层内则可使胃壁或肠壁增厚,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肿瘤。偶尔异位胰腺组织会发生胰岛素瘤,引起血糖过低;恶性变时则出现胰腺癌的表现。

  5.憩室型

  异位胰腺组织可位于胃肠道的先天性憩室内,尤其在美克尔(Meckel)憩室内最为常见,并可出现憩室炎、出血等症状。

  6.隐匿型

  由于异位胰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因此,有些病例可终生无任何症状,或在手术或尸检时偶然被发现。

症状

  常见症状:胆道梗阻、粘膜萎缩、肠套叠

  异位胰腺多无临床症状,可在手术或尸检中偶然发现。由于生长于某些特殊位置或发生其他病理变化时,可出现以下6种临床表现,有人也称其为六型:

  1.梗阻型

  生长于消化道的异位胰腺,可引起所在器官的压迫或狭窄而出现梗阻症状。如位于胃窦部可引起幽门梗阻;位于乏特氏壶腹部可引起胆道梗阻;位于肠道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等。

  2.出血型

  异位胰腺易引起消化道出血,其原因可能系异位胰腺周围胃肠道粘膜充血、糜烂,或侵蚀胃肠道粘膜血管导致消化道出血。

  3.溃疡型

  位于胃肠道的异位胰腺,由于受消化液的刺激,可分泌胰蛋白酶,消化胃、肠粘膜而形成溃疡;位于粘膜下的异位胰腺,可压迫上层粘膜引起粘膜萎缩,然后发生溃疡。

  4.肿瘤型

  异位胰腺如位于胃肠道的粘膜下层,可使粘膜局部隆起;位于肌层内则可使胃壁或肠壁增厚,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肿瘤。偶尔异位胰腺组织会发生胰岛素瘤,引起血糖过低;恶性变时则出现胰腺癌的表现。

  5.憩室型

  异位胰腺组织可位于胃肠道的先天性憩室内,尤其在美克尔(Meckel)憩室内最为常见,并可出现憩室炎、出血等症状。

  6.隐匿型

  由于异位胰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因此,有些病例可终生无任何症状,或在手术或尸检时偶然被发现。

检查

  检查项目:皮疹、皮损、阴道分泌物检查、免疫病理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分泌物的微生物学检查

  分泌物行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外阴部妇科常规检查是对外阴进行初步的常规检查,用于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可以预防和及时治疗阴道疾病。正常外阴,阴毛呈尖端向下,三角形分布,大阴唇色素沉着,小阴唇微红,会阴部位无溃疡、皮炎、赘生物及色素减退,阴蒂长度<2.5cm,尿道口周围粘膜淡粉色,无赘生物。

检查

  检查项目: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肝胆脾CT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的的关键。侧位X线片的典型征象为:脱位的椎体向前移位的距离为椎体后径的1/3,至多不超过1/2。在脱位的椎体平面上。无法见到正常的关节突

  异位胰腺

  关节的相互关系。前后位于显示脱位颈椎的棘突偏离中央,向小关节脱的一侧偏移。斜位片可清楚地显示小关节脱位或“交锁”征象。

  异位胰腺多数不引起任何症状,目前也缺乏特异的检查、诊断方法。仅少数病例因其部位较特殊、体积又较大者可以作出诊断。

  幽门前区的异位胰腺,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梗阻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幽门前区充盈缺损,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基底部较宽、不活动。如在充盈缺损中心见到小钡斑(似溃疡龛影),称为脐样征。在切位片上,有时可在充盈缺损中有一细管状致密影伸入其中,称为导管征。脐样征和导管征是异位胰腺的特征性表现。

  异位胰腺位于胆囊内,胆囊造影时可见胆囊壁上有充盈缺损,呈固定性。胆囊结石的负影可移动,据此可供鉴别;但与胆囊息肉区别困难。

  内窥镜检查与活检:位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异位胰腺,可行纤维胃镜或胰胆管镜检查,了解其部位、大小和形态,并同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能看到胰管开口,就能明确诊断。活检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时,可以肯定诊断。

检查

  检查项目: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 肝胆脾CT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的的关键。侧位X线片的典型征象为:脱位的椎体向前移位的距离为椎体后径的1/3,至多不超过1/2。在脱位的椎体平面上。无法见到正常的关节突

  异位胰腺

  关节的相互关系。前后位于显示脱位颈椎的棘突偏离中央,向小关节脱的一侧偏移。斜位片可清楚地显示小关节脱位或“交锁”征象。

  异位胰腺多数不引起任何症状,目前也缺乏特异的检查、诊断方法。仅少数病例因其部位较特殊、体积又较大者可以作出诊断。

  幽门前区的异位胰腺,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梗阻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幽门前区充盈缺损,表面光滑,界线清楚,基底部较宽、不活动。如在充盈缺损中心见到小钡斑(似溃疡龛影),称为脐样征。在切位片上,有时可在充盈缺损中有一细管状致密影伸入其中,称为导管征。脐样征和导管征是异位胰腺的特征性表现。

  异位胰腺位于胆囊内,胆囊造影时可见胆囊壁上有充盈缺损,呈固定性。胆囊结石的负影可移动,据此可供鉴别;但与胆囊息肉区别困难。

  内窥镜检查与活检:位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异位胰腺,可行纤维胃镜或胰胆管镜检查,了解其部位、大小和形态,并同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内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能看到胰管开口,就能明确诊断。活检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时,可以肯定诊断。

鉴别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银屑病 皱襞、外阴部位银屑病主要累及腹股沟、腋下、乳房下,会阴及其他皱褶部位。皮损呈境界清楚的泛发性红斑,无鳞屑,由于局部潮湿、摩擦皮损表面湿润呈湿疹样改变。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如头皮、四肢伸侧常同时有银屑病典型皮损: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轻刮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现象。头皮损害常扩展到发际处,头发呈束状,但不脱落。大多数病人冬重夏轻。

  2.玫瑰糠疹 主要发生于躯干、四肢近端.下腹部及腹股沟亦可受累。常先出现一个较大的母斑为椭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边缘略高起,表面覆有薄的糠秕样鳞屑,不带油腻,以后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类似皮疹,椭圆形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能自愈。

  3.股癣 常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呈中心痊愈、周围扩展的炎性环状或半环状损害,鳞屑不呈油腻性,真菌镜检可查到菌丝或孢子。

  4.湿疹 主要波及两侧大阴唇、阴阜、肛周,少数波及小阴唇和前庭部,以红斑、渗液、肥厚、脱屑为主,皮疹为多形性,鳞屑不油腻,最后导致色素增加,偶有色素减少,伴有剧痒。

  5.痤疮 有毛囊性丘疹、脓疱、粉刺等特征损害,有皮脂溢出,但无油性鳞屑及结痂,常见于青年人。

鉴别

  单侧小关节脱位应与双侧关节突脱位相鉴别,根据损伤及临床表现,以下方面可资鉴别:

  1、损伤机制不同:双侧小关节前脱位以屈曲暴力为主,而单侧小关节脱位除屈曲暴力外还存在着扭转暴力。

  2、临床表现不同:双侧小关节脱位主要表现为前倾固定、压痛广泛;多数合并脊髓损伤。单侧小关节脱位以旋转固定为主,压痛不广泛。少数合并脊髓损伤,但局部疼痛剧烈。

  3、X线表现不同:双侧脱位者损伤节段椎体前移的距离常为椎体前后位的2/5或1/2,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位椎颈上关节突的顶部或前方。而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者损伤节段椎体前移约为前后径的1/3,正位片可见脱位椎节棘突偏移。

鉴别

  单侧小关节脱位应与双侧关节突脱位相鉴别,根据损伤及临床表现,以下方面可资鉴别:

  1、损伤机制不同:双侧小关节前脱位以屈曲暴力为主,而单侧小关节脱位除屈曲暴力外还存在着扭转暴力。

  2、临床表现不同:双侧小关节脱位主要表现为前倾固定、压痛广泛;多数合并脊髓损伤。单侧小关节脱位以旋转固定为主,压痛不广泛。少数合并脊髓损伤,但局部疼痛剧烈。

  3、X线表现不同:双侧脱位者损伤节段椎体前移的距离常为椎体前后位的2/5或1/2,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位椎颈上关节突的顶部或前方。而单侧关节突关节脱位者损伤节段椎体前移约为前后径的1/3,正位片可见脱位椎节棘突偏移。

预防

  异位胰腺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如胃次全切除术,肠切除术,憩室切除术等,病灶较小者可作部分胃壁或肠壁切除,再缝合胃壁或肠管,切忌试图从胃,肠壁上单纯剥离异位胰腺组织,如果在其他手术中偶尔发现异位胰腺,且病人在术前也无异位胰腺引起的症状,在不影响原定手术和切除异位胰腺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予以同时切除,术中还应作冰冻切片,如有癌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或行根治术。

并发症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发病者一般均有身体其他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的皮肤同时发病,如头皮、面部、上胸部、肩胛间区、腋窝、脐窝、肛周等部位,故不难确诊。在不同部位,皮疹稍有不同。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带油腻性鳞屑的黄红色斑片,对称分布,慢性经过,有不同程度瘙痒。

常伴发念珠菌感染。

预防

  异位胰腺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如胃次全切除术,肠切除术,憩室切除术等,病灶较小者可作部分胃壁或肠壁切除,再缝合胃壁或肠管,切忌试图从胃,肠壁上单纯剥离异位胰腺组织,如果在其他手术中偶尔发现异位胰腺,且病人在术前也无异位胰腺引起的症状,在不影响原定手术和切除异位胰腺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予以同时切除,术中还应作冰冻切片,如有癌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或行根治术。

治疗

  异位胰腺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如胃次全切除术、肠切除术、憩室切除术等。病灶较小者可作部分胃壁或肠壁切除,再缝合胃壁或肠管。切忌试图从胃、肠壁上单纯剥离异位胰腺组织。

  如果在其他手术中偶尔发现异位胰腺,且病人在术前也无异位胰腺引起的症状,在不影响原定手术和切除异位胰腺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予以同时切除。术中还应作冰冻切片,如有癌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或行根治术。治疗

  本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牵引复位

  颅骨牵引和枕颌带牵引是常用的复位方法。牵引时,头颈略屈曲(约30°),牵引重量为5~6kg,逐渐加大,但不超过10kg,以避免或加重脊髓损伤。为便于复位,可在脱位侧的肩部垫以沙垫,使损伤节段轻度侧屈,将脱位的关节突牵开,然后调整牵引方向,使之复位。同双侧关节突脱位一样,在整个复位过程中,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并每隔10分钟行床旁摄片以掌握复位。

  2、复位后

  应用1~2kg重量维持牵引3~4周,再用头颈胸石膏固定2~3月。如果合并颈脊髓损伤,不宜使用石膏固定,可持续牵引2~3个月,直至愈合。

  3、手术复位及固定术

  牵引复位失败者可考虑切开复位。采用后正中切口,暴露交锁的小关节突,切除嵌入的关节囊和韧带组织,用骨膜剥离器撬拨使之复位;如有困难,可将阻碍复位的部分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予以切除,再调整牵引方向,通常可复位。

  4、若有脊髓损伤

  应根据压迫范围旅行椎板切除减压术。为保持损伤节段的稳定,术中可用钢丝环扎棘突,并取自体髂骨移植。常用的植骨方法是棘突间“H”型植骨加钢丝固定。也有人采用关节突间植骨固定。

预防

  成人及新生儿多见,人群发病率为1%~3%,年轻人为3%~5%,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发病率可达32%~83%。

  治疗后

  预后:易复发。

  保健:注意生活规律,调节饮食,少吃多脂、多糖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睡眠应充足。

治疗

  异位胰腺继发病理改变并引起明显症状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如胃次全切除术、肠切除术、憩室切除术等。病灶较小者可作部分胃壁或肠壁切除,再缝合胃壁或肠管。切忌试图从胃、肠壁上单纯剥离异位胰腺组织。

  如果在其他手术中偶尔发现异位胰腺,且病人在术前也无异位胰腺引起的症状,在不影响原定手术和切除异位胰腺并不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予以同时切除。术中还应作冰冻切片,如有癌变则应扩大切除范围或行根治术。治疗

  本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牵引复位

  颅骨牵引和枕颌带牵引是常用的复位方法。牵引时,头颈略屈曲(约30°),牵引重量为5~6kg,逐渐加大,但不超过10kg,以避免或加重脊髓损伤。为便于复位,可在脱位侧的肩部垫以沙垫,使损伤节段轻度侧屈,将脱位的关节突牵开,然后调整牵引方向,使之复位。同双侧关节突脱位一样,在整个复位过程中,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并每隔10分钟行床旁摄片以掌握复位。

  2、复位后

  应用1~2kg重量维持牵引3~4周,再用头颈胸石膏固定2~3月。如果合并颈脊髓损伤,不宜使用石膏固定,可持续牵引2~3个月,直至愈合。

  3、手术复位及固定术

  牵引复位失败者可考虑切开复位。采用后正中切口,暴露交锁的小关节突,切除嵌入的关节囊和韧带组织,用骨膜剥离器撬拨使之复位;如有困难,可将阻碍复位的部分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予以切除,再调整牵引方向,通常可复位。

  4、若有脊髓损伤

  应根据压迫范围旅行椎板切除减压术。为保持损伤节段的稳定,术中可用钢丝环扎棘突,并取自体髂骨移植。常用的植骨方法是棘突间“H”型植骨加钢丝固定。也有人采用关节突间植骨固定。

治疗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注意生活规律,充足睡眠。少吃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避免热水、肥皂刺激、避免局部搔抓,以免皮脂分泌更为亢进而加重病情。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1)辨证施治:

  ①湿热风盛型:头面皮损发红、有油腻性痂屑、渗液、甚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凉血祛风、清热利湿,方用清热消风饮加减(生地、当归、川芎、荆芥、防风、牛蒡子、银花、丹皮、知母、生石膏、连翘、首乌、甘草)。

  ②血虚生风型:发病较慢,皮损稍红、瘙痒、脱屑、脱发、头晕,舌质淡红、脉细数。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养血消风汤(荆芥、防风、蝉蜕、当归、首乌、黄芩、栀子、白附子、菟丝子、茯苓皮、熟地、刺蒺藜、甘草)。

  ③血燥型:皮肤干燥,有糠秕样鳞屑,炎症不明显,瘙痒,头发干燥无光,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滋阴润燥,消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生地、首乌、威灵仙、刺蒺藜、赤芍、丹皮、花粉、荆芥、防风、川芎)。

  (2)中药单、验方:

  ①苦参注射液:2~4ml,1 次/d 肌注。

  ②5%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取耳部穴位,肾上腺、内分泌、神门、皮层下,每次各选2 个穴位,每穴位注入药液0.1~0.2ml,隔天1 次。10~20 次为1 个疗程。

  (3)外用疗法:

  ①苦参9.0g、野菊花15.0g、白鲜皮9.0g,水煎、去渣,用药液趁热洗头。

  ②蛇胆霜,含蝮蛇汁0.5ml,加乳剂基质500g 混均,2 次/d,外用。

  ③白屑风酊,含蛇床子、苦参片各30g、土槿皮15g,薄荷脑6g,75%乙醇1000ml,浸泡1 周,去渣,外用。

  (4)针灸疗法:取穴合谷、曲池、白会、风池、内庭、叁阴交等,中强度刺激,1 次/d。

  4.中西医结合治疗

  (1)内服中药,外用皮质类固醇霜剂、抗生素制剂,各种硫黄制剂。

  (2)内服抗组胺剂,外用中药,针灸或其他复方、单方中药洗剂、酊剂及霜剂。

  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全身治疗 可内服维生素B2 、维生素B6、维生素B12或复合维生素B。瘙痒明显者可给予抗组胺药治疗.炎症明显、范围较大时可用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四环素、红霉素口服)加小量泼尼松(强的松)或雷公藤多甙片,顽固病例可选用抗真菌药(如酮康唑片0.22g/d 连用14 天,伊曲康唑0.1g/d,连用21 天),中小量泼尼松(强的松)、异维A 酸等。

  2.局部治疗 以减少皮脂、角质剥脱。治疗原则为去脂、杀菌、消炎、止痒。

  (1)无糜烂渗出时,可用5%硫黄霜与糖皮质激素霜混合应用,亦可应用糠馏油或煤焦油糊剂,由于外阴及皱褶部位损害易继发真菌、细菌感染,可用含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的复方制剂,如曲安柰德/咪康唑/新霉素(皮康霜)、制霉菌素/硫酸新霉素/短杆菌肽/曲安奈德(复方康纳乐)霜等。

  (2)有糜烂、渗出者,可用3%硼酸或1∶5000 高锰酸钾液湿敷,渗出减少可用上述霜剂、糊剂治疗。

  (3)合并有真菌感染,可采用2%酮康唑霜或软膏局部涂擦,1 天数次。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