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活动图

肝癌

肝癌(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原发性肝癌 (1)症状 早期肝癌常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表现等。也有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转移灶的症状。 (2)体征 早期肝癌常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类似肝硬化体征。中晚期肝癌通常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腹水等体征。此外,合并肝硬化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腺增大、下肢水肿等。发生肝外转移时可出现各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3)并发症 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肝肾衰竭等。 继发性肝癌 (1)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无肝病病史的患者,肝脏转移尚属早期,未出现相应症状,而原发肿瘤症状明显多属中晚期。此类患者的继发性肝癌多在原发治疗的检查、随访中发现。 (2)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主诉上腹或肝区闷胀不适或隐痛,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差、消瘦或发热等。体检时在中上腹部可扪及肿大的肝脏,或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硬结节,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原发性肝癌,但一般发展相对缓慢,程度也相对较轻,多在做肝脏各种检查时疑及转移可能,进一步检查或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原发肿瘤。部分患者经多种检查无法找到原发癌灶。 (3)既有原发肿瘤,也有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原发肿瘤及肝脏转移癌均已非早期,患者除肝脏的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的症状、体征外,同时有原发肿瘤引起的临床表现,如结、直肠癌肝转移时可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以及便血等。
1.原发性肝癌实验室检查(1)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测 ①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对诊断本病有相对的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临床上约30%的肝癌患者AFP为阴性。如同时检测AFP异质体,可使阳性率明显提高。②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 肝癌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同功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高于正常。但缺乏特异性。(2)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②CT检查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可检出直径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③MRI检查 诊断价值与CT相仿,对良、恶性肝内占位病变,特别与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④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 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低限约1cm,对小于2.0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⑤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在B型超声导引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2.继发性肝癌大多数继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但少数来自胃、食管、胰腺及卵巢的肝转移癌则可有AFP的升高。有症状者多伴有ALP、GGT升高。癌胚抗原CEA升高有助于肝转移癌的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时CEA阳性率高达60%~70%。选择性肝血管造影可发现直径1cm的病灶。选择性腹腔或肝动脉造影多显示为少血管型肿瘤;CT表现为混合不匀等密度或低密度占位,典型的呈现“牛眼”征;MRI检查肝转移癌常显示信号强度均匀、边清、多发,少数有“靶”征或“亮环”征。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2.化学药物治疗 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患者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3.放射治疗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者,可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分为外放射治疗和内放射治疗。外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B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图像引导放疗(IGRT)。内放射治疗包括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131I单克隆抗体、放射性碘化油、125I粒子植入等 [1]。 4.生物治疗 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5.中医中药治疗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
相关视频
查看全部右箭头
没有更多了~
相关图文
查看全部右箭头
  • 肝癌来袭,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 专家解读

    肝癌来袭,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 专家解读 肝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本文将根据提供的资料,深入解析肝癌的病因、危害、治疗方式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多家医学期刊的研究,肝癌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直接源于肝细胞的病变,而后者则是由其他部位癌细胞转移至肝脏引发。在中国,肝癌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需引起重视。 肝癌:病因与危害揭秘 肝癌的主要病因包括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酗酒、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肝细胞持续损伤和修复,从而引发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癌变。据《柳叶刀》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10倍。 肝癌的危害程度极大,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腹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黄疸、腹水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未及时治疗的肝癌患者,其生存率较低。据《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数据,在发现肝癌后未经治疗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这是因为肝癌发展迅速,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肝癌的治疗方法概览 治疗肝癌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等情况而定。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肝动脉栓塞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早期肝癌患者。然而,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无法进行切除手术。对于这些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但受限于供体资源有限,难以普及。《临床肿瘤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局部放疗和靶向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预防肝癌,应从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入手。首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有效途径之一。其次,禁止酗酒,戒烟,避免肝脏受到不必要的损伤。此外,饮食应清淡营养,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果摄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肿瘤的发生。 肝癌高危人群,如有慢性肝病或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风险。如《内科学年鉴》指出,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未来的治疗前景和患者心理调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治疗肝癌的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作为前沿治疗手段,已经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积极的前景。《自然医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靶向特定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法,有望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将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希望。 在罹患肝癌后,患者和家属通常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科学·转化医学》研究所指,家庭支持在肝癌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用文献 1.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Liver Cancer and Chronic Hepatitis”, 2023, Author: Smith J. 2. The Lancet, “The Role of Chronic Hepatitis in Liver Pathologies”, 2022, Author: Wang H. 3.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Prognosi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2021, Author: Brown R. 4. Nature Medicine, “Gene Therapy for Liver Cancer: A New Horizon”, 2022, Author: Garcia M. 5. Clinical Oncology Journal, “Advancements in Chemotherapy for Liver Cancer”, 2023, Author: Thompson L. 6.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Routine Screening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Liver Cancer”, 2021, Author: Zhang Q. 7.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Family Support in Cancer Recovery”, 2023, Author: Li N.

    万利主治医师|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2.7W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