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但常常被忽视的心脏问题,这种病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普遍,尤其是在老年人中。本文希望提供详尽而深入的心绞痛知识,让每一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早期预防,有效治疗。
根据相关的医疗资料,心绞痛的症状常常被普通人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心理压力大。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胸部的压榨性疼痛,通常持续几分钟,常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心绞痛一般提示着冠状动脉有阻塞或狭窄,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
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缺血,即心脏的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给心肌。这往往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直接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内脂质物质的堆积,逐渐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限制血液流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及缺乏运动等。此外,家族史和性别也是重要的风险因素。男性在中年后、女性在绝经后患病风险显著升高。这些危险因素的堆积最终导致了冠状动脉的部分或完全阻塞,使得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绞痛。
心绞痛不仅仅是暂时的胸痛,其背后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和治疗,心绞痛可恶化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即我们所俗称的“心脏病发作”,意味着心肌细胞因为长期缺血或完全缺血而遭受不可逆转的损伤。
多项研究指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达20%-3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中,未及时治疗的心肌梗死死亡率更是显著高于一般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绞痛若不加以重视和治疗,其潜在危害无疑堪比一个“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心绞痛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它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改善心脏供血。
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和球囊,直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并可能植入支架保持血管通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常针对病变严重的患者,通过移植血管构建新的血液通路,绕开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从而改善心肌供血。
心绞痛的高危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预防心绞痛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应包含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减少红肉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应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其次,定期体检,监控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最后,要注意心理健康。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有心理问题,不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当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务必尽早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基因检测和个体化医疗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精准诊断和特异性治疗,使得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更为高效。此外,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如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也为心肌修复和再生带来了新的希望。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和家属密切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优化生活质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家属的支持和关爱对于患者战胜疾病同样至关重要。
家属应了解心绞痛的基本知识,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医。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引用文献
张伟. 心绞痛的临床诊治进展[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 25(3): 124-128.
李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防治[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7): 678-683.
王芳, 李明.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措施[J]. 中国药学杂志, 2018, 29(10): 842-846.
赵霞. 心绞痛的常见症状及诊治方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