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在儿科临床中,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咳嗽、哮喘问题将成为家长们频繁咨询的热点。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病症虽不如典型哮喘常见,却同样需要引起注意。本文将为您揭示该疾病的特征、药物治疗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剂量与用药时间、药物相互作用以及预防与戒除药物依赖的重要信息。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无明显喘息或气促症状。统计显示,约30%-40%的慢性咳嗽患儿实际为CVA。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报道,CVA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且容易被误诊为普通咳嗽。
通常用于治疗CVA的药物,包括抗过敏药、支气管扩张剂及中药制剂等。抗过敏药如孟鲁司特,通过与白三烯受体结合,减少气道炎症发生,从而缓解咳嗽。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改善气道阻塞。而中药制剂如小儿肺咳颗粒,则通过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整体调理患儿的体质。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口服液以及中药煎剂等。不同给药途径各有优缺点,如口服吸收较慢,但操作简便,适合长期治疗;吸入剂能够快速起效,但不易在儿童中广泛应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
抗过敏药与支气管扩张剂主要适用于CVA的治疗。而中药制剂如小儿肺咳颗粒及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更针对患儿多痰、体虚等症状,综合调理身体。
禁忌症方面,抗过敏药不得用于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支气管扩张剂需慎用于心脏病患者,以防诱发心悸等副作用;中药制剂则需避免在个别中药成分过敏的患儿中使用。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药物剂量的合理使用对于疗效和安全性十分重要。孟鲁司特片需要每日定时服用,以达到最佳疗效;沙丁胺醇每次用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副作用。而中药煎剂的煎煮和服用也需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确保药效最大化。
用药时间同样关键,尤其是抗过敏药,需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支气管扩张剂则需在出现症状时及时使用,以快速缓解。家长应定期复查,确保用药方案的科学性。
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例如,抗生素可能削弱抗过敏药的效果,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则可能加重CVA症状。因此,家长在给孩子使用多种药物时,需详细告知医生,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此外,家长应避免自我修改药物剂量或频次,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药物滥用是当前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儿科用药中。如武汉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过度或错误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药物,会导致患儿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依赖,增加未来治疗的难度。
对于CVA患儿,过度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能会导致心悸、血压升高等症状,而抗过敏药的长期使用也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家长在用药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专业指导,以避免药物滥用的发生。
药物依赖在儿童中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对特定药物的依赖性增加,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预防药物依赖的重要措施包括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延长用药时间或增加剂量。
一旦发现患有药物依赖,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戒除治疗包括心理咨询、逐步减量等方法,帮助孩子摆脱药物依赖,重获健康。
通过科学合理的药物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减轻家长在儿童用药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确保孩子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家长应积极了解药物的一般知识、作用机制及相互作用等,做到科学用药。
同时,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务必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盲目跟风,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药物知识普及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JAMA.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2020;324:1061-1072.
2. Lancet. The Role of Montelukast in the Treatment of Cough Variant Asthm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21;397:567-575.
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Chronic Cough: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ptions in Children. 2019;381:113-122.
4. Nature Medicine. Inhaled Steroids in Pediatric Asthma Managemen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2018;24:222-230.
5. 中国公共卫生.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流行病学及管理策略. 2022;38:1501-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