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经原因及缓解办法
- 来源:好患教科普号
- 2024-12-23 14:25:03344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痛经,中医称之为“经行腹痛”,是许多女性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常见的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有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痛经不仅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引发情绪波动。
痛经的成因
1. 气血失调:气血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行的重要元素。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痛经。
2. 寒湿阻滞:寒湿邪气侵入人体,阻滞经络,导致气血凝滞,引发痛经。
3. 肝气郁滞:情绪不畅、抑郁会影响肝气的流通,导致肝气郁滞,进而引起经络阻滞,发生痛经。
4. 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虚湿困、肾虚等,也可能导致痛经。
痛经的类型
1. 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多与子宫发育不全、子宫过度屈曲、宫颈管狭窄、体质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
2. 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颈管狭窄等。
调理方法
1. 寒凝血瘀型痛经
• 表现: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黯。
• 调理方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 推荐:中药方剂如“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温针灸治疗。
2. 气滞血瘀型痛经
• 表现:小腹胀痛,胀甚于痛,伴有乳房胀痛。
• 调理方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 推荐:中药方剂如“膈下逐瘀汤”,同时可按摩太冲、膻中、期门等穴位。
3. 气血虚弱型痛经
• 表现: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面色苍白。
• 调理方法: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 推荐:中药方剂如“八珍汤”,配合食疗如当归生姜羊肉汤。
调理建议
1.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因为情志与脏腑相互影响,情绪不稳定容易导致气血失调。
2. 保暖措施:经期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腰部,避免受寒。可以用热水袋或暖宫贴热敷下腹,有助于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3. 饮食调理:多吃温暖、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豆、羊肉等,避免生冷寒凉、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 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瑜伽、太极拳、散步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痛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5. 卫生习惯: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炎症,诱发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