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左上左下
右下右上

揉法操作要领及应用

  • 来源:好患教科普号
  • 2024-12-20 11:17:55266次阅读

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揉法操作要领及应用

揉法,是以指、掌等部位吸定于人体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的手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揉法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

作用原理

揉法通过轻柔的环旋运动,刺激体表穴位和经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它不仅能促进血液、淋巴等之间的液体交换,排出废物,还能改善肾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代谢能力。

操作要领

预备姿势:术者可取坐位或站位,沉肩,垂肘,以中指端、拇指端、掌、掌根、小鱼际、前臂尺侧腕屈肌群的肌腹、肘尖部,或手握空拳以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部着力,按压在治疗部位。

动作姿势:在肩、肘、前臂与腕关节的协同下,做小幅度的环旋转动,并带动旋术处的皮肤一起宛转回环,使之与内层的组织之间产生轻柔缓和的内摩擦。

膊揉法,以前臂尺侧肌肉丰厚处着力,手握空拳或自然伸直,通过肩关节小幅环转发力,并借助上身前倾时的自身重力作用,在治疗部位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皮肤及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操作要求:

1. 力度适中:揉法操作时,力度要适中,以受术者感到舒适为度,避免用力过大造成损伤。

2. 频率适宜:揉动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00-160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操作顺序:手法操作时,应按照自上而下、从前到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操作顺序进行。

4. 保暖避风:按摩时要注意保暖和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动作要领

掌揉法:以大小鱼际或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小幅度的回旋活动。压力轻柔,揉动频率一般每分钟120~150次。

指揉法:以拇指或中指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着力。按在穴位上,或一定部位上,做轻柔环转活动。

揉捏法:为揉和捏的综合动作。操作时四指指腹和拇指或掌根着力,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做环转的揉捏动作,边揉捏做螺旋形向前推进。

揉摩法:为揉法与摩法结合,常用掌揉摩,揉结合摩可加大作用范围,摩加揉法可增加力度。多用于腹胸部。[作用]本法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本法刺激轻柔和缓,适用于胸腰部、胸肋部、头面部,腰背部及四肢部,尤其多用于全身穴位,常配合按法按揉穴位。

具体应用

1. 揉腹

• 作用:揉腹可以刺激众多经络和穴位,调整生理功能,如强健脾胃、疏泄肝胆等。它还能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预防和消除便秘。

• 方法:躺平,用掌根发力,从胸前膻中穴下推至耻骨处,而后两手分开,掌根发力从腹部两侧上推回膻中穴,重复20次。

2. 搓额头(按摩印堂穴)

• 作用:印堂穴位于额头上,主要作用是安神醒脑、宣通鼻窍。按摩印堂穴可以缓解鼻塞不通、头痛、眼睛干涩、疼痛等症状。长期坚持搓额头,还可以缓解慢性鼻炎、鼻窦炎等。

• 方法:手平放于前额,掌根用力,从眉心前额向头顶脑后方向搓30-50次,以发热为宜。

3. 按揉腰部(腰眼穴)

• 作用:腰部是肾之府,多按揉腰部可以强肾健体。腰眼穴是腰部重要的穴位,按揉此穴可以疏通带脉、强壮腰肾,起到固精益肾的作用。

• 方法: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

4. 搓足底(按摩涌泉穴)

• 作用:搓足底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流畅,达到防治疾病或保健养生的效果。涌泉穴是足底的重要穴位,按揉此穴可使正气上升、浊气下降,调节人的植物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对于男性而言,还有滋阴壮阳、保健强身的作用。

• 方法:顺时针按揉涌泉穴100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