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天回家,镜子前发现肚子有点鼓,有些人可能心里一紧。其实,脂肪不只是外貌的问题,更关乎身体里看不见的变化。简单点说,脂肪是身体“储能”的方式,但如果储存过多,整个代谢系统会受影响。
卡路里,是食物能量的度量单位。进食时,身体吸收卡路里;运动时,这些卡路里会被消耗。如果每天摄入的卡路里总比消耗多,脂肪逐渐增加。相反,消耗大于摄入,脂肪才会慢慢减少。这背后依据的就是“能量平衡定律”。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工作一天回家,镜子前发现肚子有点鼓,有些人可能心里一紧。其实,脂肪不只是外貌的问题,更关乎身体里看不见的变化。简单点说,脂肪是身体“储能”的方式,但如果储存过多,整个代谢系统会受影响。
卡路里,是食物能量的度量单位。进食时,身体吸收卡路里;运动时,这些卡路里会被消耗。如果每天摄入的卡路里总比消耗多,脂肪逐渐增加。相反,消耗大于摄入,脂肪才会慢慢减少。这背后依据的就是“能量平衡定律”。
减少主食、糖分摄入,身体被迫消耗脂肪。以40岁的王女士为例,3个月内减少了大量主食,每天测体重,一月后减重5公斤。不过,初期有轻微头晕和乏力。
快走、游泳、骑车都属于有氧运动,可以持续燃烧脂肪。33岁的李先生每天坚持快步走45分钟,体重缓慢下降,整个人感觉精神不少。
适用于极重度肥胖患者,例如胃旁路手术,通过缩小胃容积达到减重大幅改善健康的效果。手术后需长期关注营养平衡。
很多人减重时,最关心的就是数字变没变。其实,评估减重成绩光看体重还不够,BMI(体质指数)和体脂率都很重要。简单来说,BMI=体重(公斤)÷身高²(米)。18.5-23.9是中国成年人健康区间(参考:[Wang et al., 2021])。超出这个范围,说明还有调整空间。
BMI 范围 | 体重分类 | 健康建议 |
---|---|---|
< 18.5 | 偏瘦 | 适当增加营养 |
18.5 - 23.9 | 正常 | 维持现状 |
24 - 27.9 | 超重 | 调整饮食 & 增加运动 |
≥ 28 | 肥胖 | 需专业干预 |
还有“体脂率”,表示身体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减重过程中,最好降的是脂肪不是肌肉。每周减0.5-1公斤较为安全,这样不容易反弹。
有人在减重过程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也有人原本进展不错,突然因为一次暴饮暴食前功尽弃。其实,心理状态对减重影响很大。压力一大,有些人会不自觉多吃零食,甚至夜宵不断。
很多人减重后松懈下来,体重反扑甚至比减前还高。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后半程:生活方式的持续调整。
食物名称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全麦面包 | 促进肠道健康,增加饱腹感 | 早餐搭配蔬菜,慢慢吃 |
绿叶蔬菜 | 提供纤维和维生素,利于控制体重 | 每餐一份,不必纠结于花样 |
豆制品 | 优质蛋白,利于保持肌肉 | 每周2-3次搭配主食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