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早晨,地铁里经常能看到早起赶路的人,有人手握咖啡替代早餐,心里却盘算着下班后是点一杯奶茶还是立刻健身。这种在纠结与自律之间摇摆的心理,其实不少人都有。减肥,表面上说是体重的变化,其实很受心态影响。
营养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制定小目标、逐步调整,有助于激发成就感(Ochner et al., 2013)。比如一位27岁的女士,本想靠断食极端减肥,结果体重反弹。医生建议她每月设定阶段性目标、用体脂代替体重衡量进步。半年后,她不仅瘦了,还更自信。这说明,建立合理预期,慢慢进行,减肥会更持久。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工作日早晨,地铁里经常能看到早起赶路的人,有人手握咖啡替代早餐,心里却盘算着下班后是点一杯奶茶还是立刻健身。这种在纠结与自律之间摇摆的心理,其实不少人都有。减肥,表面上说是体重的变化,其实很受心态影响。
营养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制定小目标、逐步调整,有助于激发成就感(Ochner et al., 2013)。比如一位27岁的女士,本想靠断食极端减肥,结果体重反弹。医生建议她每月设定阶段性目标、用体脂代替体重衡量进步。半年后,她不仅瘦了,还更自信。这说明,建立合理预期,慢慢进行,减肥会更持久。
吃饭是每天的大事。但实际上,餐盘该怎么摆,平常很少有人深究过。要让身体瘦得健康,光靠少吃可远远不够。
食材类别 | 推荐搭配 | 具体好处 |
---|---|---|
🌾 全谷类 | 糙米/燕麦/藜麦 代替精米 | 增加饱腹感,膳食纤维丰富 |
🥗 蔬菜 | 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 | 补充微量营养素,热量不高 |
🥚 优质蛋白 | 鸡胸肉、豆制品、鱼肉 | 利于修复组织,不易饿 |
实际上,哈佛大学提出的“健康餐盘”法则很实用:一半蔬菜水果,1/4全谷物,1/4蛋白类。这种搭配既能控制能量,又能减少暴饮暴食的冲动(Mozaffarian et al., 2011)。总之,别把健康饮食想得很极端,餐盘多点色彩就是好的开始。
说到减肥,绕不开运动。有人喜欢走路,有人觉得跑步麻烦,其实没必要一味扎进高强度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比跟风更重要。
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周累计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结合肌肉力量训练(Pagotto & Vicennati, 2023)。当然,运动强度和时间要量力而行,不用和别人比,只要比昨天更活跃一点,就是进步。
除了饮食、运动外,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也默默影响着身材。很多时候,不知不觉里的选择,才最决定结果。
有位医生提过,30多岁的男性工程师忙项目常熬夜,体重持续上升。让他早点入睡多喝水后,发现不用刻意节食,体重就慢慢降下来了。这说明,微小的生活调整,反而更容易长期坚持。(Taheri et al., 2004)
身边减肥的路上,总有人走了弯路。各种“偏方”“极端策略”,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其实问题不少。
权威研究指出,追求速度和追求极限,很难换来健康的成果。持续、温和、科学的方法,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Foster et al., 2003)。
很多人会问,减肥最大难题是什么?其实不是如何开始,而是怎么保持。减掉体重之后,如何不让它悄悄“卷土重来”,才是真的考验自己。
国际研究也发现,减肥成功人群,80%以上的人都把健康饮食和规律活动融入了每日生活(Wing & Phelan, 2005)。说明成果不只靠一次性努力,更需要时间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