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药物的秘密——从麻醉到术后护理,这些你必须知道!
- 2025-03-08 20:33:05219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揭开药物的秘密——从麻醉到术后护理,这些你必须知道!
在医学的发展史上,药物的使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麻醉应用到术后护理,每一步都离不开药物的支持。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位70岁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病例,来科普一些重要的药物知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药物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当患者的胆囊内形成结石并反复发作炎症时,就会导致慢性胆囊炎。手术常常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手术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用药对手术的成功及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
麻醉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基石,它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感觉而不会感到痛苦。在上述病例中,全身麻醉(喉罩)和神经阻滞便是常见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特定受体结合,阻断神经传导进而达到麻醉效果。比如,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是常用的镇痛和镇静药物,分别通过体内的μ-阿片受体和α2受体发挥作用。
麻醉药物的常见剂型有片剂、胶囊、注射液等。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比如静脉注射常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下,而口服药物则更适合长期、稳定的用药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麻醉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麻醉药物在手术中的应用广泛,适应症包括各种类型的外科手术。然而并不是每一种麻醉药物都适用于所有患者。例如,具有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不适合使用某些麻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同样,过敏史也是选择麻醉药物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避免因过敏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
麻醉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时间
药物剂量决定了其疗效和安全性。合理的剂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在本案例中,药物如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都有特定的剂量要求,这些剂量通常基于患者的体重、年龄及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用药时间同样关键。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的情况,准确掌握药物的用药时间。例如,麻醉诱导剂需在手术开始前给药,保持镇痛和麻醉效果的药物则需在手术过程中持续使用。
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危险的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动学相互作用(如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和药效学相互作用(如药物间相互增强、抵消或产生新的作用)。
在多药治疗中,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瑞芬太尼和其他挥发性麻醉药物如七氟烷同时使用时,可增强麻醉和镇痛效果,但也可能增加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因此,患者在进行多种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药物滥用的危害——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药物滥用是指超过建议剂量、未经医师处方或用于非医疗目的使用药物的行为。处方药滥用和非处方药滥用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误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制、低血压甚至死亡。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处方药滥用导致的急诊就诊人数在过去十年中呈显著上升趋势。
药物滥用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工作效率下降以及社会功能退化。警方和医疗机构也日益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药物滥用的干预和预防。
药物依赖的预防与戒除——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望、失控的使用行为以及在停止使用后出现戒断症状。成因包括药物的生理作用、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为了预防药物依赖,我们应尽量避免滥用药物,遵循医师指导,合理用药。
对于已经形成药物依赖的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戒除。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滥用行为的深层原因,学会应对方法,而药物治疗则可以缓解戒断症状,降低复发的风险。
科学用药,保障健康
通过了解药物从麻醉到术后护理的整个过程,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时,务必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剂量和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
只有科学用药,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健康。在面对疾病时,希望大家不盲目用药,而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指导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