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儿童术后镇痛:药物选择的正确指南

  • 2025-07-27 12:50:0051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儿童术后镇痛:药物选择的正确指南

儿童术后镇痛:药物选择的正确指南

01. 为什么儿童术后镇痛不可忽视?

一场小手术过后,家长和小朋友总认为熬熬就过去了。其实,孩子术后疼痛没处理好,不止让他们夜里哭闹,有时会影响吃饭、睡觉,甚至不爱活动。术后几天里,明明外表看起来恢复正常,可孩子情绪反复,脾气变得急躁,这些都和疼痛有关。

健康影响:疼痛让孩子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引发伤口愈合慢、免疫力变差、甚至催生长期对医院的害怕心理(参考:Walker et al., 2019)。有研究显示,未有效镇痛的孩子,术后并发症风险会升高一到两倍,大一点的孩子还可能形成异常的痛觉记忆,以后再做检查治疗更加抗拒。

👀 小贴士:疼痛不是“忍一忍就好”,尤其对孩子,及时干预效果更好、更安全。

02. 儿童疼痛有哪些特别之处?

  • 表达方式不同: 小宝宝不会说话时,只会哭闹、面部皱眉、拒食。这和大人的主观评分完全不一样。
  • 生理反应敏感: 儿童神经发育未成熟,疼痛信号传递比成人快,耐受力反而更低。
  • 心理影响: 有些孩子,明明伤口愈合了,提到打针或做手术还是会害怕,经常做噩梦。一个5岁的男孩小乐,阑尾手术后总是不肯说话,实际上就是因为疼痛和恐惧没有及时缓解。
📌 备注:孩子害怕、哭闹,不能简单归咎于“胆子小”。学会观察和理解他们的疼痛表现,更容易提供帮助。

03. 儿童术后镇痛常用药物都有哪些?

药物类型 适用情境 典型副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轻中度疼痛,适用于小手术或术后初期
适合大部分年龄段
胃肠不适、偶见过敏,肾功能异常者需慎用
阿片类药物
吗啡、芬太尼
中重度疼痛,复杂手术,短时间使用效果显著 嗜睡、恶心、便秘,过量会出现呼吸抑制
辅助性镇痛剂
局麻药、酮胺类、抗惊厥药物等
局部镇痛、与其他药物联合
特殊术式(如神经阻滞)
局麻反应、皮肤过敏、罕见神经反应

实际上,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和孩子状况,灵活组合使用不同镇痛方案。
小例子:一位7岁的女孩熙熙做了疝气手术,术后前两天用对乙酰氨基酚,第三天疼痛减轻后停药,没有胃肠不适等副作用。

🤔 提示:每种药物都有适合的人群和注意事项,不能一概而论。

04. 镇痛药物怎么选?这几点很关键

  • 效果与安全性综合考虑:原则上优先非甾体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重度疼痛再用阿片类。副作用和依赖风险低的药物优先。
  • 个体化差异:年龄越小,肝肾发育越不完善,有些药物容易积累,必须酌情减量。比如新生儿用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首选,不推荐强阿片类。
  • 结合全身和局部条件:心脏、肾脏有基础疾病的孩子,选药时避开可能加重负担的品种。
  • 动态调整:术后有时只需24-48小时药物干预,症状减轻后及时停药,避免长期依赖。例如一位9岁的男孩小元骨折手术后第一天使用联合镇痛,伤痛缓解后即减少用药,顺利康复。
✨ 经验分享:不同孩子对药物反应差异很大,密切观察镇痛效果,有疑问及时和医生沟通最合适。

05. 除了吃药,还有哪些方法缓解疼痛?

物理辅助:
  • 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适用于关节手术后
心理干预:
  • 给孩子讲故事、陪伴,分散注意力,明显减轻焦虑反应
亲子陪护:
  • 家人的触摸、安慰能降低孩子的紧张感,促进睡眠
物理治疗:
  • 轻柔按摩、被动活动,有助促进血液循环回流,加快恢复

别小看这些方法。很多孩子在药物作用外,靠家人的陪伴和关心,能大大提升舒适感。
简单来讲,药物+非药物手段配合,效果比单一靠吃药更理想。

06. 新趋势与家长角色:一起更科学地“控痛”

  • 多模式镇痛: 目前趋势是“联合作战”,即小剂量多种药物+非药物干预,既减少副作用,又维持镇痛效果(Kost-Byerly et al., 2020)。
  • 术前指导: 给家长和孩子详细讲解术后可能感觉、用药方式,能减少不安和“过度疼痛”体验。
  • 家庭监测和参与: 出院后,家长需每日记录疼痛变化、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身体有异常随时联系复诊。研究指出,亲子沟通和家长督查能提升术后恢复速度(Chambers et al., 2014)。
  • 技术进步: 镇痛泵的普及和无创镇痛监测,让医生能更精准掌握孩子状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 点评:科学个体化镇痛加上亲情守护,能让孩子术后经历变得温和自然。从术前沟通到出院以后,家长的积极参与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 Walker, S. M. (2019). Pain after surgery in children: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 32(3), 333-339.
  2. Kost-Byerly, S., Tobin, J. R., & Yaster, M. (2020). Multimodal Approach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 in Children.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 33(6), 752-758.
  3. Chambers, C. T., Reid, G. J., McGrath, P. J., Finley, G. A. (2014).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postoperative pain measure for parents. Pain, 57(2), 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