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小心药物的双刃剑:药物性肾损伤全解析

  • 2025-07-25 15:44:0056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小心药物的双刃剑:药物性肾损伤全解析

小心药物的双刃剑:药物性肾损伤全解析

01 什么是药物性肾损伤?

说起来,身边不少人都吃过药。感冒、发烧、关节疼——一颗药,似乎轻松解决。但有些情况下,药并不会总是"温和"地帮我们。有一部分人,吃药后出现了乏力、水肿,甚至尿液颜色有变化,这其实可能是肾脏在"呼救"。肾脏像一台高效的过滤器,不停地为身体"清洗垃圾"。当药物进入身体,肾脏承担着分解和排泄的任务。如果药物或者代谢产物堵塞、损伤了肾脏的微小结构,肾功能就可能因此下降,这便是药物性肾损伤。

药物性肾损伤指的是:由于某些药物的使用,导致肾脏工作能力减弱甚至出现障碍的一种问题。它不仅仅影响过滤废物,还可能波及身体其他系统。根据2020年一项英国多中心研究,大约每7例急性肾损伤中,就有1例与药物有关(See et al., 2020)。

小提示:不是所有用药都会导致肾损伤,但如果用药不当,或本身肾功能不好,风险就会升高 😉。

02 哪些药物需要特别警惕?

  • 1. 常见的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
    这些止痛药在很多家庭常备。部分人因为腰痛、关节不舒服,长期吃点止痛药,结果发现尿量减少,肿胀加重。在一项2019年欧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用药人群中,约4%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肾损伤风险(Bacaksiz et al., 2019)。
  • 2. 部分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头孢类)
    比如说,有位45岁的女性因为肺炎连续用了几天庆大霉素,没想到出现了恶心、尿色变深,检查发现肾功能有损伤。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某些抗生素确实可能对肾脏产生影响。
  • 3. 化疗药物(如顺铂、甲氨蝶呤)
    抗癌药物有时会"误伤"肾脏,导致滤过功能减弱。有文献显示,约有1/3使用顺铂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肾损伤。
  • 4. 不少免疫抑制剂、降压药、某些造影剂
    偶有慢性肾炎患者因使用免疫抑制剂,数天后出现水肿,提示也和药物性肾损伤有关。除此之外,心血管检查用的造影剂,为肾脏带来较高压力,对老年人以及原本肾功能较差的群体影响尤为明显。
小结:日常用得多的布洛芬、头孢,化疗及造影药剂,对肾脏敏感或本身肾功能欠佳的人来说,都需要注意用量和时长。

03 身体有哪些信号?

情况 细节描述
轻微表现(偶尔出现)
  • 疲劳、容易累,活动后总觉得力不从心
  • 偶尔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
  • 尿液泡沫多但无明显减少、颜色略黄
明显表现(持续或反复)
  • 乏力持续明显,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 水肿从腿部蔓延到脸和手背,按压明显下陷
  • 尿量减少或突然增多,尿色变深甚至红褐色
  • 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甚至意识模糊
别忽视: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当作劳累或感冒。持续性的异常变化,才是该考虑肾损伤的时候。如果发现身体出现类似情况,最好跟医生说明近期用过哪些药。

04 如何早期判断?

药物性肾损伤的诊断,只靠主观感觉远远不够,最有效的还是定期做检查。具体包括:

  • 血肌酐:反映肾脏滤过能力。用药过程中,发现血肌酐升高超过10%,需警觉。
  • 尿常规分析:出现大量蛋白尿、红细胞,可能提示肾损害。
  • 24小时尿液检查:用来检测尿量及电解质。
    比如一位70岁的男性因慢病长期服药,例行尿检发现尿蛋白增多,才及时发现早期肾损伤,这说明定期监测极为重要。
温和提醒:肾损伤初期一般没什么疼痛感,用药期间,若出现疑似异常,主动询问医生做相关检测 ➡️ 是明智之选。

05 发生肾损伤后,怎么办?

如果已经确认是药物性肾损伤,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修复"和保护肾功能。操作上一般有几个关键点:

  1. 第一步: 停止使用致病药物。需要医生决定,不要自行骤停或换药,以防病情反复。
  2. 第二步: 评估肾损伤的严重程度。轻度的不适,调整药物可能就缓解了。重症则需要住院,部分患者需短期透析辅助。
  3. 第三步: 给予支持治疗。合理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有助于肾脏恢复正常“工作节奏”。
  4. 第四步: 对于免疫抑制剂、化疗导致的肾损伤,医生有时会加用保护肾小管的药物。
别慌张:大多数药物性肾损伤属于可逆性,只要早发现、及时调整,大部分患者都能恢复。

06 日常如何保护肾脏?

其实预防药物性肾损伤,最核心的原则在于正确用药和肾脏友好型生活习惯。下面这些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爱护肾脏 👇

方法 好处 操作建议
调整饮食结构 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 多选择蔬菜水果,如苹果、黄瓜、胡萝卜,每天串一串,适当变换花样
合理补充蛋白 保证营养同时不过度造成肾脏压力 选择豆制品、鱼肉等优质蛋白,量以医生建议为准
适量饮水 助于代谢废物排出 一般建议每天1500~2000ml清水,感冒发烧、运动后根据身体实际适当增加
安全用药 降低肾损伤风险 不随意加大用药剂量,每次用药如实告知医生以往过敏或肾病病史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异常 40岁以后建议每1-2年查一次肾功能和尿常规,对慢病患者更要规律随访
实用小技巧:吃新鲜水果时搭配一杯温开水、药物说明看仔细,药品使用期间记得记录身体感受,有问题随时与医生沟通(尤其是慢性病老人)。

07 结语:健康用药,守护肾脏每一天

药物像一把“双刃剑”,正确用药时能带来健康,盲目依赖或擅自加量,却有可能威胁肾脏。即便急性损伤可逆,也不能完全忽视每一个用药细节。身体任何不寻常的信号,哪怕只是偶尔的尿液变深或轻微水肿,都值得认真看待。健康的肾脏,需要你与医生共同守护。如果文章内容对你有启发,欢迎转发给家人朋友,一起关注用药安全,把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See, E. J., Jayashri, S., Othman, N., & Ng, S. (2020).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drug-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a prospective study. BMC Nephrology, 21(1), 40. DOI:10.1186/s12882-020-1710-9
  2. Bacaksiz, A., Turker, F., Cakici, M., et al. (2019). 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 for nephr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75(7), 973-981. DOI:10.1007/s00228-019-02661-1
  3. Perazella, M. A. (2019). Pharmacology behind common nephrotoxic drug interactions.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15(7), 403–419. DOI:10.1038/s41581-019-0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