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护理常用药品实用指南(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后)
- 2025-07-09 11:58:0049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肺癌术后护理常用药品实用指南(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后)
经常有家属问:肺部手术后,到底需要注意哪些药品的使用?无论是静脉抗生素、止痛药,还是术后常见的补液及辅助药物,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到康复快慢和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将拆解7个核心用药环节,包括作用机制、如何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让你快速把握安全用药的全部关键信息。
01 💊 胸腔镜下肺切除常用药品类型及作用机制
- 常用药品包括: 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非甾体类止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止吐药、补液用电解质溶液、辅助药品等。
-
头孢类抗生素: 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抗菌作用。主要优势在于覆盖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部分阴性菌,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文献支持:Bush, K. (2018). Past and Present Perspectives on β-Lactamase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62(10), e01076-18. - 非甾体类止痛药(NSAIDs): 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和炎症。特点是镇痛快、作用时间适中,但对胃肠及肾功能有影响。
-
阿片类镇痛药: 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受体,减轻中重度疼痛。用于疼痛较重或不能耐受其他止痛药时。
参考:Benyamin, R., et al. (2008). Opioid complications and side effects. Pain Physician, 11(2 Suppl), S105-S120. - 止吐药: 以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多潘立酮等为主。阻断呕吐反射通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 电解质补充液: 包含钠、钾、氯等,通过维持体液平衡、补充术中术后丢失的电解质,保障生理功能稳定。
02 ⏰ 正确使用时机与用法用量
-
头孢类抗生素:
正确做法:首剂应在麻醉诱导前30至60分钟给药,术后通常按8-12小时间隔静脉滴注,疗程通常为24-72小时。
用药案例: 有位术后患者按时足疗程使用头孢呋辛,术后切口感染率极低。
文献:Bratzler, D.W., et al. (2013).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surgery.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70(3), 195-283. -
止痛药:
NSAIDs应依据痛感程度定时、短期使用,忌连续超量。阿片类通常在疼痛剧烈且其他止痛药无效时,按体重调整剂量,逐步递减直至停用。
正确做法:手术后24-48小时止痛需求最大期,可采用PCA(自控镇痛泵)或口服药物,具体剂量遵医嘱逐步减少。 - 止吐药: 手术前或术后即可开始,按体重或年龄分次给药,防止恶心呕吐导致进食或液体丢失。
- 电解质补液: 术后视输液量和检测指标定制补充,避免自行随意加量。儿童或老人需个体化调整。
03 💧 常见剂型与服用技巧
-
静脉点滴制剂: 绝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止痛药、止吐药术后首选静脉给药。加药需采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通过静脉泵或常规滴注缓慢输入。
正确做法:每次更换输液管路须严格无菌操作。 - 口服剂型: 电解质、多数辅助营养剂、部分止痛药可转换至口服。正确方法:服药时建议用足量温水(150-200毫升),避免与高蛋白饮品同服。片剂、胶囊严禁嚼碎,尤其是缓释片剂。
- 特殊制剂: 如可注射PCA镇痛泵不建议随意中断,用药前后应遵循专业医护指引。
04 🚫 禁忌症与特殊人群用药要点
-
头孢类抗生素: 孕妇、严重肾损伤者需慎用。对β-内酰胺类药物已知过敏史者禁用。儿童或老年人需酌情调整剂量。
参考:Patel, S.J., et al. (2016).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Pediatric Health Care. Current Problems in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Health Care, 46(9), 254-263. - NSAIDs: 消化道溃疡史、近期胃肠出血、肝肾功能明显异常、孕晚期等禁用或慎用。已知哮喘史者警惕诱发哮喘。
- 阿片类镇痛药: 呼吸抑制、昏迷及颅内压增高时禁用。肾肝功能受损需减量或更换。
- 止吐药: 华法林等抗凝者慎用5-HT3受体拮抗剂,主动脉狭窄等特殊心脏病禁用多潘立酮类。
- 案例提示: 一位56岁的女性,术后给予常规头孢类抗生素及静脉补液,既往无过敏史,未出现不良反应,体现标准用药的安全性。
05 ⚠️ 药物相互作用与注意事项
- 头孢类抗生素: 不宜与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等)联合高剂量长期应用,否则有肾毒性风险。部分头孢类与口服抗凝药联用增出血风险。
- NSAIDs: 避免与阿司匹林及其他抗凝药合用,以防胃出血。与某些降压药(ACEI/ARB)并用,会降低降压作用或加重肾损害。
- 阿片类: 合用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会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增加呼吸抑制风险。
- 止吐药: 5-HT3拮抗剂与心律失常药合用需严密监测心电图。多潘立酮与某些抗生素联用可致QT间期延长。
- 饮食相互作用: 部分止痛药(如NSAIDs)空腹服用更易引起胃部不适,推荐餐后服用。补液时慎用高糖饮料,以免导电解质紊乱。
06 🩺 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 头孢类抗生素: 常见轻微皮疹、局部刺激感,极罕见发生过敏性休克。若出现呼吸困难、血压骤降等应立即停药,就医抢救。发热、腹泻多为短期自限,可对症处理。
- NSAIDs: 胃部不适、恶心、偶有胃黏膜出血,若有粪便发黑立即暂停。部分患者轻度肾功能改变,多见于长期超剂量服用。
- 阿片类: 常见便秘、嗜睡、轻微眩晕。出现明显意识模糊、呼吸频率下降,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就医。
- 止吐药: 头晕、嗜睡、口干,严重者可引发心律失常,如有心悸需暂停用药。
- 补液: 局部静脉炎、液体潴留、低钾等。处理上需减慢速度、换针并根据化验结果酌情调整补液方案。
07 🗄️ 储存方法与用药安全小贴士
- 头孢类抗生素: 注射用粉剂应存放于2-8℃冰箱,不可冷冻,配好后4小时内用完。口服颗粒剂按说明干燥阴凉处密封保存。
- 注射型止痛药及止吐药: 阴凉避光,原包装封闭保存,开封后最快24小时内用完。
- 口服药品: 不要随意剥开或混于饮料;定期查看有效期,过期直接回收处理勿自行丢弃。
- 患者注意: 漏服注射药品无法自行补打,需及时告知医护并按医嘱补足疗程。口服药若漏服,超过一半时间可忽略本次,勿加倍服用。
08 📋 总结与安全建议
- 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常需头孢类抗生素、止痛药、止吐药以及电解质补液等药物,正确剂型和用药时机可显著提升康复效率。
- 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风险不容忽视,个体化调整剂量并关注储存与使用细节至关重要。
- 出现过敏、严重肠胃出血或呼吸异常应立即就医。总体建议:用药期间保持与医护充分沟通,不自行增减或联合其它药品。
- 关注用药说明,遵循专业医护指导,是防范风险、获得最佳效果的基础。
参考文献
- Bush, K. (2018). Past and Present Perspectives on β-Lactamase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62(10), e01076-18.
- Bratzler, D.W., Dellinger, E.P., Olsen, K.M., et al. (2013).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surgery.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70(3), 195-283.
- Benyamin, R., Trescot, A.M., Datta, S., et al. (2008). Opioid complications and side effects. Pain Physician, 11(2 Suppl), S105-S120.
- Patel, S.J., Saiman, L. (2016).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Pediatric Health Care. Current Problems in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Health Care, 46(9), 254-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