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晚期肿瘤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化疗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物)、靶向制剂、免疫药物及支持用药(如抗生素、止吐药等)。这类药品既有片剂、胶囊,也有注射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溶液和口服混悬液等多种剂型。
- 注射剂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自行注射。
- 肠溶片、缓释片等不可掰碎或嚼服。
- 胶囊应整粒吞服,部分需要用温水送服,避免用热水。
- 不同剂型药物的含量(规格)不同,下次换药时务必对照说明书核对。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面对晚期肿瘤的药物治疗,常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有吸烟史或药物过敏的患者,选药和用药细节尤其值得关心。今天,我们系统梳理7个用药安全细节,涵盖药品种类、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确保每个人都能记住怎样安全服药,降低风险。
治疗晚期肿瘤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化疗药物(如烷化剂、抗代谢药物)、靶向制剂、免疫药物及支持用药(如抗生素、止吐药等)。这类药品既有片剂、胶囊,也有注射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溶液和口服混悬液等多种剂型。
晚期肿瘤治疗中,药品主要通过三类机制起效:
不同药物要求不同,化疗药物、靶向药品、支持药在用法用量上差别明显。
有位患者在化疗时自行调整止吐药剂量,结果出现胃肠不适。正确做法:所有药品用量均需按说明或医生指导执行。
有吸烟史或药物过敏史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一位男性患者因磺胺类药过敏,医生选择了替代抗生素,并注重首次服药的观察期,大大降低了风险。
治疗晚期肿瘤时,经常要多药同时使用,这就必须警惕相互作用风险:
临床研究显示,伊马替尼与某些抗生素共同服用时,药物血浓度可上升30%(Hochhaus et al., 2017),增大不良反应风险。
不同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各异,识别和及时处理十分关键:
患者在接受抗肿瘤药物时出现食欲不振,经停药及对症调整后症状缓解。
晚期治疗期间,漏服和过量都不可大意:
管理好每一瓶药、留意每一处细节、遵医嘱服用,是保障晚期肿瘤治疗安全的基石。拒绝自我诊断和擅自加减药量,主动汇报过敏史、与医生药师沟通,每一步都关系到健康。
最后,请将这些知识讲给身边亲友,每一次规范用药都能帮你少走弯路,让治疗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