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到重,三阶梯止痛原理的巧妙运用
- 2025-07-07 20:36:0038次阅读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从轻到重,三阶梯止痛原理的巧妙运用
01 疼痛,到底怎么回事?
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被纸张划了一下手指,最初只是一丝刺痛,过一会儿就没事了;牙疼的时候,白天吃饭还能忍忍,到了晚上连睡觉都别想安生。疼痛其实无处不在,而且每次出现感觉都不太一样。
痛觉,是身体在提示我们:出了点状况,需要关注。其实,这不只是皮肉的反应,背后有着复杂的神经信号和心理体验一起参与,才有了"痛"的感受。
疼痛带来的影响,除了让人难受或影响心情,也会打乱生活节奏。比如持续的头痛,长时间下来甚至会影响睡眠和胃口,所以,理解疼痛的本质,其实是为了更科学地应对它。
02 三阶梯止痛原则:始于肿瘤,广泛应用临床
- 源起: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目的是帮助癌症病人获得更有效的疼痛管理。
- 原理: 按照疼痛程度,分级选药,从弱到强、分阶段递进。
- 实际应用: 现在临床上,对各种慢性和急性疼痛都在借鉴三阶梯止痛思路,让每个人获得恰到好处的处理。
03 第一级:轻度疼痛首选什么?
药物选项 | 常见场景 | 作用特点 |
---|---|---|
对乙酰氨基酚 | 头痛、轻微关节痛 | 起效快,副作用小,但不消炎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洛索洛芬) | 肌肉拉伤、轻度牙痛 | 止痛+消炎,长期用需小心肠胃 |
其实,遇到疼痛大多可以先用一级药物,比如普通头痛或轻拉伤,通过简单药物,大多数人很快能缓解不适。
例子: 有位28岁的女性,因参加长跑拉伤小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一天之内症状逐渐缓解。她没用更强的止痛药,就很快恢复了日常活动。
04 第二级:中度疼痛时,应该怎么处理?
如果轻度止痛药控制不住,或者疼痛慢慢加重,比如手术后恢复期、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中等强度的癌症痛,医生会考虑使用弱阿片类药物。
典型药物包括:可待因、曲马多等。它们比一级药物止痛更有力,但成瘾和恶心等副作用比起强阿片要低很多。
不过,如果发现服用这类药后精神不佳、恶心呕吐较重,也要及时反馈给医生,做出调整。
05 第三级:强阿片类药物,什么时候用?
有些疼痛来势汹汹,比如晚期癌症骨转移、创伤后的剧烈痛感,此时就需要依赖强阿片类药物,比如吗啡、羟考酮等。这些药物可以显著降低重度疼痛带来的折磨,但风险也不容小视。
- 出现持续且剧烈的疼痛,且对前两级药物无效时,医生才建议尝试使用
- 需要注意可能引起便秘、嗜睡、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还要警惕成瘾问题
- 使用期间需专业医生密切监测,严格管理剂量和用药时间
06 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痛?风险因素盘点
- 慢性疾病基础: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等慢性病,神经通路更容易对疼痛刺激敏感(参考:Smith et al., 2018)。
- 年龄因素: 年纪大了,身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减弱,疼痛缓解时间延长。
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慢性疼痛发生率超过50%(Johannes et al., 2010)。 - 心理与睡眠: 经常焦虑、情绪低落或睡眠障碍者,疼痛敏感度也会随之升高。
- 不良生活习惯: 肥胖、运动少和长期用电子产品者,颈肩或关节痛更容易找上门。
07 缓解疼痛,还能怎么做?实用正面方法
- 新鲜蔬果 🍎 + 抗氧化,减少炎症,每天建议有蔬菜水果作为主食的搭配
- 三文鱼、核桃 + 提供优质ω-3脂肪酸,有好处于减轻慢性炎症性疼痛,建议每周食用2-3次
- 牛奶、酸奶 + 补足钙质、保持神经健康,建议适量纳入早餐
- 日常可以多安排一点轻量运动,比如慢走、游泳、拉伸操,有助缓解肌肉紧张
- 学习冥想、深呼吸等简单放松技巧,对缓解类似偏头痛也有帮助
- 40岁以后建议定期体检交流,不舒服及时看医生,不要自行重复加量止痛药
08 个体化止痛的未来趋势,以及小结
疼痛的处理没有一刀切的办法,每个人的疼痛体验和反应不一样。具体用药和方法,都要结合个人需求和医生建议来科学定制。未来,针对疼痛的研究会聚焦更精准、安全的方式,比如纳米止痛药和智能疼痛管理系统也正在研究中。
说起来,适当的疼痛管理,不仅减轻症状,更能让生活品质提升不少。觉得实用的话,不妨和家人朋友也聊聊,或许能帮到身边的人。
主要参考文献
- Smith, H. S., & Smith, E. J. (2018). Chronic pain: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02(4), 765-781.
- Johannes, C. B., Le, T. K., Zhou, X., Johnston, J. A., & Dworkin, R. H. (2010).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pain in United States adults: results of an Internet-based survey. The Journal of Pain, 11(11), 1230-1239.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86). Cancer pain relief. Geneva: WHO.
- Besson, J. M. (1999). The neurobiology of pain. The Lancet, 353(9164), 161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