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孕妇、儿童该如何选择?

  • 2025-07-04 00:34:0010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孕妇、儿童该如何选择?

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这些药怎么选?哪些人不能用?

01 上呼吸道感染到底该吃什么药?

一天中最容易感到不适的时刻,可能就是作息忙碌后突然喉咙痛、打喷嚏。走进药店,琳琅满目的感冒药让人犯愁——感冒到底要吃什么?其实,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多种,但多数情况是由病毒引起的,盲目使用抗生素就像用大炮打蚊子,不仅帮不上忙,还有害健康。

病毒性感染主要靠身体自身免疫力慢慢恢复,一般只需选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如退烧药、缓解鼻塞的药物。只有明确证据显示是细菌感染,比如医生做了化验,才会建议使用抗生素。

感染类型首选药物说明
病毒性感染对症处理为主
(退烧药、止咳药、抗组胺药)
不推荐抗生素,避免滥用
细菌性感染按照医嘱选用抗生素配合必要辅助用药

💡 小提示: 官方数据显示,约70%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抗生素滥用问题突出。

02 这些症状出现时该用药了

  • 持续高热: 如果体温连续超过38.5℃达2天以上,说明身体发炎反应较重,此时可使用退烧药帮助缓解。比如有位23岁的女性,低烧两天后体温升到39℃且头痛明显,她需要退热并关注是否有更重的感染。
  • 咳嗽加重,伴有脓性痰: 咳嗽逐渐有黄绿痰,往往提示细菌感染,这时需及时就诊,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抗生素。
  • 呼吸困难、胸闷: 如果因为感冒出现这些情况,可能病情变重,应尽快前往医院。
  • 持续喉咙痛伴难以下咽: 明显吞咽疼痛,或咽部红肿溃烂,建议及时就医。
📌 自限性的轻微症状,比如偶尔打喷嚏、轻咳、鼻塞,可以优先多喝水、休息,不必急着吃药。

03 为什么这些药能缓解症状?

  • 退烧药: 主要通过降低大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设定值”,类似给空调遥控器降温,体温就不再往高里跑。
  • 止咳药: 抑制咳嗽中枢,或通过稀释痰液,让咳嗽变得温和。“就像马路上减速带,帮肺部减少不必要的‘颤动’。”
  • 抗组胺药: 能减轻鼻塞、流涕,把过敏反应的“关卡”调低,缓解打喷嚏流鼻涕。
  • 抗生素: 针对细菌感染的“定向武器”,阻断细菌生长或将它们杀灭。不过,病毒面前,抗生素基本“束手无策”。
⚠️ 说明:不同类型药物感冒并没有治本办法,缓解身体不适是主要目标。

04 特别注意!这些人群要慎用

  • 孕妇: 很多感冒药、抗组胺药含有成分对胎儿不安全,比如抗组胺药二代、三代,及部分复合制剂。孕期优选物理降温,药物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 儿童: 小朋友肝肾代谢能力弱,退烧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更需严格控量。数据显示,儿童退烧药错误使用占儿科用药错误的40%。
  • 肝肾功能异常者: 比如慢性肝炎病人,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易加重肝损伤,最好优先选择非药物措施或专科建议。
  •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比如前列腺增生,服用抗组胺药时注意可能加重尿潴留风险,应避免自行买药。
人群类型 需谨慎药物 安全建议
孕妇 抗组胺复合制剂 医生严格把关,用药前必问清
儿童(<12岁) 成人剂量退烧药、部分止咳药 用量需按体重计算,严格遵医嘱
肝肾功能异常 对乙酰氨基酚及多种抗生素 减少或调整剂量,首选物理降温
🚩 别忽视: 有慢性疾病或特殊生理状态人群,自行用药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05 用药后出现这些反应要立即停药

  • 过敏症状: 药物引发的皮疹、荨麻疹、脸部肿胀或者呼吸急促,属于过敏反应,需要立刻停药并前往急诊。
  • 剧烈胃痛、恶心、呕吐: 有些退烧药会刺激胃肠道;如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服药后严重腹泻,需评估是否为药物副作用。
  • 意识异常: 比如服药后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要立即停车并就医。
  • 黄疸或尿色深黄: 这些属于肝损伤表现,常见于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不耐受者,需马上停药并就医。
提醒: 任何用药后的新发不适症状,不要硬撑,及时就医更保险。

06 科学用药的3个黄金法则

  1. 疗程要把控: 按照医生建议完成疗程,比如抗生素并不是感觉好了就马上停药。疗程不足容易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2.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相互“打架”。比如抗组胺药和镇静安眠药合用,容易更困更嗜睡。服药期间如果加用新药,最好和医生核实是否有冲突。
  3. 症状监测和记录: 每次吃药可以简单记一下时间、剂量和当天不适的症状变化。这样便于随时调整用药,并帮助医生判断后续治疗方案。
📒 用药记录(示例):
日期药物剂量服用时间症状
6.8对乙酰氨基酚0.5g8:00体温降至37.8℃
6.9复方感冒灵1袋12:00咳嗽缓解
🟢 说明: 1.5亿人每年上呼吸道感染,规范用药是降低并发症的基础。建立自己的用药记录,简单高效。

最后提醒

上呼吸道感染虽然常见,但每个人的用药需求和风险都不相同。不要随意模仿别人用药,也不必对所有症状过度紧张。遇到不舒服时先分析症状,再选择对症措施。如果特殊人群或有慢性病,专业意见更不可少。

病毒性感冒以缓解不适为主,细菌感染则要规范抗生素疗程;儿童、孕妇、老年人尤其要谨慎。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或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才是稳妥办法。健康不等于完全不生病,而是能识别问题,懂得如何科学应对。

愿你每一次感冒都有清晰的方向,每一次选择都安心无忧。